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卷深层解读和未来的语文教学策略一、考试大纲新旧对比分析,解读“考点”新在哪里通过对比两个版本(大纲版和课标版)的考试大纲 (2011 年) ,笔者发现课标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新的变化。(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字音字形”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课标版表述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课标版新在调整考点:一是对字音的考查基本上立足“常用字” ,二是对字形的考查基本上立足“正确书写” 。两个调整透出的信息是缩小了字音字形的考查范围,但考查难度有所增加,由“识记”升级到“书写” 。2.在
2、“常见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规定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课标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反复” 。课标版新在增加考点:反复。这一变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二)古代诗文阅读1.在“名句名篇”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较多:“(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标版只保留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课标版新在精简考点:只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明确,为考生减轻负担。2.在“文言虚词”这一考点上,大纲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课标版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标版
3、新在调整考点:在文言虚词中加进“意义” ,非同小可,更多体现为通过翻译理解虚词的不同之处,意味着虚词可能将在语境翻译中作为一个得分点进行考查。(三)现代文阅读同大纲版相比,课标版所界定的“现代文阅读”实际上可分三类。第一类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般论述类” ,第二类为文学类,第三类为实用类;第一类为必考内容,第二、三类为选考内容。同大纲版相比,这一考点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一般论述类”的考查上,课标版删去了大纲版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这一考点,这意味着新高考在这一考点上难度会有所降低。课标版新在精简考点:取消“推断和想像”考点,阅读难度必然有所降低。2.在“文学类”和“实用类”
4、的考查上,课标版设置了“探究”这一考点,而且作了具体的阐述;同大纲版相比,应该说,这是新高考的一大创举。课标版新在增加考点:“探究” 。需要注意的是, “文学类”和“实用类”是不同的文本,对探究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四)作文1.在作文体裁的考查上,课标版将写作文体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章,不提大纲版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课标版新在明确考点:提“论述类”而不再提“记叙文” 、 “议论文” ,意味着对高中生而言,所写的文章不宜再以记叙文、议论文来划分。 “记叙”和“议论”只不过是两种表达方式。 “实用类”文章主要是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 “文学类
5、”文章主要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凡所涉及的文体,只要高考作文没有明确要求不可以写,就都可写作。2.在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考查上,课标版提出了“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非大纲版的“观点具有启发性” 。课标版新在突出考点:这显示新高考对文章本身功能的重视。文章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当年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对于当今的考生而言,作文也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的一种关切。二、高考试题新旧对比分析,解读“考卷”新在哪里通过对比两套试题(全国卷和课标卷)的高考样卷(2011 年) ,笔者发现最突出的区别有两点:其一是课标卷试题顺序与全国卷不一致,有
6、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其二是课标卷在文本阅读上设有必考题和选考题,而全国卷在此只有必考题。除此之外,发现课标卷在以下几个方面亦有一些新的变化。(一)现代文阅读全国卷设客观题 3 个,每个 3 分,共 9 分;其中两个理解题,一个推断题。课标卷设客观题 3 个,每个 3 分,共 9 分;3 个均为理解题。课标卷新在降低难度。课标卷 3 个题均为理解题,设题难度明显降低。(二)古代诗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全国卷设主观题 2 个,共 8 分;课标卷设主观题 2 个,共 11 分。课标卷新在提高分数。课标卷在设题难度上跟全国卷相差不多,但分数有明显提高。这充分表明新课标对古代诗歌阅读的关注与重视。2.名篇
7、名句默写全国卷设 2 题,任选 1 题,每题 5 空,每空 1 分,共 5 分;课标卷设 3 题,每题 2 空,每空 1 分,共 6 分。课标卷新在提高难度,提高分数。全国卷二选一,有一定选择空间,难度相对较低。课标卷没有选择,并且分数由总体 5 分提到 6 分,虽然只有一分之别,但却反映出对默写的进一步关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卷大阅读设主观题 4 个,共 22 分;课标卷两类(二选其一作答)均设客观题 1 个,主观题 3 个,共 25 分。课标卷新在调整题型,提高分数。课标卷去掉了全国卷解释文中含意的主观题,增设了一个客观题。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个客观题本是五选二,但其实
