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9546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制本规划。一、 “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围绕软件产业高端化发展和信息服务业能级提升,巩固产业优势地位,拓展新兴经济增长点,完善产业发展环境,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成为中国软件名城和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一)产业能级迈上新台阶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15 年经营收入达到 6010.86 亿元,增加值 1753.49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7.0%,占第

2、三产业增加值的 10.4%。其中,软件产业实现经营收入 3526.16 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 1425.56 亿元,电信传输服务业实现经营收入 689.5亿元。作为支撑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向高端领域发展。其中,基础软件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成效突出;工业软件在钢铁冶金领域逐步形成自动化工程总包能力,在轨道交通领域已出现多家国内领先企业,在石化领域形成生产过程的优化运行、优化控制、优化管理等优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服务在智能水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数字教育工程、电子账单等城市智能应用中发挥积

3、极作用。(二)新兴产业得到培育发展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互联网服务业形成跨界优势,互联网金融覆盖全国 50%以上的第三方支付业务量,数字互动娱乐和网络视听分别占据全国约 1/3 和 1/4 的市场份额,汇集了一批对接商贸流通、金融、餐饮等领域的新兴 O2O 服务平台;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云海计划”的政策引领,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集聚了国内外领军企业,培育了细分市场优势企业;大数据产业实现率先布局,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发力大数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和模式创新;车联网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布局,成为国内车联网领域产业链最齐全、配套规模最

4、大的市场。(三)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各类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集群优势和引擎作用。上海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超过 50 个,其中经认定的市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累计达到 36 个,集聚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60%的经营收入和 70%的企业。构筑起漕河泾开发区、紫竹高新区、浦东软件园、天地软件园等综合基地,以及云计算、数字内容、数据服务、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基地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2015 年底,上海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超过 5000家,其中经营收入超亿元企业 494 家;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超过 1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 “十三五”发展环境和趋势(一)战略地位不断稳固

5、,核心竞争力趋向新提升。世界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方式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变,市场主体聚焦构建协同互动的创新环境,进一步集聚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竞争核心正从单一产品和单纯技术的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的竞争,由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终端消费群等上下游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成为关注重点和发力方向。(二)创新效应逐步加剧,引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经济社会逐渐向开放、协作、分享趋势发展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6、的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将得到全面释放和体现。随着市场需求的渐趋多样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动产业分工加速细化,促进服务、内容和终端不断垂直整合。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等的跨界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各类创新活动和新兴业态模式持续涌现,新兴经济增长点频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三)带动作用日渐突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到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不断加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传统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加快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等传统产业全过程各环节深度渗透,与传统产业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

7、网络融合和应用融合进程不断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速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促进生产组织优化和运营模式变革,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高级阶段演进。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和挑战:一是竞争硬实力仍有所欠缺,依然存在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主创新不足、产品同质性高、国际市场开拓进展较慢的现象。二是随着政策释放效应的减弱以及其他省市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上海政策先发优势不再突显。三是中高端人才培养在规模上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需求,培养形式和手段创新不足。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对接“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抓住上海

8、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契机,以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行业软件核心竞争能力、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新兴技术引领带动能力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业态铸造作用、新消费催化作用、新模式孵化作用、新经济连接作用,努力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二)基本原则高端引领。顺应国际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抢占技术制高点以及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创新驱动。以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潜力为核心,全面集聚创新

9、资源,优化活跃创新创业氛围,培育产业增长新空间,推动产业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发展,打造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融合发展。加快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全面对接、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在产品和服务提供、生产组织管理、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升级革新,促进重点领域、交叉融合领域实现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优化布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探索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改善产业发展的制度规范环境,结合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综合型和特色型基地园区,提升集群联动效应。(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 末,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成功实现向市场竞争力更强、技术水平更高、跨领域应用更广、经济效益更佳的高层次发展。具体

10、目标如下:产业规模:到 2020 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超过 10000 亿元,年均增长 13%左右,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7.5%左右。产业创新:到 2020 年,上海软件著作权登记数约30000 个,建设 20 个对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形成在国内领先或有较大影响力的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发展:到 2020 年,上海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超过 700 家,其中超 100 亿元企业 10 家,50-100 亿元企业 30 家,10-50 亿元企业 50 家,从业人员超万人企业力争达到 8 家,上市企业超过 100 家。人才建设:

11、到 2020 年,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符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体系,吸引和集聚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军人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 80 万人以上。产业布局:到 2020 年,形成合理集聚、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在建设 50 个市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打造 5 个产业带动性强的示范基地和 2 个产业影响力显著的基地连锁品牌。四、发展重点(一)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对接“ 中国制造 2025”,巩固已有领域优势,突破工业软件关键技术,形成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产业链上下

12、游企业协作的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助推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加速发展。到 2020 年,上海工业软件经营收入达到 1200 亿元,培育 20 家以上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领军工业软件企业。工业基础软件和工具。扩大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设计工具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和性能,在航天、军工、船舶、能源、钢铁、石化、轨交、汽车、通信等关键领域扩大应用规模。重点发展面向细分工业行业应用需求的操作系统、智能硬件轻量级操作系统、智能成套装备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实时数据库;基于复杂装备三维设计、分析、测试一体化技术的自主集成化产品设计创新平台软件,提供完整的 PLM 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辅助

