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都市风情词论略【内容提要】唐五代到宋的歌词创作之昌盛,与当时的都市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秦楼楚馆,无法在乡野村落生存,那里没有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消费群体。都市,是歌楼妓院的必然依托。歌词创作的主流倾向,则是描写文人士大夫在歌楼妓院歌舞享乐的日常生活。因此,都市风情也就必然成为歌词情感抒发的生活背景。歌词与都市风情,有着天然的联系。 都市的歌楼妓院,是催生歌词的温床。换言之,词是都市繁荣的衍生物。唐末五代,歌词创作第一次走向全面繁荣。欧阳炯描述当时的创作情景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
2、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花间集序 )这样的生活享乐及其创作场景,就是一幅典型的都市风情画面。随着歌词创作的演变,词人们将眼光转向更为开阔的生活场景。他们期望扩大歌词的描写范围,增加歌词的抒情功能,提高歌词的艺术品位。词人们因此做出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其中,将都市风情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便是词人们的一种努力。都市风情,本来作为享乐生活的背景,就已经频繁地出现在歌词中。词人们只要稍微转变眼光,将画面上的歌舞场景和娇艳女子淡化,凸现出来的就是都市之风光、风物、风俗的描写。一 都市风情词的滥觞词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辞。燕乐流行于歌舞酒宴之间,适宜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之际演奏或演唱。所以,歌词创作一旦出
3、现,就天然的与“香艳”之类的题材内容发生联系。然而,这样的题材内容,与儒家的文艺思想和审美观念背道而驰。唐人的歌词创作,因而备受压抑,唐词创作呈现为萧条的景象。唐代最早从事歌词创作的一些文人士大夫,虽然都是文学创作观念相对开放、喜爱民歌风味天然的作家,如白居易、刘禹锡、韦应物等,但是,他们也不敢轻易涉足“艳情”这个创作禁区。他们的歌词创作,尽量绕开男女情思这个敏感话题,表现为更为开阔的取材倾向,如写隐逸情趣、边塞风光、乡土人情等等。偶尔也会描写到都市风光,成为最早的都市风情词作。白居易忆江南最为典型,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文人开始模拟创作歌词,都
4、是篇幅极其短小的令词,没有太多的文学描写空间。这首写杭州都市的小令,也只是极为简练地点出杭州迥异宜人的风光,不可能展开作具体的铺叙。这样的作品,在唐五代数量是极少的。但也算得上是都市风情词之滥觞。唐末五代,诸侯争霸,各个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都目光短浅,无政治远见。在狠斗勇战之余,只图声色感官享受,沉湎于歌舞酒色。在这样的社会风气浸染下,这个时期的文人也没有从容的心态去欣赏都市风情,他们只是在歌词中尽情叙说自己的性爱体验,表露自己的性爱欲望, “花间”创作风气,弥漫了整个时代。北宋建国,百废待兴,内忧外患交织。一直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北宋才相对获得国际与国内的安定
5、平静的社会环境。所以,在北宋建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还没有充裕的时间、闲暇的精力,去彻底享受生活,从容领略醇酒、美女、歌舞,更不可能悠闲自在地面对都市风光和人情。在柳永出现之前,北宋初年只有寥寥数篇写都市风情词,以潘阆的十首一组酒泉子最为著名,举三首词为例: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
6、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潘阆一生,大致生活于江湖,身份类似于隐者。他居住杭州较长时间,对杭州风物非常熟悉,而且热爱。这组酒泉子在当时极负盛名,尤以“长忆西湖”一阕而获时人喜爱。文莹湘山野录卷下载:“阆有清才,尝作忆余杭一阕(案:即酒泉子 “长忆西湖” ) ,钱希白爱之,自写于玉堂后壁。 ”杨古今词话载:“石曼卿见此词,使画工彩绘之,作小景图。 ”作为流转于江湖的隐者,潘阆更赏识杭州的山水风光,一组酒泉子也以此为描写中心。都市风情,在这里还混淆于湖光山色之中。这样的创作,依然可以看作都市风情词之滥觞。 二 都市风情词的兴盛宋词全面繁荣局面的到来,已经是仁宗(10231063)朝的事情了。仁宗在位
7、期间,励精图强,致力于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之治理,社会的繁荣因此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在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社会环境中,流行于酒宴之间的歌词再次受到广泛阶层的关注,引起文人士大夫的浓厚创作兴趣,北宋词创作的第一个春天也就来到了。相应的,有关都市风情的描写,也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形成都市风情描写的第一个创作高潮期。第一位大量创作都市风情词的作家是柳永。柳永笔下描写最多的当然是与歌儿舞女缠绵缱绻的旖旎情景,所谓“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鹤冲天 ) 。然而,柳永中举前后,既在汴京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又四处奔波,到过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他对仁宗年间各地都市都有着深刻的印