8、有三个答案,其中最佳一个 3 分,其次 2 分,最后 1 分。只要选对一个就可得分。相对而言,此题难度较低,是课标卷在有意降低设题难度。剩下的三个主观题,其中也有一个是新题型,就是探究题。探究题新在个性解读,难度相对较高。(四)语言文字运用全国卷设客观题 4 个,每个 3 分;主观题 3 个,15 分,共计 27 分。课标卷设客观题 3 个,每个 3 分;主观题 2 个,11 分,共计 20 分。课标卷新在减少题量,降低分数。课标卷客观题中没有考查字音字形,其余 3 个和全国卷基本一致。主观题也减少了一个,但考点并没有减少,只是年度轮空。总体上分数下降很大,由此也可见出新课标在淡化基础,强化能
9、力。三、历年高考试题对比分析,解读“考题”新在哪里新课标卷(海南、宁夏卷)自 2007 年开考以来,已经走过五个年头,经验教训都很丰富,虽然个别题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整体上已经非常成熟。笔者想逐题做一简要分析,不仅是找新意,也是寻规律。(一)现代文阅读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现代文阅读这一题上考查的主题都跟文化有一定联系,属于文化范畴的论述类文章,不同于以往全国卷的科技文或自然研究文等说明类文章。课标卷新在考题选材角度集中,体裁偏重论述类,难度系数降低。(二)文言文阅读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文言文阅读这一题上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以唐宋为主,其他朝代为辅。所考查人物均不是热点名人。课标卷
10、新在考题以古代非名人传记为主,没有对古代散文、游记、书表、序跋等进行考查。(三)古代诗歌阅读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古代诗歌阅读这一题上考查的作者以唐宋诗人为主,但名人较少;体裁以古代诗歌为主,词为辅;抒情方式多样,每年都考查不同类型;考查的鉴赏点也很丰富,但对景物形象和诗人情感多有考查,命题比较常规,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课标卷新在考查类别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常规化。(四)名篇名句默写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名篇名句默写这一题上考查的题量相对稳定,但选择空间取消了,考查范围由以初中为主,发展到以高中为主,没有考查初、高中之外的默写。课标卷新在考题范围固定,未曾涉及课外诗词。(五)文学类
11、文本阅读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一题上考查的作品基本上一年是中国的,一年是外国的,国别轮流。而所选文章不论古今中外,都是名家作品。在知识点的考查上,人物性格、人物形象为必考之题,其次要么考结构或手法的作用,要么直接考写作手法。探究题不断出新,由原来的只单纯考查文章的某个难点,到后来的把两种对立观点对照选择探究,到最近的把几个方面或提法并列,然后选择某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探究题越考越灵活。课标卷新在考题均为小说,国别有规律,知识点既有常点,也有变点,探究题考查渐趋成熟。(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一题上考查的作品都是传记,并且写的人物多是大家或名
12、人,前三年考查的都是教育家,近两年开始关注其他领域的大家。考查的考点多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再转换成自己需要的答案。探究题也是在不断出新,灵活多变。课标卷新在考题均为传记,选材稳定,且有一定规律可循,主要考查阅读文章的筛选并整合的能力,探究题考查趋于灵活。(七)语言文字运用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题上考查的以常规题为主,以轮考题为辅,而轮考题五年来没有考过重样,这也是一大规律。课标卷新在考题中常考题内容稳定,轮考题年年翻新。(八)作文通过图表不难看出,课标卷在作文这一题上考查的都是材料作文,考查形式非常稳定,但作文类型却是多种多样,同时作文试题水平
13、时高时低,反映出课标卷作文命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课标卷新在考题形式稳定,作文类型仍在不断探索中。关于新课标卷的解读,本文所言只不过是一种研究的方向与方法,限于篇幅并没有更细致地深入分析,只为抛砖引玉。下面再简单谈一下高考语文 2012 年的备考策略。首先,对于复习,突出一个“自”字,自己出题自己答题。这是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别人出题自己答题,参考书、辅导书甚至高考试题上的答案,只是一个参考答案,不能一味迷信,而应自行设计答案,自己的答案才是最有效的答案,也是最令人信服的答案,不要被参考答案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同时只有自行设计答案,才能重视做题的过程,才能真正明白答案是如何得来。第二个层次是自
14、己出题自己答题。自己出好题并能自己答好题,是最高境界。自行设题可以培养自己从命题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开拓思路。既能了解如何出题,又能了解如何答题,再能预测出什么题,备考必然效果显著。其次,对于训练,突出一个“考”字,考量考时考查分数。不论做什么题,都应有时间意识和效果意识,但需要循序渐进。在规定时间,做规定数量的习题,最后落实做题的分数,在一次次的强化和训练中,考试能力才可得到提升。把平时当高考了,高考也就成平时了。再次,对于习题,突出一个“精”字,精选精练精于总结。精选。复习,避免不了做题,但并非做的题越多越好,切记不要傻做题。不要盲目去做旧高考的题目,要做符合课标精神的题,不符合课标精神的,要敢于删掉。精练。对于某一题型,不是做了就完事大吉,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完,而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应做一种题型就掌握一种题型,做题成串,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