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272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动因摘 要: 无论是从埃及、中国、印度、希伯来各古代文化区域的横向考察,还是从西方历史发展的纵向分析,都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事业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使得古代奥运会在希腊的出现成为可能,而且为现代奥运会的复兴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借助体育教育的基础而得以萌生和光复,但其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又以职业化、专业化、锦标化的倾向渐渐超出、甚至偏离了体育教育促进身心和谐的原有之意。尽管这种偏离不占主流地位,但却是需要加以注意并引发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 体育教育; 体育精神 Abstract: Both a horizon

2、tal view of such domains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as Egypt, China, India, and Hebrew and a vertical view of development of Western history show an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au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lympic movement. This connection made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possible and offered a g

3、uarantee to the revival of Olympic Games in modern times.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it ought to be noted that the Olympic movement has to depend upon the found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its birth and revival, but as a movement of competition, the Games tend to exceed and even diverge from the

4、 intended goal of improving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mony by physical education by emphasizing professionality, vocationality and championship. Although this divergence is by no means a mainstream tendency, it is well worth our concern and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the Olympic movement; physica

5、l education; spirit of physical education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发展过程中,除了宗教、政治、军事、审美等动因外,体育教育无疑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大多来自希腊教育制度的体育内容,古希腊教育制度中的一些传统,如练身场的 10 个月训练期及裸身运动也被奥运会所承袭,这些都是两者关系的佐证” 118。不过在探讨这一教育动因之前,有必要对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作一简单辨析。就共同点而言,两者都与身体的运动有关,都致力于肉体能力的扩展;就区别之处而言,两者的目的又有所不同:体育实质上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旨在锻炼体能、增强体质;奥林

6、匹克运动则是竞技活动的一种,目的在于夺取锦标,争取体质与体能的最佳展现;在逻辑关系上,奥林匹克运动必须以体育教育为基础,是对体育教育成果的一种检测与验证;在历史顺序上,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在体育教育之后,是体育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此说来,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必然要取决于体育教育的发展,一个区域或一个时期的体育教育越发达,产生类似奥林匹克运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前景也必然取决于体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一个区域或一个时期的体育越是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重,奥林匹克运动也就发展得越顺畅、越蓬勃,反之,其发展历程也就越艰难、越曲折。就古代时期中西方的教育状况看,古埃及、古中国、古

7、印度和古巴比伦等东方国家对体育的重视远远不能和古希腊相比,因此,尽管东方各国的教育相比于古希腊成熟得相对较早,却没能像后者那样最终导致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就西方自身的教育历程来看,西方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体育的态度总是大相径庭,因此,尽管奥林匹克运动在古希腊诞生并蓬勃发展了近千年,却也随着体育教育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命运而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波三折。 一 从广义上讲,教育既然是人类世代之间传递生存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应该存在了,不过相对成熟的教育形式即学校教育的出现却是较晚近的事情。按照中国学者曹孚、滕大春、吴式颖等人的说法,学校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而“进入奴隶社会最早的国

8、家,才能是最早产生学校的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亚述、巴比伦、埃及、印度、希伯来等东方国家,先于西方的希腊、罗马建成了奴隶制国家,因而东方国家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学校” 215。比如埃及,据说早在古王国时期(大约公元前 2500 年左右)就已经有了宫廷学校,中王国时期则已经具备了培养政府官员的职官学校、培养宗教祭祀人员的寺庙学校,以及培养文士的文士学校等多种类型的学校。除了埃及,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巴比伦等国家也都先于西方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教育形式。但综观东方各国的教育史却不难看出,尽管它们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别,有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体育教育在它们的教育体系中都没有获

9、得应有的位置,反而受到了普遍的忽视和冷落。 古埃及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文士。 “作为一名文士,不仅要流利地书写,而且要精通律令,学有所长,以便充任官吏处理政务、管理寺庙、经营贸易等,从而决定了古埃及的教育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书写、阅读、简易计算等,以书写为主;专业教育主要包括建筑、天文、医学等。 ”391 另外道德教育也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古埃及的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敬神、忠君、敬上、孝亲的道德品质” 393。至于体育,埃及人基本上未曾涉及。 同古埃及类似,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向来也是重文轻武、推崇智育和德育而贬抑体育。中国古代教育

10、中有“六艺”之说,即“礼、乐、射、御、书、数” 。 “礼” 、 “乐” 、 “书” 、 “数”四者主要与德育和智育有关;“射”和“御”似乎都与体育有关,但总体而言似乎又不总是以体育为目的。春秋中叶以后,由于“机动灵活而攻击力又强的骑兵逐渐取代了笨重的战车,成为作战的主力, 御的技艺丧失了军事上的价值,驾车也就逐渐沦为仆役之事,不复成为教育和训练的主要项目。 ”而“此时射虽仍为统治阶级子弟所习,但除专职的武将外, 射主要不是作为战斗技能,而是作为礼仪中的项目来进行训练的。 ”4所以礼记射义中有所谓“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审矢。固持弓审矢

