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分析课程动态循环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摘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理念和教 学模式,根据食品分析的培养 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提 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项目“味觉敏感度测定”阐述 了食品分析项 目化教学的实践,最后提出了适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思路与方法。关键词 食品分析;动态循环;项 目化教学中图分类号 G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342155302Researchon DynamicStateRevolutionProceedingsTeachingM odeofFoodsAnalysisWANG Cha
2、ochen (TianiinBoha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Tianjin3OO402)Abstract In0rdertobetteradapttherefoHnideaandteachingmodeofhighervoeationaleducationaccordingtothecultivatingobjeetiveandteachingplanoffoodsanalysis,withprofessionalpostastheguidedirectionandimprovingstudentsvocationalskillandcomprehensiveq
3、ualityasthetarget,thepracticeoffoodsanalysisproceedingsteachingwaselaboratedthroughtheprojectof“tastesensitivitydetermination”Atlast,thecurriculum reform ideaandmethodfor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wereputforwardKeywords Foodsanalysis:Dynamicstaterevolution:Proceedingsteaching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培养高技
4、能、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类型。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推行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的主要任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u 。从学生的技能状态角度来看 ,认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本质是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通常是先进行一定课时的理论学习,再选取相关典型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 ,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即可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 ,难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差。动态循环项 目教学法能够有效优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动态循环状态下持续的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实现学生操作技能的循环提升。笔者以食品检验工的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 ,以食品分析课
5、程中的项 目“味觉敏感度测定”为例 ,阐述了项 目化教学的实践。1 任务驱动与任务设计11 任务驱动 111 设计理念。项 目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 ,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 ,以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双师教师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导 向,以校企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 ,以真实工作项 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的项 目化教学 。通过“味觉敏感度测定”项 目的学习,实际的任务引导 ,经过味觉品评实践操作 ,使学生融会贯通味觉相关理论以及影响味觉识别的因素。该项 目是选择及培训评价员的初始实验。112 能力 目标。了解。味觉的解剖学、生理学及功能。掌握。4 种基本味道的基础知识及识别方
6、法。会做。学生能够进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 ,4 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及其觉察阈、识别阈、差别阈值 。从学生的技能状态角度人手,认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目标的本质是操作技能。学生技能状态有学生技能存量和学生技能水平,二者构成了学生拥有技能的状况;学生技能结构、学生技能分布、学生技能流动构三者成了学生利用技能况构成了学生的竞争优势。学生技能状态激活阶段 运用阶段 沉淀阶段从图 2 可以看出,入门操作、主导操作、自主操作体现了操作技能的激活、运用、沉淀过程,是学生操作技能的量变过程;激活、运用、沉淀为一体的综合操作体现了学生操作技能的质变过程。操作技能中激活、运用、沉淀的动态循环是学生操作技能的动态循环
7、过程 (图 3)。学生在动态循环状态下进行操作技能的提升,形成持续的技能提升和知识运用能力,即动态能力。在动态能力作用下,实现学生操作技能的循环提升。体现动态能力循环提升的项 目教学法被称为动态循环项 目教学法。学一一一一一学堋栅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1554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生 12 任务设计121 入门操作。教师讲解味觉的解剖学 、生理学及功能;教师讲解品评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按照品评方案进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 。122 主导操作。教师讲解味觉的解剖学、生理学及功能;教师讲解品评方案 ;学生按照品评方案进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并讨论。123 自主操作。学生 35 人组查 阅资料 ,
8、了解味觉的解剖学、生理学及功能;学生 自主设计品评方案;学生按照 自主设计的品评方案进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并讨论。124 综合操作。 学生 47 人组查阅资料 ,了解味觉的解剖学、生理学及功能;学生的任务分工、分析品评要素;学生 自主设计多种品评方案 ;学生按照 自主设计的品评方案进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并讨论; 品评结果分析及优化。2 项 目实施与讨论21 入门操作 人门操作是学生在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下的技能操作 ,要求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初级水平。22 主导操作 主导操作是学生在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着手解决所面对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国家
