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经济差距“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摘要随着地区分工的日益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差异效应。利用我国 19972007 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税费负担则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作用不显着。对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租”则需加以引导,借以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集聚;集聚租;税收竞争;区域差异;经济实力 一、引言 随着地区分工日益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重要。产业集聚不仅会对集聚地区产生就业增加、促
2、进经济增长等直接收益,同时,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为辖区内企业带来了范围经济等额外收益,形成了所谓的“集聚租” ,而产业集聚地区能够通过对这种集聚效应所创造的集聚租以征税方式获取,进而获得地区财税收入增加的间接受益。 针对产业集聚地区能够对集聚租征税的观点,Baldwin 和 Krugman 较早地对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设定存在两个同质辖区,其中一个辖区为产业集聚区,另一个辖区则不存在产业集聚,两者在税率设定上相互博弈。在博弈过程中,产业集聚辖区能够设定较高的税率的同时保持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不存在产业集聚辖区则需要设定较低的税率以吸引产业集群的迁人。博弈均衡结果显示,不存
3、在产业集聚的辖区最终会放弃设定较低税率吸引产业集群的努力,使得存在产业集聚辖区与不存在产业集聚辖区之间存在一个可以维持的税率差异。根据这一博弈过程,Baldwin 和 Krugman 认为产业集聚会导致地区税率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动趋势。Devereux 等以欧盟为研究对象对产业集聚对于税收竞争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产业集聚的欧盟辖区与不存在产业集聚的欧盟辖区间企业所得税税率差异呈现倒 u 型变化,支持了 Baldwin 和 Krugman 的研究结论。目前国内有关产业集聚对于税收竞争影响的研究较少,雷根强、何慧敏从基础、市场、企业三个角度衡量我国产业集聚对于税收竞争
4、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范围还是区域角度,产业集聚均对地区税率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 现有关于我国区域税负特征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税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点。产业集聚对于不同地区税负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差异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不同地区税负差异的形成?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产业集聚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税收竞争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二、理论分析 根据 Baldwin 和 Krugman 的研究,在若干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中,由于产业集聚为集聚区企业带来了范围经济等额外收益,形成了集聚租,使得产业集聚度较高区域往往能在税收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能够制定相对于低产业集
5、聚度地区较高的税率。然而就中国而言,由于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东部地区不仅拥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同时还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诸如完善的基础设施、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等,与 Baldwin 和 Krugman 关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研究假设并不相符。因此,Baldwin 和 Krugman 的研究结论在中国不同地区间难以适用,产业集聚对于税收竞争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差异效应,其具体产生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发展差距对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积极性影响不同。晋升锦标赛的开展使得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政绩导向,然而东、中、西部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却使得地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并不
6、由地方官员努力程度决定,将经济增长作为主要政绩考核指标具有相当大的干扰性。在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中、西部地区地方官员相对于东部地区地方官员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些地区地方官员参与税收竞争的积极性,从而使得这些地区地方官员可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追逐其他政绩指标诸如财政收入增长上。对于这些地区而言, “集聚租”的形成会促使地方政府较东部地区更大程度地提升税率,进而可能导致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税负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大于东部地区。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对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能力影响不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收入来源充足,地方政府所面临的财政支出压力相对
7、较小,因而这些地区地方政府能够采用更为优惠的税收措施吸引投资资本的流入。对于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来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在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些地区获得中央政府财力支持十分有限;同时由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其基本财政支出需求相对较大。受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常常面临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因此,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可能会促使地方政府提高税收征管强度、增加地区财政收入以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第三,集聚产业特征对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关系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产业集聚所形成的“集聚租”对于产业集聚地区税率的正向推动作
8、用一方面源于产业集聚形成的分工收益,另一方面则源于产业迁移成本所导致产业粘性的存在。流动性较强、产业粘性较小的集聚产业往往会对产业集聚地区提高税率的能力构成一定限制。由于中、西部地区集聚产业多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东部地区集聚产业则具有较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从集聚产业流动性特征看,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度的提高使得这些地区地方政府能够较东部地区更大幅度地提高地区税负水平。 第四,集聚产业规模、投资环境对于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关系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产业集聚为集聚区企业所带来“集聚租”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集聚规模以及集聚区的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状况。东部地区产业集聚规模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加
9、之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东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带来更多“集聚租”的增长,从而使得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更有能力保持一个较高税费负担同时保持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从这个角度看,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税负水平的正向影响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根据上述分析,产业集聚对我国地区税负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由于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其具体效应需要通过实证模型加以检验。 三、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 本文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之间的关系。以地区税费负担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产业集聚度、产业流动性以及地区经济实力作为解释变量,为避免自相关问题,在方程(1)中引入地区税费负担的滞后项
10、。基本模型如下(二)变量选取 1 地区税费负担(TFB) 目前研究税收竞争的文献一般采用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或是税收收入占 GDP 的比重对税收竞争 度进行衡量。广义上税收竞争涵盖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全部范畴,就中国实际而言,预算外收入也构成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将地区预算内外财政收入之和占 GDP 比重作为地区税费负担的衡量。 2 地区产业集聚度(IA) 以往有关产业集聚的研究文献一般采用区位商、产业集中度等指标衡量产业的集聚程度,但是这些指标主要测度某个产业的集聚程度,无法直接度量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本文拟采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
