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里,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口语交际” 和“综合性学习”并列构成语文教学目标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对语文老师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呢?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对当前综合性学习认识上仍存茫然,操作中还有误区。在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以分析,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某些做法加以反思,并积极进行探究,寻求相应的良策,这势在必行。 综合性学习似乎不能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2、而且不能作为教学目标,只能算是一种学习方法。而语文课程标准却将它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和实践,它是一种综合化了的课程。它也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了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又是一种生活化了的课程。与以往的语文实践活动相比,它在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来看,许多老师并没有把它当作一门课程来加以重视,并没有将其与语文活动区分开来,使得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3、。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 、 “添头”和“装饰” ,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其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统的。教材对综合性学习这一块的编写仍然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不得随意打乱,必须经历准备(项目设计) 、体验(过程实施)与表达交流(成果展示)三个阶段,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过程实施更要按拟定计划进行探究。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而不引起高度重视的语文教学不是全面的语文教学
4、。 我们必须要走出历史、现实和教师个人等错综复杂原因形成的传统教学的阴影,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包蕴的丰富的内涵。综合性学习是从过去的语文活动发展而来的,但其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和“探究性”特征使得综合性学习表现出的能力层面远远高于过去的语文活动,其活动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其活动总量及学生参与面是语文活动无可比的。综合性学习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而不应是“添头”或“装饰” 。 与阅读、写作等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课程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课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做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而被教师捧为
5、圣经。在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做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去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抱着书本打滚,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作课堂作业来要求学生完成。而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上综合性学习板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教材,要走出教材,引导学生从引子中找到学习的钥匙,并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是例子,它是“成品” ;综合性学习材料不是例子,因为它不是“成品” ,仅仅是一种资源可供参阅的项目引子,更不是作业。这些问题应该由学生去发现,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
6、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等;也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也许这种课程让学生得到的大多是隐性的,不像知识性课程那样能有显著的收获,但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将会比在学术性课程中更为显著,他们终生受益的是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因为它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活动,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综合性学习,已使现行课堂的时间空间遇到了挑战。语文教师需要经常突破课堂时空的束缚、学科的羁绊,探索并努力构建新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会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也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的习惯,逐步形成这方面的能力。这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做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还需要我们这一代语文教师不懈地作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