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06856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76 例【摘要】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差别。方法: 将符合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的 76 例患儿分为两组各 38 例,两组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和补充水电解质平衡的常规治疗,口服组和静脉给药组均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 口服或静脉滴注,10 d 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转归和不良反应。结果: 口服组和静脉给药组总有效率为 86.8%和 92.1%,每日喂奶量分别为(12528)mL/kg 和(12330)mL/kg, 体重增加0.35(0.140.58)kg 和 0.34(0.16

2、0.55)kg ,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口服或静脉滴注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相似,口服方便,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红霉素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 difference between oral erythromycin and intravenous erythromycin. Methods: Seventy six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8 cas

3、e in each. Both groups accepted the same treatment and only the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for erythromycin were different (orally and intravenously, respectively). Results: No difference in daily milk intake, gain in body weight and the total curative rate was observed (the oral group: 12528 mLkg-1d-

4、1, 0.35 kg, 86.8%; the intravenous group: 12330 mLkg-1d-1, 0.34 kg, 92.1%, all P0.05).Conclusions: Though the effects of both administration routes are equivalent, oral erythromyci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worth utilizing.Key words Erythromycin; Neonates; Feeding intolerance新生儿出生后,胃肠动力较低,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可影响

5、生长发育,甚至需要静脉营养,表现出呕吐、无法喂食、胃潴留、腹胀等症状,易导致肠粘膜萎缩及乳糖酶缺乏。过去有报告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有效,无口服给药的疗效对比报道。本文观察口服和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两种用药方法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除外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窒息及心肺疾病,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呕吐每日 3 次以上;(2)每次哺乳前抽出胃内残留物超过上次哺乳量的 1/3;(3)奶量不能增加或持续减少超过 3 天;(4)每日腹围增加超过 3 cm1 ;(5)第 2 周末喂入量每次 小于 8 mL/kg。笔者按上述诊断标准将我院儿科 2006 年 3月2

6、008 年 2 月住院诊断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 76 例,分为小剂量红霉素口服组和静脉给药组各 38 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1.2 方法两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均安插胃管,先行洗胃,以便排除咽下综合征和羊水吞入所致喂养不耐受,以后胃管作为注药和记录胃潴留量之用;口服组加小剂量红霉素(陕西利君制药有限公司,0.125 g/片)口服,35 mg/(kgd)分 2 次口服;静脉给药组给予红霉素(陕西利君制药有限公司,0.25 g/支)35 mg/(kgd)加入 5%或 10%葡萄糖注射液 2030 mL 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 10 d。治疗期间每天

7、观察呕吐次数、进食奶量、胃潴留量,并称体重。并在治疗前及治疗 5 d 和 10 d 各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一次。1.3 疗效判定显效: 呕吐、胃潴留、腹胀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 呕吐消失,胃潴留、腹胀明显改善;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表 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1.4 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0.0 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s 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全距)表示,分别用 t 检验和秩和检验,率的比较用 2 检验。2 结果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口服组总有效率为 86.8%,静脉给药组总有效率为 92.1%, 2=0.559,P0.05,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表 2 两组疗效比较2.2 两组药物接受程度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结束时口服组和静脉滴注组每日奶量分别为(12528) mL/kg 和(12330) mL/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和静脉滴注组体重增加分别为 0.35(0.140.58)kg 和 0.34(0.160.55)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接受程度较好,无死亡病例, 两组未见肝功能损害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4 讨论新生儿的胃肠分泌和胃动力的发育随着胎龄增大而不断完善,故新生儿肠道喂养时,较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现象,而新生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和胃肠动

9、力发育不完善,特别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硬肿症合并时更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患儿胃动素水平低,胃排空率下降2、3 。促胃肠动力药有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4 ,可供选择的胃肠动力药物在小儿多为慎用;红霉素对胃肠道动力的作用有明显量 效关系2 ;大剂量(12 mg/kg,每 68 h 1 次) ,不能改善已建立胃肠喂养早产儿的胃动力,反而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胃痉挛;而更小剂量(0.50.75 mg/kg,每 812 h 1 次),不能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短期或长期应用均不能提高胃动力5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小样本研究报道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静脉

10、滴注 对胃肠道有促动力作用,不引起幽门环肌强烈收缩,不增加肥厚性幽门狭窄风险6 。红霉素通过激活胆碱能神经元上的胃动素神经受体和胃肠道上段胃动素平滑肌受体而起到促胃肠运动的作用,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促胃排空、减少反流,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并可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减少胃食管反流。本组通过口服和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一疗程,两组疗效、进食量、体重增加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死亡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因红霉素胃肠道反应与其促动力作用相关,常规剂量使消化间期移行性胃肠复合运动相(MMC) 打乱,胃肠发生不规则收缩,引起胃肠道反应;小剂量诱导 MMCIII 相出现,而不发生胃肠

11、道反应7,8 。综上所述,口服和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对无器质性胃肠道病变所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相当,而口服给药方便,且剂量小,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王菊花.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24 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 20(9): 923924.2 漆明霞, 肖建群, 郭 辉, 等.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86 例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 2006, 12(2): 33, 43.3 王 莹, 朱薇薇, 罗焕华, 等. 早产儿血胃动素和胃泌素的相关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 2007, 7(45): 708710.4 朱会红

12、, 张成晔.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潴留 36 例疗效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 2001, 7(4): 40.5 孙夫强. 口服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胃动力的影响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7, 13(2): 200201.6 刘 东, 刘彬州, 等.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20例J. 新医学, 2006, 37(6): 380381.7 汤小园, 王有成, 黄艾美.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19(10): 883884.8 肖荣玲, 高 峰, 董红霞. 西沙必利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J. 儿科药学杂志, 2005, 11(5): 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