8、象。当柳永兴趣稍稍转移,将目光投向自己生活着的非常熟悉的都市时,且以“专业作家”的身份进行创作时,都市的风情画面,次第完整丰富、细腻具体地在歌词中出现了。倾杯乐云: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这首词写汴京元宵节繁盛的景象。元宵佳节,禁苑花已繁茂,春日迟迟,和风布暖,风光日益灿烂绚丽,整个都市洋溢在春日的气氛之中。都城里,有宏伟的建筑,有宽广的城郭,有美丽的花园;还有入夜
9、后欢闹的车水马龙,有火树银花的彩灯,有悦耳动听的笙歌,有缤纷夺目的焰火。总之,词人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充分显示出汴京作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外交流中心的宏大气派。词中写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与东京梦华录中元宵一节、与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中元宵观灯的描写,非常相似。汴京风光,频频出现在柳永的歌词中, 透碧霄上阕说:月华边,万年芳村起祥烟。帝居壮丽,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这是汴京平日的景象,依然“壮丽熙盛” 。高耸入云的宫阙,遍街欢腾的“歌吹” ,美丽如“神仙”般的人物,装饰点缀着都城。这一系列描绘,透露了
10、当时汴京商品经济发达、人民富庶、上层统治集团寻欢逐乐的历史风貌。 满朝欢上阕有类似的描写:“花隔铜壶,露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柳永采用铺叙手法,写出“金掌” 、 “花露” 、 “烟轻” 、 “莺啭” 、 “鱼游” 、 “香尘” 、 “芳草”等景象,组成一幅和谐的京城春日“风光烂漫”之长画卷。这类词篇,不仅是一幅幅很好的都城风景画,同时也是很有历史价值的风俗画。柳永歌颂帝京,应该还有粉饰太平以邀统治者赏识的目的,其中渗透着柳永对仕途的渴求和热望。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载:“柳三变,景 末登进士第。少有俊才,尤精
11、乐章。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 中,久困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而怜其潦倒。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 ,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莱慢 。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方冀进用”是柳永创作此类都市风情词的主要目的,所以,词里难免有夸大之处,在词语的使用上也显得板滞而缺少生气。柳永流落他乡时,写都市风情有时也有相当的功利目的,但不如在汴京时那么强烈,所以,柳永对杭州、苏州和成都等大都市的观察更为随意,描绘也就更加形象生动。
12、其中当以望海潮最为杰出。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上阕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 。 “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美丽的风景和人烟的茂密,这里垂柳、画桥、风帘、翠幕相互掩映, “十万人家”错落其间。 “云树绕堤沙”三句侧重刻画“形胜” ,写出钱塘江潮的险峻气势。这里钱塘江“天堑”气势雄伟,波涛卷雪,一望无际,堤岸上云树缭绕,更增添了大好江山的妩媚
13、情调。“市列珠玑”三句突出了杭州城的富庶繁华,这里集市上多“珠玑”之类贵重商品的罗列,家家户户多有“绮罗”之类的奢侈享受,彼此之间在比阔摆富。下阕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与游人的欢乐。 “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西湖周边,有连绵重叠、造型各异的翠绿山峰环绕,妩媚中别具峻峭。南宋康与之长相思?游西湖说:“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南宋袁正真长相思说:“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浓。湖山画图中。 ”这些都可以与柳永的词句对照阅读。何况,这里还有“三秋桂子”飘香, “十里荷花”盛放。 “羌管弄晴”三句写湖面上游乐欢乐的情景。晴日里,湖面上随处“羌管”悠悠;入夜后,西湖边依然“菱歌”悠扬,熙熙
14、然然,往来不绝的是“钓叟莲娃” 。 “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据说柳永写此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杨古今词话载:“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杭州城这样的繁华盛丽,百姓的安居乐业,都是地方长官治理的政绩。州郡长官不仅有“吟赏烟霞”的儒雅,而且也有了“乘醉听箫鼓”的与民同乐的闲暇。结尾两句归结到本意,柳永谀美杭州城长官,将来回到朝廷,也有足够的政绩可以夸耀了。换言之,仕途通达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柳永笔下的苏州也是