9、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中级水平。23 自主操作 自主操作是学生 35 人组进行 自主式探索研究,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高级水平。24 综合操作 综合操作是跨方法的大型综合操作,学生自主进行任务分工 ,分析品评要素 ,设计多种 品评方案 ,以 47 人组的团队工作形式按照 自主设计的品评方案独立完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并讨论。通过反复训练,循环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技师水平。25 课程考评 项 目评价指标分为素质指标和能力指标 ,素质指标 中主要有 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能力指标中主要有解决问题
10、能力、应受能力、操作技能。项 目考评 注重过程考评 ,能力指标中的操作技能 占 40 ,为考评重点。项 目评价方式分为 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2008 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为例,进行信息化平台下的过程考评系统分析。主要对项 目味觉敏感度测定的 4 个任务进行考评 ,系统分析图 59 发现 ,考评结果理想 ,反映了动态循环项 目教学法效果 良好,符合教学实施条件。3 结 语操作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核心能力 ,以食品分析课程中的项目“味觉敏感度测定”为例 ,围绕如何提高操作能调 ,高等农业教育仍以公办农林 院校为主,民办教育和独立学院较少 ;不同学校问和区域
11、间的布局尚不和谐, “211”工程学校、教育部部属学校和地方学校之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学校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学校之间人才培养工作差距较大。3:3 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 331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不准。人才培养定位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没有在科学、准确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调研 的基础上合理定位 ,导致育人与用人的脱节。许多高校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不适 当拔高的现象。尽管部分高校在某个专业的个别学科实力较强,但并不代表这个专业拓宽后的所有学科的实力都强,如果因此拔高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就可能造成人才质量的下降。同时 ,各校制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 目标趋同性强、特色化内容
12、少,在实际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时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332 课程设置科学性不够。高等农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必修轻选修、重种植类课程轻经管及人文类课程等思想。课程整合不够到位 ,课程之间在衔接上的重复及过分强调单门课程的系统性问题仍然存在。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与“三农”实际联系脱节 ,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不 同学校间课程建设差距较大,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无论是 国家级还是省市级农学类精品课程,大多数分布在少数几个涉农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院校中,分布很不平衡 ,8 所涉农 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院校与其他 院校的教学水平 差
13、距进一步拉大 。333 教学体系和模式相对陈旧。教学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问题 ,实践教学存在实验室和实验实习基地条件不足、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学生创新平台与 自主实践平台综合实力不强等问题。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 “情景教学法”等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多媒体课程和双语课程不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开设 ,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严重。334 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在 2O 世纪 80 年代部分高等农业院校也逐步实行学分制,但 由于要考虑的各种限制因素太多 ,学分制没能贯彻到实处 ,变成了学年制 +选课制 ,学生虽然经
14、过了 4年的专业学习,但知识面较窄,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 。4 结语根据对随机选取的 10 所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分析,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扬长避短 ,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参考文献1赖明谷,徐和清寻找发展: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322教育部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iflesbusinesshtmlfdesmoes4960201012113573htrn13教育部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
15、uenpublieiflesbusinesshtmlfi|esmoes4633201010109898htm14教育部普通本 、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iflesbusinesshtrnliflesmoemoe_29042013908150565ht-Hd5教育部普通本、专科分性质类别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if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一 166120071027272htm16刘喜波,谢立勇,侯立白高等 l 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村规划类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 I 教育,2010(5
16、):46487邱慧玲,倪浩,陈甫高等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4):49528刘薇,王立金,成协设高等农业院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平 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8688,949宁镭,傅臣家,刘承磊,等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效性探析 J学理论 ,021o(28):25252310马建 ,张君,王鑫雨浅析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 以吉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0210,38(11):60006001,601011陈宏涛,吴锡冬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0210(18):10010112廖允成,韩娟,海江波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 J中国大学教学,201l(4):2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