11、比重作为地区产业集聚度的衡量。由于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并不一致,该变量符号难以预计。 3 地区产业流动性(IL) 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大小是衡量产业流动性特征的重要标准,本文拟采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净值占合计资产比重作为产业流动性的衡量,该指标值越高说明产业流动性越强,越低说明产业流动性越弱。引人该变量旨在考察产业流动性对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关系的影响。 4 地区经济实力(GDPGap) 本文采用地区人均 GDP 与全国人均 GDP 比值作为地区经济实力的衡量,该比值越高说明地区经济实力越强,越低则说明地区经济实力越弱。引入该变量旨在考察晋升竞争的开展会对产业集聚与税收竞争产生怎样的
12、影响。经济发展实力的增强会改善地方官员晋升竞争环境,提高地方官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方官员参与税收竞争的积极性,预计该变量系数在中、西部地区方程中为负。对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来说,尽管地区经济实力提高能提高地方官员参与税收竞争积极性,但由于其财政竞争发展阶段较高,税收竞争往往与财政支出竞争并存,因此地区经济实力增强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影响视地方政府主要财政竞争手段而定。 (三)实证结果分析 计量回归结果如表 1 所示: 根据 Hausman 值,方程(2)(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回归结果如表 1 所示。三个方程 DW 值均接近于 2,说明方程不存在自相关现象,拟合优度均超过 0.8,说明回归结
13、果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第一,地区产业集聚度对不同地区税费负担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该变量在东部地区方程中显着为正,在中、西部地区方程中为负但并不显着。这一回归结果的产生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点原因:首先,由于东部地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并拥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度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集聚租”增加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具有在产业集聚水平提高的同时较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更大幅度提高地区税费负担的能力。其次,随着我国财政竞争方式的演进,东部地区财政竞争方式已由最初以减免税费为主要手段的税收竞争转向为以提供良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财政支出竞争,财政支出竞争对地区财力
14、的支持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对“集聚租”的征税力度。再次,尽管经济发展环境的劣势打击了中、西部地区地方官员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不仅能吸引投资资本的流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还能向中央政府传递出地方政府努力发展经济的行为信息,在有些时候,后者的意义更甚于前者。在这种“信息传递”收益的驱使下,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仍具有通过税收竞争吸引投资资本流入的行为动机,部分地方政府甚至不计代价提供税收财政优惠争夺投资资本,导致恶性税收竞争的产生,进而使得通过招商引资形成的产业集聚对地区税费负担构成了一定的负向影响。第二,地区产业流动性对不同地区税费负担均产生了正向影响,其中
15、在东、西部地区方程中该变量系数较大且显着性水平较高,而在中部地区方程中该变量系数较小且显着性水平较低。其原因在于,虽然流动性较强产业会减少产业转移成本,降低产业转移粘性,对产业集聚地区税费负担增长构成一定限制,但是由于流动性较强产业诸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成本变动较为敏感,对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因素往往具有特定要求,这些因素增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粘性,从而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对这些产业形成的“集聚租”征税。另外由于中部地区集聚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致地区产业流动性变量系数在中部地区方程中较小且显着性水平相对较低。 第三,地区经济实力对东、中、西部地区税费负担均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其
16、中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负向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如前所述,晋升竞争环境的劣势会促使地方官员将精力投入到地区经济增长以外其他政绩考核指标中去,而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则会提高地方官员通过发展地区经济参与晋升竞争的积极性,因此使得地区经济实力增强会对地区税费负担产生显着负向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东部区域内部间经济差距小于中、西部内部间经济差距,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改善地方官员晋升环境,而这种提高对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地方官员晋升环境的改善则较为有限,从而导致了地区经济实力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负向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回归结果的
17、发生。 四、小结 本文从理论及实证层面对我国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影响的区域差异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产业集聚对税收竞争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税费负担产生了显着的正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税费负担则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作用不显着。 集聚租的存在使产业集聚地区能够在税收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获得较非产业集聚地区更充裕的财政收入,而更充裕的财政收入反过来又会促进产业集聚地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以及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从而促使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此以往,地区间差距将呈不断扩大趋势。因此,即便集聚租对产业集聚地区税负水平构成正向影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
18、但仍需加以合理引导,借以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据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加强地方政府征税、收费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由于税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向中央政府传递地方政府努力发展经济的信号,许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不计经济后果招商引资,其付出的经济代价有时远远超过所引进投资资本为地区带来的收益,对地区福利水平造成了损害。另外,现实中部分地方政府乱收费、乱摊派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有损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应打击地方政府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同时加快推进费改税进程,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合法性、规范性;此外还应完善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强化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
19、作用,使地方政府违规行为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及处理。 其次,着力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调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地方官员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晋升锦标赛的开展使得不同地区地方官员面临的竞争环境存在较大差别,打击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地方官员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使其转而谋求其他政绩指标诸如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构成损害。因此,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增强经济增长政绩考核指标地区间的可比性,是调动落后地区地方官员发展地区经济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晋升锦标赛积极效应的有效举措。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应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加强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落后地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另外还应加快部分产业向落后地区的转移,着力改善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 再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中、西部地区基本财政支出需求。集聚租对于地区税负水平的影响使得产业集聚地区财源充裕,而非产业集聚地区财政收入减少。目前我国产业集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较低,加之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基本财政支出需求大于东部地区,集聚租对地区税负水平的影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压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应增强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地区财力的作用,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客观性、科学性,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对配套资金的要求,从而保障中、西部地区基本财政支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