15、很美的。他在木兰花慢中写道:“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汀洲。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词中不仅写到苏州的文明古史,还特别描绘了灵岩山下的采香径。在瑞鹧鸪一词里,还特别反映出苏州的富庶:“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此外,柳永歌咏成都说:“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一寸金 ) 木兰花慢和长寿乐等所咏城市不可确指,也是一片繁华景象。 木兰花慢说:“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
16、绀出郊。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长寿乐说:“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竞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在都市风情词的兴盛时期,都市的风光人情,不仅仅出现在柳永的笔下,其他词人的创作也多有涉猎。张先破阵乐云: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瞑色韶光,几许粉面,飞甍朱户。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17、这首词描摹杭州城“郡美东南第一”的繁华盛丽,词中一一罗列亭台楼阁、池塘流泉、巷陌街衢、吴歌粉面、西湖风月、宾客游乐等等。结尾“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与柳永望海潮 “千骑拥高牙。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列举柳永和张先的词,从形式上看都是慢词。也就是说,都市风情词的兴盛,是伴随着慢词的兴起而兴起的。慢词由于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适宜描写更为细腻具体的风俗人情,适宜展现更为丰富多彩的风光风貌。只有在慢词里,词人才能够比较从容地展开都市风情的描写,小令
18、中是没有这样腾挪铺展的空间的。三 都市风情词的高峰徽宗年间,都市风情词的创作有了新的动力和诠释,其创作走向鼎盛,特别体现在御用的“大晟词人”之创作中。宋徽宗没有励精图强的志气,却好大喜功,追求事事超越前王。他公开放纵声色享乐,故朝野享乐之风甚盛。在北宋政权崩溃之前,在徽宗君臣们的眼中,曾有过一段繁荣似锦的太平时光。社会表面的繁荣景色,给徽宗君臣以极度自信,经常表现为狂妄无知。 “太平盛世”不仅是当时的一种社会虚象,而且还是徽宗君臣们的一种普遍心理认定。究其原因,与北宋推行的基本国策以及因此形成的普遍社会心理状态有关。宋太宗说:“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
19、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不以外患为威胁,而注重对内的统治,是北宋治国的基本方针。这种观念,在北宋时深入人心,成为朝野的共识。所以,徽宗年间朝野对日益临近的外族入侵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在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很难寻觅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没落感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动荡不安、大难将临之感。 “太平盛世”不仅是徽宗君臣的自我感觉良好,隐隐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徽宗时朝廷的诸多重大举措,都是这种观念的衍生物,如铸九鼎、修新乐、祀园丘、祭明堂等等。大晟府的设立,就是这种环境的产物。它深深地影响了一代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
20、了文学的创作。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九月,朝廷以新乐修成,赐名大晟 ,特置府建官, “朝廷旧以礼乐掌于太常,至是专置大晟府。礼乐始分为二” (宋史卷 129乐志 ) 。这是宋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北宋词阶段性的重大事件。府中网罗一批懂音乐、善填词的艺术家,一时形成创作风气。后人称他们为“大晟词人” 。大晟词人是典型的御用文人,他们的创作相当大的程度上视徽宗的喜恶而转移。大晟府是点缀升平的产物,设立的根本宗旨就是“功成作乐” 、粉饰太平。蔡京等推荐文人或音乐家入大晟府,其目的是要他们制作颂歌,“以文太平” 。李昭圮晁次膺墓志铭说:“大晟乐即成,八音克谐,人神以和,嘉瑞继至。宜德能文之士,作为辞章,歌咏盛德,铺张宏休,以传无穷。士于此时,秉笔待命,愿备撰述,以幸附托,亦有日矣。(晁端礼)除大晟府按协声律。 ”(乐静集卷二十八) 碧鸡漫志卷二载:万俟咏“政和初招试补官,置大晟府制撰之职。新广八十四调,患谱弗传,雅言请以盛德大业及祥瑞事迹制词实谱。有旨依月用律,月进一曲” 。 铁围山丛谈卷二载:江汉“为大晟府制撰,使遇祥瑞,时时作为歌曲焉” 。朝廷置府用人的意图十分明确。傅察代周文翰谢赐大晟乐表中的一段话,是对设立大晟府宗旨的说明:象成作乐,用锡予于庶邦;观德乡方,将训齐于多士。恭惟皇帝陛下盛德难名,丰功莫拟。辟土疆于万里,播声教于百蛮。用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