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9812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安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 2 月 21 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章 “十二五” 发展成就第二章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第三章 “十三五” 主要目标第二篇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第四章 创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五章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第六章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七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八章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第九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十章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十一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第十二章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第十三章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十四章 综合推进各

2、类改革试点第四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第十五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六章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第十七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八章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十九章 构建新型农业三大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二十一章促进农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第六篇 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第二十二章 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第二十三章 加快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第二十四章 加快大数据开发应用第七篇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二十五章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十六章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第二十七章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第八篇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第二十八章 完

3、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十九章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章 加快现代水利建设第九篇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第三十一章 统筹四大区域板块协调发展第三十二章 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第三十三章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第三十四章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第十篇 建设绿色江淮新家园第三十五章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十六章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三十七章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第三十八章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第三十九章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四十章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第四十一章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十一篇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第四十二章 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第四十三章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四十四章 推进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

4、第四十五章 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第四十六章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第四十七章 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第四十八章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第十二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第四十九章 加大片区扶贫攻坚力度第五十章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第五十一章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第十三篇 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第五十二章 提高教育质量第五十三章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第五十四章 促进就业创业第五十五章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十六章 建设健康安徽第五十七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第十四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五十八章 提升公民文明素养第五十九章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六十章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第十五篇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第六十一章 加强和创新社

5、会治理第六十二章 推动安全发展第十六篇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第六十三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第六十四章 全面推进法治安徽建设第六十五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七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六十六章 扩大有效投入和消费需求第六十七章 建设人才发展高地第六十八章 提高金融支撑能力第六十九章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第七十章 健全实施机制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全省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指南。第一篇 全面建成小康

6、社会第一章 “十二五” 发展成就“十二五 ”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省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动形成经济社会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迈出了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坚实步伐。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00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6000 美元,财政收入突破 4000 亿元。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实现“ 十二连丰” ,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不

7、断提升,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城镇化率超过 50%。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三个清单”制度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市场综合监管、医药卫生体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地方金融等重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我省成为长三角正式成员,承接产业转移取得重要进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港口、机场建设快速推进,综合交通体系贯通扩容、联网加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险制度全部覆盖,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8、民生工程建设提质增效,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显著加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面向未来,安徽已经站上了新的发展平台。第二章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十三五 ”发展面临形势。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我省加快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有利于我省发挥沿江近海、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我省在全国率先系统推

9、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利于有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将为全省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 行动计划等,有利于我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将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国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但也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城镇化水平较低,市场主体总量不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

10、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安徽建设任务艰巨,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综合判断,我省发展虽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加速孕育的态势没有改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趋利避害、主动作为,着力突破瓶颈制约、补齐发展短板,努力把安徽发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

11、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基本原则。一是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深

12、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四是加快建设法治安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强化大开放理念,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融入国际国内经济大循环,在开放合作中拓展发展空间。六是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行为准则,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3、,不断增强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基本理念。实现“ 十三五” 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驱动向全要素综合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

14、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开放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必须充分发挥我省处于“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共享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和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三五”必须在五大理念统领下,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第三章

15、“十三五” 主要目标按照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 8.55041.5,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品牌经济比重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

16、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经济总量扩大。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全国争先、中部领先,年均增长 8.5%左右,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6 万亿元,努力向 4 万亿元冲刺。涌现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经济强县和开发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人均指标前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力争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力争达

17、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整体脱贫。 文明程度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体现徽风皖韵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城市重污染天气天数逐年降低,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和改革成果。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