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09652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科研融合管理探索论文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科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本科生与研究生联合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教育模式,即本科和研究生融合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采用本科和研究生科技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和学校管理或学生管理的管理方式。为了加强对该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作为支持者的教务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加强高中本科硕士生之间创新基础的衔接;进一步完善学位制度;健全淘汰和激励机制。而作为领导角色的硕、博研究生发挥的作用包括:科研骨干和自主创新的领跑者;科技共同体的管理者;科技创新活动的导师;学术讲坛的授课者。 论文关键词: 本科和和研究生;科技共同体;科研;融合管理 最近

2、温总理强调指出:“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 ”1如今育人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教书(传授知识)本身业已脱离纯哲理思辨的范畴,具有“实践出真知”的属性。而“科技实践育人”以高校学习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实践者,身临其境,发现并检验自己所学知识能否用于科技活动中,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正日益成为与传统的知识灌输、静态媒介(如课堂、教材、网络等)传授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此外,定义为学习观“第三次转变”的情景认知学习,也强调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以卓有成效的方式,高效、

3、趣味地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并要求“学习植根于具体情景之中;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2。因此,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就成为一种“理论教学与科技实践育人统一”的教学模式。 一、 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缺失 目前高校理工科的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迅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大政方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为全国统考,它和研究生预试、复试都未涉及对创新能力的考核,导致不具备创新基础的学生进入高校;入学后只有少数本科生接触到科技活动,研究生在读期间也并非全有科研经历;不少高校培养计划中无科技实践环节,少数院校虽有科技

4、培训活动,但也是为了应对比赛,缺乏对每一届学生进行正常、系统的科研动手能力训练。在学位制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只要在指定的时间内修完课程,通过考试,再在最末一学期完成论文答辩即可授予学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以 30%的幅度递增,师生比过低,有的导师连自己学生的姓名都叫不出,更不用谈带领他们搞科研。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中国大学教育创新制度的滞后性有很大的关系。尽管按照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教育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但离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二、 本科和研究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的定位 (一) 新型的教育模式的界定 针对高校本科和研究生科技活

5、动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开展科技兴趣活动,即本科生(含二级学院学生) 、硕士生与博士生合作,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科技实践活动,反之亦然。仅以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研究课题为例,目前就有大学生科研立项、国家级(或省级)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市厅级产学研项目等,一旦申报成功就可进行研究。如果取得成果,还可合作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申请专利、交流学术成果等。广义上来说,上述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提供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平台,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狭义上而言,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科研,扩大了人才培养的覆盖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此共同体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提高,符

6、合普通高等教育由“精英教学”向“大众集约式教育”转型的必然规律。本科和研究生科技活动作为大学校园内的一项学生的新兴群体活动,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将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开集训。它实际上是一种“强强联手、集中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颖的教育模式。 (二) 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界定 1. 本科和研究生科技共同体。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开展科技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告诉人们:当今社会团结合作比单独行动更重要,互助协作比分开竞争更高明,融洽互动比单纯利己更可贵3。因而采用本科和研究生科技共同体的形式,把学生中的创新拔尖生集合到一起,提供软硬件资源共享等条件上的支持,使之成为学校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

7、的推进。殊不知, “独善其身” ,缺少互助协作且形成合力的共同体,往往不能解决一些学科前沿或交叉、边缘学科上的科技难题。 2. 学校管理或学生管理的方式。目前,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除了家电维修、新技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等为贴海报邀请学生参加并广而告之外,本科和研究生结合开展科技活动的院校为数不多。少数院校研究生被动搞科研仅为“精英培养” ,或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组织研究生加入本科生的竞赛行列。鉴于此,有必要确立本科和研究生融合式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方式:一是由学校(或学院)出面管理,教务处和研究生处组织实施,本科生和研究生踊跃报名参加,展开有益的科技共同体活动。一旦组织形式和活动条件具备,

8、可将此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写入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计划。二是由学生科协负责管理,团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联袂组织,在全校或数个学院范围内张贴海报广纳参与者,征得校方同意并取得支持后本科和研究生联手开展科技活动。当然,学校(学院)应予以道义、政策和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各职能部门也要提供有效服务。以上两种管理方式可齐头并进,亦可分头实施。 三、 本科和研究生融合式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对策 (一) 教务及研究生管理部门本科和研究生科技活动支持者 1. 加强高中本科硕士生之间创新基础的衔接。首先,学校应从本科生和研究生选拔和考核开始,就注意挑选有创新培养前途的学生。建议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在高

