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初中攀岩教学对当前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为改变以往体育课锻炼形式简单枯燥,学生不愿主动参与,难以达到锻炼效果的局面,开始选择那些特色运动,趣味性、游戏性强的体育及新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参与欲,并能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能和开发他们智力的目的。北京、上海和河北等地已经将攀岩运动引入到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当中,如河北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修建有室内攀岩墙,拥有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校本教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成功地开展攀岩教学。攀岩运动是一项集健身、娱乐和竞技于一体的深受人们欢迎的运动项目。它要求参与者身体素质全面,具备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精神。攀岩运动不仅可以强化四肢肌肉的耐力,
2、增加身体柔软度。增加手、脚、眼睛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参与者遇到困难时思想沉着冷静、建立个人勇气及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并能学习与自然的互动,培养团队成员的互动、互助,彼此间的信任、责任和尊重合作精神。关键词:初中攀岩 攀岩教学 学生综合素质 影响前言从 20 世纪末至今,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轰轰烈烈而又稳步进行着教育改革。现阶段教育改革提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课程改革应当建立在中、小学生体能和健康状况及其需要的把握上,建立在对学校体育实践及其存在问题的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基础上。在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中,要重视对运动深层的教育价值的挖掘,不能因为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性,而把运动仅仅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
3、看待,忽视其社会性价值。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健身的手段,还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体育教材内容的构建应突出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运动项目的地位,积极吸纳新兴运动项目,使教材内容多元化,能够满足来自学生和社会的多重需要。一、国内外学校开展攀岩课程的现状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应当建立在对国民健康状况,尤其是中、小学生体能和健康状况及其需要的把握上,建立在对学校体育实践及其存在问题的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基础上。在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中,要重视对运动深层的教育价值的挖掘。不能因为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性,而把运动仅仅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看待,忽视其社会性价值。体育教材内容的构建应突出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运动
4、项目的地位,积极吸纳新兴运动项目,使教材内容多元化,能够满足来自学生和社会的多重需要。现在很多国家都很流行的攀岩运动,一般都选择在垂直的悬崖峭壁上,运动员们要战胜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对这种挑战的恐惧心理,及高高耸立在面前的悬崖。为了避免天气对运动的影响和提高安全性;室内人工造的岩壁或墙壁为许多攀岩的初学者提供了练习的场所。目前攀岩运动不仅是青年人的爱好,越来越多的少年人也开始迷恋上攀岩。在德国的中学,甚至开设了攀岩课,由攀岩高手担任教练。据统计,目前至少有 200 余所学校的 100 万余名中小学生正在接受正规的攀岩训练,并借此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等品质及集体主义精神。德国慕尼黑的牛莫法堡学校
5、还特意为喜好攀岩运动的学生建造了一个攀岩馆。馆中设有 6 座攀登难度不一的人工山峰,学生们根据年龄、体力、经验的不同循序渐进,直到规定时间攀上难度最大的第六座人工山峰。此后,他们便被允许有组织地远赴野外,去攀登真正的险峰,把野外生存及户外运动引入大学课堂,在国内已不新鲜。现阶段全国中学上来看只有极少数大城市里的中学能够在学校里面设置攀岩项目开始开展,因为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的学校改变以往体育课锻炼形式简单枯燥,学生不愿主动参与,难以达到锻炼效果的局面,开始选择相应的特色运动,使体育锻炼趣味化、游戏化,不但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欲,还能开发他们的体能和智力。如北京和上海已开始把攀岩、滑轮运动引
6、入到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当中。攀岩虽然是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但对学校而言,因为受场所、环境或安全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而难以普及,攀岩器能很好地突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学校以此能增加运动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二、攀岩运动对身体素质变化的影响身体素质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1。有些运动项目还能充分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如棋类;而体操、跳水、花样滑冰、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则能充分发展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的表现力。一些走、跑等动作的发展对少儿感知和思维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排队、赛跑、跳上跳下、投包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低年龄学生的
7、识别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和先后、快慢等概念,从而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低年龄学生在做复杂的游戏时,要敏锐地观察瞬息多变的环境,独立地,快速灵敏地,创造性的处理当时所发生的问题。这对发展和提高少儿的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份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学生进行综合体质测试。采用身体素质测评法,对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 3 项素质进行测试,并按学生性别分组。三、攀岩与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3
