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摘要】 目的 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价值探讨。方法 胃肠道穿孔患者 100 例常规 X 线检查。结果确诊 74 例,26 例通过 CT 检查确诊。结论 通过放射线检查大部分可以对胃肠道穿孔作出诊断,但有一部分不能 作出诊断,再经过 CT 检查 95%以上患者可以确诊,对于特殊患者只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认真细致观察是能诊断出胃肠道穿孔的。【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放射诊断学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胃肠道溃疡、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肠道穿孔多见,男性较多,以 4050 岁之间为多发年龄,多以腹痛、腹胀、呕吐为主要症状。放射线可以检查穿孔的存在,但不能确定穿孔的原
2、因和部位,CT 一般能对此作出正确的诊断。本文收集我院 20082009 年共 100 例胃肠道穿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水平论文下载。1 资料与方法100 例全部经过放射线常规检查,男 81 例,女 19 例,年龄 1276 岁。溃疡引起穿孔 87 例,外伤引起穿孔 10 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道穿孔3 例。发病时间来我院就诊最早 1 小时2 天。放射线检查发现膈下新月形气体影 74 例,其余 26 例影像不明显或无特征性影像而做 CT 扫描检查,常规层厚 10mm,间隔 10mm,部分加扫 23mm 薄层。2 结果胃肠道穿孔患者一般是气体外漏到管腔外引起腹内异
3、常影像,因为有气体游动,放设想可以看到双侧膈下新月形或腹腔内圆弧形孤立气体影,周围无肠管影相邻,如果是炎症或肿瘤引起的穿孔,CT 可以检出穿孔的异常影像。根据 CT 值确定其病变的性质。3 讨论胃肠道穿孔是一种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有明确的病史,发病时以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体检时患者表情痛苦,平卧姿态不敢反动,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胃肠道穿孔位置不一引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种:胃十二指肠穿孔最多见,绝大多数穿孔只有一处,多为幽门附近的胃及十二指肠前壁穿孔,直径一般 5cm 左右,多有溃疡史。伤寒性穿孔是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3%,死亡率较高最显著的
4、位置在回肠末端,80%的穿孔发生在回盲瓣周围 50cm 以内,多单发。阿米巴病肠穿孔严重感染时可发生在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发生率 1%-4%,死亡率较高。肿瘤引起胃肠道穿孔多为恶性肿瘤的恶性溃疡局部坏死引发。其他如外伤引起的胃肠道穿孔也常见,位置因受伤外力作用部位相一致。胃肠道穿孔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绝大多数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一般先做常规的放射线检查,即立位腹平片发现双侧膈下新月形气体影来诊断,但是由于胃肠道穿孔患者大多数有暴食刺激性食物及饭后发病,胃肠道内容物外泄到管腔外,一部分患者因穿孔口容物堵塞或穿孔口小受外泄物的刺激挛缩或局部肠系膜等包裹气体不能外游或局限在穿孔区周围,因此就有一
5、部分穿孔因放射线检查时不能查出特征性影像而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在由于 CT 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胃肠道穿孔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赢得了抢救的时机。同时对确定手术部位及切口大小范围起到较大的帮助,得到外科医师的赞誉。我们对一组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了分析:CT 的诊断正确率高达 95%以上,而 CT 前临床及放射线诊断正确率是 80%左右,我们对 26 例首次放射线透视未发现明确影像学改变的患者再进行 CT 扫描,大都能正确诊断。我们发现 CT 显示为肝脾周围及肝门区裂隙样新月形气体影,而连续层面观察该气体与肠管无关系,我们认为“孤立气体征”在实际工作中与膈下游离气体具有同样的诊断价值。在
6、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一下三点:怀疑有穿孔时,CT 要调整恰当的窗宽窗位,否则不易与肠内脂肪区分,有疑问时可以在工作站调整观察。应注意鉴别气腹的来源,游离气体可有多种来源,可来自胃肠道也可以来自胸部以及女性生殖器官等,要密切结合临床作出正确的诊断。应注意鉴别气体是否与肠腔内相通,注意是否是间位结肠,同时我们在观察气体影时也要对穿孔的具体位置原因作出分析判断,以便临床治疗。总之,对于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在临床检查基础上应做放射线检查,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或放射线检查无明显影像改变的患者提倡 CT 检查,CT 检查不仅快速准确,同时也可以对胃肠道穿孔的部位性质进行诊断。我们认为以放射线为首选,以 CT 检查为支柱,放射线与 CT 相结合诊断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