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11 例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广泛应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了质的突破,无数患者从中受益。随着机械通气对循环影响的深入研究,以往认为机械通气会加重心脏负担和增加心肌耗氧量,主张在急性心力衰竭时尽量不用机械通气的观念正在改变。我们对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明显缩短了心衰患者症状缓解时间,降低了住院周期,改善了患者预后,现将我院 2009 年 1 月-2010 年 12 月急诊抢救的 11 例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病例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11 例,其中男 5 例,女 6 例,年龄5372 岁,平
2、均 60 岁。病因:冠心病 8 例,高血压病 2 例,扩张型心肌病 1 例。11 例患者均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痰等症状,体检见大汗淋漓,发绀,双肺布满湿罗音等体征。其中 2 例张口呼吸,呈濒死状。 2 治疗方法 11 例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小于 1 天 6 例,2-3 天 3 例,大于 3 天 2 例。血气分析单纯低氧血症7 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4 例。 治疗根据病情采用综合治疗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给予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尿量等监测,根据情况使用速尿、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等。 合理使用呼吸机治疗起始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通气,呼吸频
3、率1216 次/min,呼吸比 1:1.52.0,潮气量 810ml/kg,吸氧浓度60%,吸气末正压(PEEP)510cmH2O,后视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调整通气模式及参数。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对高血压者积极控制血压; 心肌病患者加强心肌收缩力。其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适当营养支持治疗等。 合理使用镇静剂应用适当的镇静剂以减少氧耗量,达到人机协调。当病情有好转,则及时减量到停用,为脱离呼吸机作准备。 3 结果 本组 11 例经 5 天内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顺利脱机、拔管。 4 讨论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4、急性左心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肺静脉血回流障碍,肺毛细血管内压力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液体在肺组织间质和肺泡潴留,形成肺水肿,引起气体弥散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急性左心衰竭引起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临床上大部分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经吸氧、利尿、镇静、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治疗后症状多可较快缓解,而部分重症患者病情却一路恶化直至死亡,其中除与原发疾病严重有关外,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也是死亡的原因之一。正压通气可通过增加肺泡内压,减少了回流到左心房的液体,间接降低了左心室舒张期的压力,从而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其他组织器官灌注。同时可以减少肺间质和/或肺泡内液体渗出,使弥散面积增大,弥散距离缩短,有利于肺泡内氧穿过呼吸膜进入毛细血管血流,改善了患者缺氧状况。正压通气可减少呼吸肌做功,适当的镇静剂应用也可使机体耗氧量下降,机体氧供与氧耗重新维持平衡,有利于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因此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时,机械通气疗效是肯定的,应尽早使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械通气,合理地调节呼吸机参数,以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其对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