13、设计(CAD) 、辅助分析(CAE ) 、辅助制造(CAM) 、辅助工艺规划(CAPP) 、虚拟仿真等工具软件的功能集成,并实现数据共享和整合。工业控制软件。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石化、钢铁等重点领域,推动智能互联工厂发展,支持发展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促进传统工业进一步升级创新。在设备层面,重点发展基本功能组件和设备状态监测分析诊断系统,提高智能仪表、调试工具、各类控制阀门、工业机器人、数据机床设备等的智能水平。在车间层面,加强机器间通信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重点发展监控信息集成和自动实时控制系统,包括安全仪表系统(SIS)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组

14、态监控系统(SCADA) 、先进生产排程系统(APS) 、实时优化和调度系统(RTO) 、各类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在工厂层面,优化和调度多车间、多生产线等生产资源,实现生产能力、供应链及市场需求的动态匹配,重点发展实现生产任务的调度和执行功能的生产执行系统(MES) 、精密运行管理和优化系统等。经营管理软件。聚焦发展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协同运作的集中管理一体化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提高企业间信息和物流协作效率。借助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供应链节点网络化,优化改变供应链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形成全新商业模式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培育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新模式,

15、发展面向个性化市场的垂直电商供应链系统。支持基于人工智能、仿真等技术,通过整合数据、模型和知识实现人机交互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企业经营决策系统。(二)提升行业软件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加强软件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提升企业核心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并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效益和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发挥软件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中的核心作用,高层次、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到 2020 年,上海行业软件经营收入达到 4500 亿元。基础软件。进一步提升安全可控基础软件的成熟度、安全性、可靠性和数据处理服务能力,加大面向云计算、大数

16、据、移动互联网等的新一代基础软件研发及产业化。联合上下游企业,适配形成基于安全可控基础软件、对接行业应用需求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建立和推广安全可控基础软件的标准和规范,在党政机关、金融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并逐步拓展到电力、电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重点行业,分领域、分阶段逐步实施应用迁移和安全可控替代,打造安全可控基础软件产业链生态系统。行业应用软件。提升行业应用软件的易用性、可靠性、功能性、安全性,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综合集成、协同创新和智能化需求。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为用户提供系统咨询、规划设计、在线服务、运营维护、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一体化服务。整合跨部门、跨行业资

17、源,加大对行业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软件中的融合应用。提高行业应用软件在政府、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的应用覆盖率,培养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国内技术领先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信息安全软件。聚焦突破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数字版权保护、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积极适应复杂网络环境变化带来的安全需求,加快面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安全软件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发展云安全、虚拟化安全、风险评估、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安全测评和认证、电子认证、电子取证、安全审计、隐私保护等信息安全软件和服务。(三)提升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加大业态模式创新力度。推

18、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引进和培育并举,打造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经济新产业,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努力将上海建设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互联网”产业名城和融合示范城市。到 2020 年,上海互联网服务业经营收入达到 3000 亿元。金融服务。支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搭建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平台,拓展服务范围。加强网络借贷机构信息披露,健全网络借贷风险控制体系。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促进网络众筹融资平台规范化发展。发展和国际接轨的大型金融信息资讯平台,加快金融资讯服务系统、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和防范体系建设。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支

19、持信用服务机构面向金融领域开展信用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商贸流通。推动交易体量大、行业影响力强的大宗商品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形成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发布系统和资讯平台。鼓励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和垂直型的电子商务集成服务平台,支持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合作。支持骨干物流快递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运营方式。推广应用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等。健康医疗。支持建设体育健身、健康咨询等移动应用和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基于健康信息、诊疗信息以及体质监测信息的大数据共享应用和信息服务机制。推动建设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医

20、疗费用的监控、评估和管理。支持建设面向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医疗护理、健康咨询、实时诊疗等信息服务平台。探索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就医模式。教育服务。支持建设互联网教育学习平台,提供便捷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丰富互联网教育内容,支持通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用户原创内容、微课等方式进行内容创新。鼓励研发新型互联网教育产品,重点支持教育类移动应用产品和移动平台的研发。鼓励教育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教育新模式,推动探索网络学分认定和学分互认。生活服务。推动互联网向旅游、餐饮、交通等民生领域渗透,支持建设综合型、特色型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查询、资源预订、个性服务推送等功能。提

21、升数字娱乐应用规模,面向网络视听、数字互动娱乐、网络文学等领域,支持研发新兴内容产品,推动建设内容加工处理、发布流通及播控等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互联网家居生态链,支持发展融合家庭控制网络和多媒体信息网络于一体的家庭互联网系统,培育具有资源整合优势的智能家居开放平台。(四)提升新兴技术引领带动能力,培育发展增长新空间。培育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领域,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布局基础研发和产业应用,力争占领竞争先发优势,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增长点。云计算。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公有云服务平台和垂直行业云平台。自主研发云操作系统、云中间件

22、、云数据库等云产品,鼓励开源技术与云计算相结合。拓展云计算应用示范,推动面向“ 互联网 +”的云计算公共平台建设,推动工业制造企业加强和云计算企业的对接,推动金融行业系统向云计算架构迁移。研发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隔离、监控技术产品,开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推动云计算综合标准落地,建设云计算公共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应用示范推广等活动。大数据。加强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前瞻布局数据测度、数据相似、数据计算和数据实验等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大数据技术企业,研发突破能效优化存储、高性能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架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实时处理与流处理、雾计算、内存计算、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增强大数据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面向金融、商务、航运、制造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集成水平、较强市场能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探索形成数据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助推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人工智能。推动构建人工智能自主创新体系,支持深度学习、类脑智能、认知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