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多媒体设备在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使用论文关键词:多媒体 法律英语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多媒体设备辅助法律英语教学的模式,是最优秀的现代教学媒体,但在使用中也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时机要适宜;所采用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注意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防止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法律英语是法律学科与英语语言学间交叉学科研究的结晶,有着明显的专业内涵特征,是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随着全球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大,法律英语正在迅速发展,传统的法律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语言提高需求,法律英语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改革,力求以全新的、有效的、
2、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实施于法律英语教学实践。 一、法律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各大法律类综合院校均开设法律英语课程,同时随着法律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增加,一些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此专业课程。但根据调查统计,法律英语教学大都采用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获取信息的理解能力,教师只专注于将教材内容翻译成中文,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应用法律英语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满足于掌握课本的词汇与语法,不能兼顾培养学生法律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仅停留在抽象的字面上,缺乏深层次的具体客观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在课堂上的交流往往局限于教师提问而学生作简单的回
3、答,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对于此课程往往抱着消极的被动态度,认为太难学、学不懂,最终发展为放弃学习该课程。究其原因,教学模式存在很大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语法轻口语、重阅读轻听力、重理解轻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极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缺乏学习动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一些修完此课程的学生的法律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仍然有限;口语表达能力差,更是无法参与涉外谈判;用英文撰写法律文书的水平低;甚至不能读懂法律文献,听不懂外国专家的法律讲座。 面对传统法律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目前急需引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法律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而纵观各个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
4、有待考虑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多媒体辅助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为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网络教育时代” 。同时,教育部提出“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课本、黑板与学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计算机(网络) 、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上来”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成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改进原来的教学模式,使法律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
5、)多媒体辅助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多媒体一词是英文 Multimedia 的中文译名,从教学的狭义角度来讲,是指计算机控制的交互式多媒体传送系统(Integrated Learning Systems,简称 ILSS) 。事实上,其内涵和技术范围已超越了 Multimedia一词,实质上是超文本信息综合使用的交互式大型数据库,其中包括文本文件、静止图像、实时影音及处理系统、语言功能、音乐和声效功能等。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 CAI),它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功能及人机交互的功能是其它电教设备无法比拟的,是最优秀的现代教学媒体。其
6、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法律英语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如在讲授新课时,需要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果采用一些图片资料、音频或视频资料来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Constitutional Law,即比较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宪法的基本知识及差异时,就可以通过在 PPT 上展示立宪人物图片、名言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有了直观认识,便能豁然开朗,对背景知识有了深刻印象,从而对课文的理解也得到了加深。万事开头难,在授课之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就可以为后来的
7、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助于教学的展开。 2、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法律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变化多样的演示功能,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立体景象展现出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在无形中激发出来。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将各种知识、活动“真实地”显现出来,既生动又具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增强学习主动性,使枯燥乏味的法律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授 Modern Legal Education,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现代法学教育的起源及现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时
8、,可以让学生观看 Legally Blonde,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甚至观看结束后可以就此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例如,通过观摩英美国家的法庭审判或观看有关方面的电影,让学生首先直观地了解到普通法系的诉讼程序,以及从该诉讼程序中所反映出的公平、公开审判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模拟法庭辩护,切身掌握诉讼的要旨,亲身经历法官的职责、陪审团的职能以及辩护律师
9、在澄清案件的真相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讲授国外刑法及刑事案件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甚是良好。 4、多媒体可以为法律英语教学提供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提高课堂效率,充实课堂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省去大量板书的时间,用以扩充知识量,链接最新资讯更新知识,同时增加学生口语的练习,这样利用适当的课件进行授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也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多媒
10、体辅助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如绘画的形象、音乐的节奏、电影电视善于表现过程的特点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很多过去难以形象说明的原理、定律、案例,今天都可以得到清晰表现,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教学成果真正达到三位一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益处。但同时,多媒体在教学实践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使用时机要适宜。事实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而并非是穷尽所有教学内容,否则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同时
11、课件信息含量大,就很容易形成无重点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 2、所采取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防止学生兴趣迁移。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专家认为:多媒体优化教学的关键在于“优化” ,并不在于“多” 。一般来说,每一节课使用多媒体的器械不要超过五种;使用多媒体总频率不超过五次;每次多媒体使用时间尽可能控制在五分钟内,即媒体占用课堂时间不能超过 5*5=25 分钟,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严格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其现实意义是“辅助教学” 。
12、3、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多媒体计算机在丰富表象、补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不能让学生简单的、一味的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受动者,而应通过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能动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开发学生的潜力。 4、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因盲目使用多媒体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仍应起着督促和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很多作用是计算机不可取代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仍然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教师要格外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用敏锐的目光去捕
13、捉学生的表情变化与动作变化,从而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调控教学过程,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教师、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必须使用适当的语言、适时的加以提示、强调、概括等方式予以引导,不能只关注材料本身,而忽视了对学生讲解所展示的视觉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避免这种造成直观形象教学与课堂教师语言教学相脱节的现象。 总之,法律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方法不止一种,多媒体辅助法律英语教学只是其中之一,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更多的法律英语复合型人才作准备,以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力求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交叉互补,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法律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8). 2罗耀慧.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 学报,2006,(8). 3金国臣.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