11、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的说法。由此说来,最可能关涉体育的“御”和“射”两项教育内容不是稍纵即逝就是成了德育的附庸,在实际生活中都未能发挥应有的效能。甚至中国古代的典籍礼记在谈到西周的教育内容时只提到诗、书、礼、乐,即所谓的“四术” 。在接下来的历史进程中,体育的境况更是每况愈下, “汉代以后武艺和身体练习成为职业军人的专门技能虽然不断有一些有识之士出来呼吁文武兼备 ,但身体活动在社会和民众意识中的地位仍然越来越低” 567。 与古埃及和古中国一样,古代的印度和希伯来也同样不重视体育的作用,区别之处只是在于,后两者的教育主要为宗教服务。 古印度的教育史前期主要以婆罗门教的教育为主,后期则

12、主要以佛教的教育为主。婆罗门教的学校教育最初是由“古儒”创设的,其教育任务是“六科”与吠陀经义。所谓的“六科” ,是指语音学、音律学、文法学、资源学、天文学和祭礼,它们是为了下一步学习吠陀经而进行的基本训练,因为只有“在六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去领会吠陀经典”226。除此之外,印度还设有文法学校、法律学校、天文学校、哲学学校,以分授各科知识,但这些学校无不以婆罗门教义为指导思想。稍后而起的佛教教育主要以寺院为首要机构, “一般青少年可由家长申请送往寺院为僧,经许可后即赴寺院为僧徒,在清规戒律的束缚下,开始禁欲生活,须身着袈裟斋戒沐浴,每日往施主处行乞,另外则由寺院派僧人指导其学习。学习内容是

13、佛教经典,神学气氛极浓” 229。由于婆罗门教教育和佛教教育中都有消极厌世向往彼岸、贬抑肉体崇尚灵魂的极端倾向,因此都把体育排除在它们的教育体系之外。 在古希伯来人的教育中,宗教神学也同样贯穿并凌驾于一切之上,其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培养对上帝耶和华的虔信之情,这便使得其教育内容非常狭窄。男童六岁到十岁,主要学习圣经和简易的读、写、算;十岁到十五岁以及十五岁以后则主要学习米施那和基马拉 ,两者在当时都是著名的经义注疏,这相当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任务一是培养僧侣,主要教授宗教理论和法律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二是培养“拉比” ,即将来能够教授宗教教义的教育工作者,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师

14、范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除了教授教义之外,也教授数学、天文学、外国语和地理等科学知识,只是惟独没有体育的内容。从以上四个东方古国的教育状况就不难看出,体育的地位在它们的教育系统中确实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把一个人的发展分为“心”和“身”两个方面,它们普遍重视的只是“心”的发展,对于“身”的方面却是置之不理,而后者正是体育教育的核心任务。 与几个东方古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方的古希腊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甚至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在古希腊,体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系统所有的年轻人每天都去体育场或体育学校。 ”6他们“大半时间都在练身场上角斗,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把赤露的肌肉练得又强壮又柔软;目的是要

15、练成一个最结实,最轻灵,最健美的身体,而没有一种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比希腊教育更成功的了” 743。既然奥林匹克运动必须以体育教育为基础,是体育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它之所以能够最终诞生在古希腊而不是在那些东方古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体而言,体育在古希腊的教育系统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服务于战争为目的的军事体育,主要以斯巴达的体育教育为代表;另一种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被看作和谐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以雅典的体育教育为代表。但不论是哪一种存在形式,显然都不只是装点门面的奢侈品,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物。 “斯巴达的国家为一小团体的公民所组成,这些公民即是所谓正式的斯巴达人;

16、他们周围皆是敌人,所以他们所住的真好像扎营一样;他们对于这些敌人不许他们有政治权力,并且强迫他们做工来供给他们自己的生活。公民阶级与劳工阶级界限分得极严。这种界限也许分得太过,这是因为公民是征服者,而劳工阶级则为被征服民族,所以他们虽未公开反叛,然暗杀之事时亦闻之。因为这种结果,所以斯巴达的公民小团体不得不聚集在一块,做一种精敏强干的训练。 ”8260 为了把人人都培养成为能征善战的战士,斯巴达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施行了不同的体育训练。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主要学游戏、投枪、掷重物、赛跑、跳跃、角力和游泳等;年满十八岁的青年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二十岁时开始服兵役,六十岁才准许退役。对斯巴达人来说,