8、1 攀岩教学降低了学生考试焦虑,克服考前焦虑和考后顾虑,帮助学生学会考试焦虑症的放松方法,提高了学生攀岩成绩与文化成绩。(一)攀岩成绩较差的心理原因1、攀岩学习动力不足。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意志品质薄弱。7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二)对攀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时的注意事项1、提高攀岩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体育目的、意义和锻炼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攀岩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攀岩的间接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2、热心帮助他们寻找攀岩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3、对攀岩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攀岩成功和肌肉锻炼的乐趣。4、对攀岩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歧视。(三)攀岩锻炼
9、对情感过程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n。学生经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攀岩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不管是在课外活动和体育课上,还是在有竞争的运动会,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情感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在一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有利于人的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发展,克服考前焦虑和靠后顾虑,帮助学生学会考试焦虑症的放松方法,提高了学生攀岩
10、成绩。通过攀岩教学的心理锻炼以及心理辅导使得学生在考试前放松、减轻压力,得以对比较原来成绩有所提高。通过攀岩教学后对学生的考前焦虑有明显帮助,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女生都同样存在攀岩成绩较差同样考前焦虑严重。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http:/。32 攀岩教学帮助学生克服社交恐惧,并且能够使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攀岩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寻求帮助的,因为练习内容里面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就最简单的准备活动和攀岩保护就是最好的合作例子,在课上练习当中设有合作小组的共同练习,组长组织大家在一起完成攀岩练习,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交流,行成一个协作的团队,让学生在团队里面体会交
11、际带来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攀岩教学增进心理健康,在攀岩课堂上体现出学生主动互相联系,消除社交恐惧,增强团队凝聚力:1、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2、通过攀岩练习建立合作的人际关系3、通过攀岩练习加强团队锻炼4、保持适度的紧张男生在社交恐惧和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要有优势,男生在克服恐惧方面要优于女生,体现在用于攀登高度和难度,女生在团队协作方面都要高于男生,攀岩项目对于女生本身就存在恐惧感,所以在团队协作方面女生更趋向于协作。33 攀岩教学帮助学生锻炼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协助教师完成课上教学任务和管理本班学生日常事务,起到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作用在体育课的开始是体育委员和班干部统一一起整队等候上课,在课间能够
12、迅速让同学们从教室出来,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站成体育课队形,这就需要体育委员和班干部的配合与管理能力,在攀岩课上的锻炼中,能够帮助学生得到管理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在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攀岩课堂上的学生练习时,一起帮助教师进行分组练习协调管理,来锻炼提高体育委员与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男生在管理方面要优于女生,体委在喊口令和集合整队上更有优势,所以在课前组织管理方面男生要优于女生,在攀岩教学里的组长男生、女生都能帮助教师管理本组学生安全练习。四、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 学校攀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初中学生力量、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中考体育三项成绩有显著性增
13、长。41.2 长期学校攀岩活动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4.2 建议421 在学校没有专业的训练力量、柔韧、灵敏反应协调器械时,可以选择攀岩教学,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改成攀爬等内容,运动当中来锻炼到学生的力量、柔韧、灵敏反应、协调能力。422 学生出现解决考试焦虑、恐惧、自我评价、动机导向等问题时,学校在不具备心理辅导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攀岩教学里的练习内容来解决学生的考试焦虑、恐惧、自我评价、动机导向等问题。参考文献1刘建国主编田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31-332王己峰西北五省(区)教育学院文选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11-153王己峰中小学量化管理实用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7:55-574贺桂梅, 高安民, 王己峰教育评价研究_中美教育评价研讨会陕西省基础教育研究报告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13-17 5刘威运动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8):23-256张忠秋等译运动心理咨询理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0:17-50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06:1-1438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