9、考数理化试题中增大应用题、综合题的比例和试题灵活性,以测试考生的创新制作基础知识;硕士生复试时加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注重考核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次,各高校之间可建立互荐高考考生制度,保证创新苗子本科阶段在不同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培育其创新能力。再次,高校校际可制订保送研究生制度,确保拔尖本科生被调换环境深造培养。最后,鼓励本科毕业生跨专业考研。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文化氛围,跨专业读研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同一问题,知识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 2. 进一步完善学位制度。在硕士生教育中,以不同规格的应用型为主体;在博士人才培养中,学术、科研与应用并重,要动员博士生积极参与

10、科研。学校通过对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作细致划分,按照不同学科类型的标准进行特色培养,以提升研究生的创造力,为本科和研究生科技活动提供人力资源。 3. 健全淘汰和激励机制。一是实行“弹性学制” 。要保证研究生科技创新投入足够的时间,妥善的做法是:读研期间实行“弹性学制” 。所谓“弹性学制” ,是指在不降低学分的前提下,对在校时限不作硬性规定,即:非三年“一刀切” ,也不为两年就毕业,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培养计划和研究进程,从而适当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二是制定竞争淘汰制度。对于那些在学术创新、科学发明、科技竞赛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奖金与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含金量直接挂钩

11、;对本科生中有成就者要给予相应的学分或奖金,或直接保送研究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差又不参加科研的研究生推迟毕业;对有学术不端行为者须给予处分,严重者予以淘汰。 (二) 硕、博研究生本科和研究生科技活动的领导角色 按照欧文戈夫曼的角色理论,任何成员会在所属组织中扮演固定的角色,同时该组织中的个人也会扮演多个角色。既然参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属一个科技组织,那么他们个人就会在此组织中扮演多个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4。随着学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原本未参与本科生科技活动的研究生,就在团体中扮演角色,且由能力强的在职研究生担当主角,如各类科技竞赛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样本科生单纯参赛成绩不理想、师资短缺、时间

12、紧、任务重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研究生的主角作用有: 1. 科研骨干和自主创新的领跑者。研究生本身就是大学生,只不过学历层次高于本科生而已。但研究生业务要比本科生成熟,不少研究生的社会阅历和组织协调能力都比本科生强,所以研究生应成为科研活动的骨干。本科生和研究生设计制作在一起,通过体验、顿悟、相互模仿、自省、互动、交流等感触性学习方式,经过骨干分子的提示和引导所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感触式汲取知识越丰富,学生的创造力就越强。这实际上是一个正反馈的“雪崩”过程。如果本科生和研究生精心设计科学实验,研究工作具有鲜明的主题、周密的逻辑、最优的方法、明确的结论,那么毕业

13、设计和学位论文就有了足够的内容,因而不会出现剽窃他人论文成果的现象。 2. 科技共同体的管理者。科技共同体大多以团队和小组的形式出现,这种共同体的组队一般遵循组内异质、任务分割和角色分配的原则。其中团队领导对活动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鼓励二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与本科生一起,组成科研创新团队,选举有一定科研经验和组织能力的优秀研究生担任团队长,组队后再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小组长由团队长任命或小组成员推选,以便分头研究高水平课题。各小组把本科生和研究生自由、合理地组合起来,不仅每周可利用 12 个下午的时间完成从选题、动手实践到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而且组内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倡导年轻人欢快和

14、谐的情景,这就极易产出成果,也为进行系列研究或较复杂的子项目研发提供人气上的保障。事实上,在引导本科生的同时,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倘若本科和研究生融合式科技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团队长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那么日后的科技领军人物将会在他们中间产生。 3. 科技创新活动的导师。本科和研究生融合式科技活动涉及氛围营造、活动开展、课题管理、研究咨询指导、实验室建设、成果评审和经费分配等。现阶段本科和研究生科技创新中的研究属于社团性质,但当科技实践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时,就需要有足够多的指导者。在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扩招、师生比居高不下时,积极鼓励具有科研经历、掌握研

15、究方法的在职硕士生、博士生担任本科和研究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不但缓解了科技活动教师短缺的矛盾,而且将研究生活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课题指导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此外,创新实验室和基地的开放管理和仪器设备维修等也可交给在职研究生负责,并由其制定管理制度,学校教务部门为他们记载科研业绩,给予工作量补贴。 4. 学术讲坛的授课者。除了在创新设计制作中发挥作用外,研究生还可在专题研讨、学术报告会、设计辅导课上带头发言或主讲。当然,此角色也可由本科生拔尖者担当。讲课前授课者先做好查新、备课和拟讲稿(教案)等工作,然后启发式地教,研讨式地交流、讨论。由于科技活动参与者的学术层次较高,所以可采用各种发现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等,如运用“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前 470 年前 399年)反诘法” ,即授课者提出问题,听众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时使大家陷于自相矛盾中,进而承认自己想法的荒谬性,这样一步一步地思索下去,最后集思广益,互动、互利、互惠,共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