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音乐课回归自然本色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是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除了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音乐教学中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去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 回归音乐 探讨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若干年,音乐课堂教学到底如何有效地去进行?这仍然是一个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针对目前许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吃得不透、研究不深入和片面肤浅的理解而产生的一
2、系列问题和现象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重讲解,忽略从音乐作品本身入手 在音乐教学中,有的教师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音乐课,只要抓到一点点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就大讲特讲,冗长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内容介绍;还有一些教师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而置音乐本身于次要地位,结果是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人物,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欣赏音乐和学习音乐,对自己欣赏的音乐没有什么记忆。这种现象在公开课、研究课或者优质课比赛中更加明显。因为教者力图表现出新,表现出改革后的“高档次” ,认为只要涉及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多欣赏了一遍作品,多教唱了一遍歌曲,便认为是回到“传统型”教学,就会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所以在
3、教学中只要涉及与音乐相关的介绍,就叫学生谈认识、谈文化、表决心,认为这样便是体现了人文性,于是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远离音乐的偏差。教师忘记了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体,因为再美的音乐,语言的描述是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的美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以音乐来教音乐,美妙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 二、过分注重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确实解决了音乐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一些老师却过分依赖多媒体。如欣赏教学中,教师生怕课堂会“冷”下来,在听第一遍时就配上美丽的画面,配上
4、解说词,让所有学生都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教师的统一“思维” ,如此以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画面和听解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音乐、听赏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奔放的音乐激情被束缚,音乐成了画面的配音,一些名曲被几个简单的画面诠释了,音乐课失去了听觉艺术的价值。更有甚者,将视唱练耳等也引入课件,代替了教师的范唱,音乐老师成了不愿唱歌,不愿弹琴,不愿指挥的音乐老师。 如果什么都用多媒体,那不是凡能上机操作者就能当音乐教师?有位老师曾这样感叹:“这样的多媒体课让人想起假唱和放映员” ,这样的音乐课,使音乐教学真正迷失了方向。三、重活动、重综合、轻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
5、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于是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各种活动,但有些教师设计的的活动却与音乐没什么联系,很多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更是如此。像合唱歌曲本来就很难学,但很多老师在歌曲还没有学会、歌词还没记住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创编,表演,分组讨论,这种活动过程没有音乐,或有音乐也只是一个搭配,不考虑怎样去关注倾听音乐、怎样去表现音乐的活动我看不要也罢。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方式很多,但应该特别提出的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既要注意参与的可能性、普遍性,也要注意内容的音乐性,更要注意音乐自身的艺术性。 关于学科综合的问题,首先我要肯定的是提倡学科综合是对
6、的,但我们要明白:音乐学科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是为什么而综合?怎么才能做到综合?有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首曲子,音乐一开始响起老师就让学生作画,等乐曲听赏完毕,教师开始寻回观看,选出“好作品”让学生逐个上台解读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作品。试问你上的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你让学生作画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的水平到底有多高?特别是中小学生,听音乐画图主要是用图画表现声音,而不是要求学生画出很具体的,比较完整的作品,复杂投入的画图过程肯定会让学习活动脱离听觉。音乐老师应该明白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任何活动都是以音乐为主线,万不可生搬硬套、
7、强拉硬扯,防止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四、重人文、重标题,轻音乐本身 很多音乐欣赏课,教师首先不是引导学生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分析音乐,而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题上或者乐曲的标题上,并做很长的文字介绍。我们很多欣赏课离开对作品本身的解读,只是借用课题或标题来理解乐曲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标题作为话题,特别一些古典作品、交响乐,我们的中学生可以说对此有遥远的时空之隔、文化差异,还与创作者有着年龄阅历的天壤之差,以及音乐素养的积淀等差异。若听一遍就能感悟到作品的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是不可能的,欣赏乐曲片段便去与学生讨论人生哲理、情绪情感等无边际的延伸,这样的教学是在空中建造人文楼阁,丢失音乐本身
8、,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实践新的课程理念的。但是有的老师却能将新课程理念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很好地结合,在有限的课堂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作品,认真倾听音乐主题和音乐的变化,分析音乐的进行、特点,辨别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引导学生模拟其演奏姿势,随着大师指挥乐曲等,感受音乐的变化和对乐曲的理解,逐渐去实现作品与听者的真正对话,引起听者的共鸣。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就是学音乐的课,音乐课就是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课,音乐课要有音乐,音乐课要凭借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不要异化和游历,要以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在音响的刺激下去感受音乐的形象和内容。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音乐教育理论、以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摸索音乐的自我真实,辨析自身实践的是非,真正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老师的对话。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一点踏实,多一点实效,少一点形式主义,少一点哗众取宠。如此,我们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真正地回归自然、回归本色;真正的健康有效、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