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06633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的作文教学笔记的技巧和价值分析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学生“不讲理” ,即只能“摆事实” ,罗列几件事,不会针对问题作必要的分析。虽然“事实胜于雄辩” ,其中必然包含着道理,然而毕竟也有看不透的“事实” ,需要作分析,以理服人,否则就没有议论的必要了。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这篇文章的观点还是对的吧,我只是没有分析而已。 ”一开始,我总是这样安慰学生:“观点是对的,只是分析不够。 ”后来发现这样评价不妥,效果不好。没有分析或不会分析, “观点对” ,也经不起质疑,三两个问题就能弄得破绽百出。学生如果用“只是没有分析”宽慰自己,他就永远不知道怎样发议论,也无法学会分析问题。因为学

2、生作文的观点很可能是凭直觉,也可能是“从众” ,也可能是来自写作材料的某种暗示,未必有自己的理解;而缺少必要的分析,读者也就无从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 。为什么很多中学生的议论文没有可读性?为什么他们总是只能反复议论一般常识,以“频频出现关键词”敷衍成文?除了表达刻板,也常常在于教师提供的论题不需要他多动脑筋。学生的思维经常在一个平面上滑动,缺乏多角度、深层次辨析的动力,也就缺少了挑战自我、质疑设问的意识。现实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效率令人尴尬:教师用尽心机,学生仍然无动于衷。在一个全面变革、信息大量涌来的时代,一个需要思考和判断选择的时代,有这么多青少年漠视思考的重

3、要,不知不觉间丧失思考的动力,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维,写作教学能没有思考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只会“表态”或宣泄情绪,对事情作简单判断,而不作必要分析;在谈话交流中,往往也只是陈述经过,忽略其中的问题。一次,有学生在作文中批评所在的学校为抓升学率,制订了许多严苛的规定,比如有些教师告诫学生“不准在任何时间看任何小说” (这中间竟然也有语文教师) ,若见到学生看小说,立刻没收并通知家长。我便问该生对这类问题如何看,学生回答“说不清”“说不清” ,也就是说,他觉得有可能“各有各理” ,不需要辨析, “辨也辨不清” ,而没有看到这种有悖常识的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情感、意

4、识的伤害。此时,如果要求这位学生写一篇有关“人与书”的议论文,他会有什么样的观点呢?他又如何作出分析呢?于是,我又问他:你提到的这些教师,他们在文学阅读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征?学生说,这些老师都好像没有什么文学修养,许多经典作品不但没读过,而且还闹过笑话,至多看看流行的电视连续剧,有空闲时间会在电脑上“淘宝”其实,学生已经观察到“现象” ,如果他能进一步思考深层原因,就可以发现“读什么样的书,以后就是什么样的人” 。那些禁止学生读小说的教师,是不是在自己的高中阶段也曾遇上不准看小说的老师?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更能看出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如果一个人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是他个人

5、的可悲;如果他当教师,他的“不怕”就是恐怖的了当学生只知道在文章中宣泄情绪时,教师必须教会他这样剥茧抽丝、精于剖析,以发现事物的真相。对学生更多的“启思”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每有新闻报道“见死不救” ,对中小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种伤害;而如果负面新闻过多,没有准确的剖析,则无疑会成为一种暗示。有一次批作文,我在一位学生的作文上多评了几句话这位学生的作文又一次抨击见人落水不救的看客,言辞极为激烈。我写的是:“在岸边当看客的,未必没有救人的愿望,也有可能是他们不会游泳,没学过救生。你会游泳么?”后来,我在作文讲评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感到意外,因为全班的确没有几个人会游泳。在对话中,有学生指出:

6、有关见人落水不救的新闻经常有,见多了,人反而麻木,甚至觉得“见死不救”就是常态,没有思考价值;也从来没有记者从其他角度,比如“救人能力”方面提出问题。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大众媒体不提,个人的思考就没有价值。见人落水不救,这种事在发达国家较少,除了宗教传统和爱心,可能也和国外青少年游泳的普及程度高有关。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前二三十年,抢救落水人的事也平常,同样和早先中小学开展游泳活动很有关系。如今在城市,游泳成了比较奢侈的体育活动;以南京之大,竟然就没有一所学校有游泳池。我们在批评人们缺乏爱心的同时,可能更需要注意提高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仅仅有爱心,缺乏帮助他人的能力,也只能徒增遗憾。有位心脏外科

7、大夫曾对我说:“对一名医生来说,医术最重要,因为仅有爱心,不但救不了人,很可能会给病人增加痛苦。比如,他做一个手术需要 6 小时,而我做同样的手术只需要 3 小时,即使我的服务态度有些问题,但病人仍然会选择我,因为胸腔被打开的时间越短越好。 ”他的话我虽然没能全听懂,但他提出的问题非常实际。云南有位中学校长举债在学校建了标准游泳池,他说的是:“我要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游泳,这可能比他们的学科成绩更重要。 ”当我把上述材料介绍给学生时,他们很受震动,经过思考分析,原先简单的问题包含的深刻开始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由此延伸开去,更多的问题出现了。我们都说,教育的目的是“教会生存” ,但是,目前的教育模

8、式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么?高一新生军训,只不过是几天的队列训练,家长心疼孩子,挖空心思编理由代孩子请假;有些学生缺乏锻炼,每周升旗,站立 10 分钟就会倒下;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有的教育局怕出事故,规定“不准出城”这样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吗?这样的教育,是“高素质”吗?这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吗?当学生开始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时,他可能已经不再简单地纠结于对“见死不救”的批评,而是学会了全面地分析问题,同时开始思考“怎样提高生存能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了。教师不要拿孤立的问题让学生就事论事,而要尽可能地作必要的拓展和挖掘。我们从“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说开去” ,目的不是要

9、引出一大堆同类的事,做出一律的判断,而是要深入剖析一种现象,寻找可能的各种结论。这样的教学活动未必要在一次教学中完成,也许过了一个月,也许过了一个学期,教师仍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关注同类现象。这时候,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有了思考积累,而新的信息也会促使他有新的分析。比如,南京有过一起闻名全国的“彭宇案”一名青年因扶起一名倒地的老妇反而被诉,法官的判决有违基本伦理和公民准则,判决做好事的青年赔偿,此事轰动全国。法官的判决书认为, “依常理” , “不是你碰倒的你就不会去扶;既然你去扶了,就必然与你有关” 。这个判词经媒体传播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很多地方传出见到老人跌倒不敢相助的丑闻,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

10、机。两年后,深圳的两名高三学生在路上抢救了一名摔倒的老人(这位老人摔倒后,一样有人围观而不敢施以援手) ,这两位学生所在的学校大张旗鼓地给两人发了奖金。对这件事,学生会有什么看法呢?有学生说,做了原本正常的事却被当做英雄,对这个民族而言,是不幸的。话虽然也比较深刻,可是能不能做出更深层的分析呢?我鼓励学生刨根问底:为什么见义勇为会成新闻?为什么尽了义务就会被当做英模?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们勇敢?为什么学校坚持要这两名学生接受奖励?总之,事情没那么简单。为什么一起错案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大是大非问题能不能“调解”?道德沦丧能不能“和谐”?司法公正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联系,能初步认识到:一些事物的背后,有一个广阔的、复杂的背景,有形成的历史渊源,很多现象并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越是敏感的问题越容易锻炼思维。善于思考,才会分析。就一个问题延伸思考,直到占有详细的资料,对所能得到的相关信息筛选鉴别、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