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思与实践摘要 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等要素,结合盐城工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介绍了我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
2、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等构成要素。本文结合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 培养目标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分工也是很明确的。技工学校培养操作工人,中等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员,作为高等工程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性、应用性。作为应用型工科院校的优集学院培养的人才更强调综合创新能
3、力和岗位职业技能,在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时强调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掌握三维 CAX 软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将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结合,提出培养大批与国际接轨、制造业所迫切需要的高端三维 CAX软件使用、服务人才。 二、 培养规格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上手快,又要后劲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
4、。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计划制定时采取了能力目标法。即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用人需求,设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形象直观的综合能力目标,再将综合能力目标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子能力,并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能力培养体系,依据能力培养体系设定各相应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综合应用教学环节。 2、课程体系的构建。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我们坚持课程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改原则,打破“三层楼”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一种以纵横向并重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在保证重点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优化
5、整合知识点,按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合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课程安排上,形成了“一主、二基、三辅”的知识体系,以产品(模具)设计知识为主线,以学会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社会知识、以必需够用的工程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生产制造、产品控制系统知识为辅线。围绕课程体系整体优化这个核心,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状况,对课程设置进行精简、整合和优化,在知识的综合上下工夫,建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培养方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将先进的知识化软
6、件嵌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形成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与作为工具的知识软件应用知识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对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造,增加了三维设计的内容,开设了三维建模与机械工程图 。该课程体现了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反映了最新的科技成果,从 05 级两学期的工程技术实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培养过程 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和加强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面向大工程的思路,本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合理衔接,精讲多练,培养能力”的原则,删除、整合了部分陈旧、重复的课程内容,突出了重点骨干课程,增添了综合训练实践环
7、节和有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课程, 尝试将工程和科研训练引入教学过程,加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以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其综合应用为手段、以知识应用为目标,强化应用知识所必须的技能训练。注重“教” “学”关系的辩证统一,形成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 2、教学途径多维度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途径应该也必须是多维的。首要是要冲破课堂教学的界限,在工厂企业、实验室和研究所中进行工程能力教育,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设计研究的场所,包括课内及课外场所;另外
8、,要改变教学内容,要构建一些针对工程能力训练的课程;最后,要改变由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方法,要通过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着力建构应用型大学教学新体系。 3、走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紧密合作,对高校而言,具有如下优势:它能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效跟踪最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校内实训场地、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能使高校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本科人才;能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
9、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产学合作还能带动校企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造血”功能。 4、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体系的构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重点”教学理念,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生自主探究型学习的实践体系。我们在设置各实践教学环节时都考虑与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相适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能力培养体系。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增设“学期论文”的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宗旨,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选题并完成的学期论文,达到增强学
10、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技术文档的撰写和文字交流的能力,并在论文报告和答辩讨论中,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交流的能力。 (2) 设置了“技术工作实践” ,使用 UG 软件进行机械产品的建模、装配、分析和加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 UG 软件不同的模块,培养学生的工程识图能力,加深对公差与技术要求标注及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具有结构分析和工艺结构设计的工作能力。 (3)开设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物理实验 ,少讲多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4) 利用学校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英语视听说,建立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听说能力的机制。 (5)按知识和能力体系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实
11、验(实习) ,实习过程以部件或整机装配、调试为主,了解工艺过程及装备; (5)制造类综合实验:模拟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切削加工、装配的全过程,但切削加工由师傅完成。制造类综合实验含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精度测量、装配等; (6)控制类综合实验:提供所需零部件和系统控制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机电液(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性能测试的全过程。(7)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工作完成之后,设置 10 周的全流程综合性的产品设计训练。模拟产品概念设计、总体设计及主要零部件设计、设计质量评估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体验设计工作全过程的锻炼。 (8) 积极探索学生在产学研基地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的机制、方法和途径,努力使学生得到实际的工程锻炼。 四、结论 优集学院在机械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并进行教学实践试点,经过两年的实践总体感觉这一思考和探索方向是对的, 增强了我们改革成功的信心,但又是很初步的。因为学生的工作能力要由社会对学生毕业后的表现进行检验才能给出恰当的评价,因此对效果还不能过早下结论,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我们将在这方面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经过数年努力在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上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