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873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非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论文摘要良好、全面的非专业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足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持续动力。面对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生存压力以及大学生自身实现和谐发展的需求,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更加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非专业素质 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的专业教育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方法以及在专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专业观念、专业品格等在内的相应的专业素质,而它同时具备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性质,又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

2、,即“非专业素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并继而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非专业素质是指虽不具备专业特征,但对人的成功有非常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的素质,是对专业素质以外诸多素质的综合提法。与专业素质相比,非专业素质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它涵盖了观念、品格、方法、能力和非专业知识等层面的诸多内容,其中观念是核心,品格是关键,非专业知识是基础,能力和方法是重要载体。就支持大学生的和谐发展而言,非专业素质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等特征。 一、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实,在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内,任何一所一流大学都必然是对民族和国家命运有所担当,对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有

3、所承诺的精神殿堂,而不只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超级工厂和传授场所。 ”而“(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伴随着新的科技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业教育已不仅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且重知识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弊端,也客观地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

4、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分别占 65.9%、56.8%和 54.5%,而专业和外语能力只占 47.7%。这表明在人们追求和谐发展和成功的过程中,非专业素质所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在实现传统知识教育转化为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和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非专业素质缺失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我想得比较多的还不是技术进步使人类所直接面临的危险,而是务实的思想习惯所造成的人类相互体谅的窒息,这种思想习惯好像致命的严霜一样压在人类的关系之上。 ”教育理应

5、承载着职业和人格完善的双重任务,而在当下,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高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化了教育的工具性功能和目的,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和冷落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人的价值的提升和培养健全的人。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知识,实际上却很少受到终身受益的教育。他们在道德、政治或宗教方面的学识未必比最愚昧无知的人强多少,在认识世界的方式、同他人交往的深刻意识方面,也鲜有独立、独到的见解,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表现也难如人意,他们将来很可能就沦为技术团体唯命是从的工具,成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 2.不具备鲜明的就业竞争优势。 “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

6、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即将参与就业竞争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应具备的“器”应该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后者更为关键,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竞争优势更强,更受欢迎。受现在工厂化流水线培养模式的制约以及传统专业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严重失衡,在就业竞争中都只能过分倚重专业素质,就业支撑点和亮点单一,因而就业可控空间与岗位能力差,就业难以及就业满意率低就不足为奇了。 3.无法满足和谐发展的需求。实现和谐发展是人们的良好愿

7、望。和谐发展的基础,不仅有赖于我们掌握了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或几技之长,更需要我们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进取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以及敏锐的思维能力、准确的预见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等,而这些均属于非专业素质的范畴。纷繁复杂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都对学生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厚此薄彼的传统专业教育观念和方式,已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学生和谐发展。如果不努力加以改进和弥补,和谐发展的良好愿望很可能落空,或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三、推进非专业素质教育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在观念上要实现“专业能力本位论”向“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的转变。狭隘的“专业能力本位论”

8、是以单一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为教学核心,无论是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是具体的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学生个体测评等,都几乎无一例外地更多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视学生的人格、身心素质、表达和交流能力等非专业素质为附属性、辅助性的东西,表现在实践中就是重职业、轻人生,重知识、轻心智,重技能、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这就导致学生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发展后劲,不仅自身提升需求难以满足,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迄今为止,人的伦理行为的水准一直很低,丝毫没有提高。但是技术成就的水准却急剧上升,其发展速度比有记录可查的任何时代都快。结果是技术和伦理之间的鸿沟空前增大,这不仅是可

9、耻的,甚至也是致命的。 ”消弭这些缺憾,填平这样的鸿沟,我们就必须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过分强调专业素质的“专业能力本位论”,并牢固树立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执行,这样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学生的和谐发展也才有更加厚实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2.在平台上要实现由“第二课堂自发自为”向“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配合并更多倚重第一课堂”的转变。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尽快成才、成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不到位,在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时,很少有高校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不仅第一课堂

10、对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贡献率较低,第二课堂也更多的是处于自发自为的零散状态,未能达到愉悦身心、启迪心智的目的。面对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和谐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是第二课堂而非第一课堂的事”的片面认识,继而树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同样有为,第一课堂更加有为”的科学认识。要使第一课堂更加有为,在重视拓展和提升专业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必须格外重视专业教师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渊博的学识、儒雅的风度、健康的情趣、严谨的教风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等,无不是学生提升非专业素质的重要财富,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激励学生。 3.在战略上要实现

11、由“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向“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转变。相对于非常成熟并日臻完善的专业教育而言,非专业素质教育目前还只是处在较为零散、自发和低水平的状态,尽管不少高校已在这方面做出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在教育的理念、思路、组织、举措、保障、考评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不明显,更未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其实,非专业素质对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因此,要巩固和提升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地位,使实施和接受非专业素质教育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高校就必须进一步增强“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意识,不仅要在氛围营造和软、硬件设施保障上下工夫,更要在革新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使非专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教育管理等各个环节,这样获得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持续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