17、“最紧要的事是操练,呆在家中是丢人的;军营生活占的地位远在家庭时之上。新婚的男人只能偷偷地与妻子相会,他还得和未婚的时候一样整天在新兵训练班或操场上过活。由于同样的理由,儿童都是军人子弟,全部公育,七岁起就编入队伍” 7309。参加体育训练的不仅仅是男人,也包括女人,年轻的姑娘们有单独的练身场,也像男孩子一样的操练,跑,跳,掷铁饼,掷标枪。与普遍重视文化教育的东方古国相反,斯巴达的儿童很少接受文字教育,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应用文字的机会不多。他们倒是也接受音乐与舞蹈教育,但“音乐是为了发扬尚武精神,舞蹈具有敬神性质,并且是军事、体育动作的模拟” 242-43。不过也正是这种被强调得有些过分的体育教

18、育使得斯巴达人在 3 个世纪内一直保持着体育霸主的地位,据说从公元前 720 到公元前 576 年,奥林匹亚竞技会的 81 位优胜者中,斯巴达人占 46 位。在竞技场赛跑的 36 位优胜者中,斯巴达人占 21 位。这样的成绩多少都使得其他城邦有些望尘莫及。 与斯巴达不同,雅典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随着工商业经济的扩大,民主政治因素的增加,在雅典人中间,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身的教育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注意到躯体的健美匀称,动作的灵活适度。心的教育在雅典也称为音乐教育 ,包括文字、文学和文化教育,也包括狭义的音乐教育。至于宗教、道德教育则贯穿在全部身的教育和

19、心的教育之中。 ”245 从这种注重身心和谐的全面教育目的出发,体育被雅典人推上了显要位置。他们的儿童从十二三岁开始便要接受正规的体操锻炼,学习内容有五项运动,即跳、跑、摔跤、掷铁饼、掷标枪,也学习游泳和舞蹈。富裕人家的子弟到了十三四岁则要进入体育馆,从事进一步的体育锻炼。青年到了十八岁可以进入高等学校,接受军事训练,参加竞技活动等。 相比于斯巴达,这种注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古希腊似乎更具普遍性,也更具代表性。希腊人“彻底乞求身体与灵魂之各部分的完全匀称,冀求用完全的外部为内部的表现两个分开的概念对于他们的思想几乎是不可能,似乎这种分开的概念对于他们的情感无兴趣而且不合。”8157“在他们看

20、来,好的身体与好的灵魂是必须相关联的;均衡与和谐即是他们所要求的唯一目的;他们几乎不能相信有精神的美,除非它反射在美的肉体之上因此可知身体的训练即是灵魂的训练。 ”8110-111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这种和谐教育理念的“活的象征” ,它“表示希腊人重视身体,这也表明特别注重和谐,人有心灵,也有身体,二者不能不加以训练,希腊的思想家们不是近代世界从中世纪经院传统所承袭了来的那种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 9 ,而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物,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诗人提摩克雷翁早先都是出色的运动家,毕达哥拉斯据说得过拳击奖,欧里庇德斯在埃留斯运动会上得过锦标 其实,西方早在古希腊教育思想的萌

21、芽时期就已经开始涉及身心和谐的教育观念了,说其是由来已久也不为过。毕达哥拉斯学派便是一个代表。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敌视肉体,把肉体视为发展精神力量的障碍,因此大大影响了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但“到了后期毕达哥拉斯学派,这种净化的观念逐步被加以修改。这时有人提出灵魂是一种和谐的观点,肉体的和谐可以促进居于其中的灵魂的和谐;并且,不仅肉体与灵魂分别要保持和谐,而且肉体与灵魂二者之间也要达到和谐的关系。因此他们改变了从前弃绝肉欲以净化灵魂的做法,而是以数学、天文和音乐净化灵魂,以体育和医药净化肉体。据说他们在听课之余从事角力、赛跑、投掷等传统的体育活动” 1077。这种观点被后来的许多学者所继承,如苏格

22、拉底就主张:“体育教育与音乐教育一样,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因为在他看来, “人们所要做的一切,身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凡是需要运动身体的事,也只能取决于健康的体格,身体是成功的希望。而且,动用身体也被认为正是最少思索的时刻,有很多人不懂得身体不健康是犯有最大的错误” 5126。他的弟子柏拉图同样主张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他认为, “只接受音乐教育,就会精神不振,成为懦夫;而专门从事体育者也只能使身体发达、脑力迟钝,成为不学无术之人。所以二者不可偏废音乐和体育服务于人的两个部分,即心灵和身体,用音乐照顾心灵,体育照料身体” 10257

23、。亚里士多德作为前两人的后继者,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这同一个道理。他把灵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表现在营养和繁殖上的植物灵魂;表现在感官愿望上的动物灵魂;表现在思维和认识上的理性灵魂。针对三部分灵魂,他提出了三种相应的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 “强调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及美育紧密联系起来,使人的各部分灵魂都得到发展。 ”10305 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最终诞生在古希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种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19世纪以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者们将奥运会的宗旨定为“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载人奥林匹克宪章 ,恐怕与古希腊时期的这一传统也不无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