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专业论文.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09975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系专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文系专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文系专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文系专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文系专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1中文摘要在近代西方,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精神分裂现象,据说是后代诗人(而非笔下人物)精神分裂的先导。哈姆雷特疯了,因为他第一次以人的眼睛而非上帝的眼睛看到了世界的混乱;李尔王疯了,因为他看到了世界的荒唐。这两个人都说过很多“疯话” 。但对这个世界来说,疯话却最为真实,爱德加一个靠装疯来保守正义的人评论李尔王“虽然他发疯了,他说出来的话却不是全无意义的”,莎士比亚通过笔下的疯人形象的挣扎控诉了自己发现的一切人性的恶,世界的荒诞。然而,继这两个疯人形象诞生后,诗的王国文学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哈姆雷特、李尔王式的发疯、自杀亦步亦趋的前行着。后世很多诗人在迷惘、批判

2、、怀疑中自我疯狂、毁灭了。叶赛宁、马雅克夫斯基、茨威格、克莱斯特、波德莱尔甚至中国当代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诗人王国维、海子、顾城等等。针对这一现象,许多评论家呼告, “诗的美丽国度在诗人们发疯自杀的血迹中陷入了绝境” 。因此,如果不借助于某种思想抹去心灵的伤痕,诗人便没有出路。我的这篇学术论文是通过分析莎士比亚塑造笔下的疯人形象的意义以及他们对后世诗人影响的分析,找出诗人内心痛苦的根源。同时,利用屠格涅夫对待生活的“二元论”方法作指导,通过对诗人从觉醒发疯自杀这一阶段性的心理分析得出我的观点诗人内心的痛苦需要爱的救赎。诗人要以坚定的理性信念爱能征服所有恶,来实现自我的拯救。关键词:莎士比亚;精神分

3、裂现象;诗人自救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2The contents summary: West of the age in modern, the person of the handwriting of the Shakespeares style the full of energy abruption disease phenomenon, it is to say that is a descendant the poet (the style of the better than handwriting person) arrives some schizophreni

4、a diseases to lead the young village of first. The Hamlet go crazy, ad. Because It is the first-time someones eye of better than God comes in the sight that world disorder; the king lee go crazy. Because he comes in all of two people, the sight absurd. They both say many “ crazy word“. But go to thi

5、s world, the crazy word is true at most of, kind increment of love-wrap and go to the conservative justice commentary king lee of the crazy bearer closely-“ although he talks the crazy words, it is not all that he talks blah“ Shakespeare through the rebuke of the handwriting each matter of the style

6、 of the flounder bedlamite portrait of oneself the human nature is inferior to realize the world fantastic. However, after these two bedlamite portrait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oem of the Kingdom literature keeps company with the Hamlet and The king lees type growth crazy. The before that l

7、abel that commits suicide to step to also inclines to the future of the poet of go. This phenomenon is in the perplexed criticize doubt medium by ones own the madness. The break is rather that Mark Sge Civike and Clerst. Even some poet of China are docile from the west thought, Guowei Wang Haizi and

8、 Gucheng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in the west is more important. The aim is in this phenomenon, most critics shout to tell,“ poem of beauty of nation under sink the place of the bad luck the crazy blood stains that poet grows to commit suicide order“, therefore, if do not request the help from the sc

9、ar that some thinking puts on the brains, the poet did not withdraw this learned scheme of theme. My opinion is that we must find out the root and overcome it. Through analytical Shakespeare similar to them produce the poet future of influence analysis find out the poets source and sufferings. The t

10、heme of the pain and the sufferings at the time of the die style arrives the handwriting. Tugenuve the man who makes the usage arrive to entertain the life“ dualism“ method to the manufacturing leadership of the touch .The reminded of the growth crazy through poet- the suicide pain and sufferings. T

11、he situation of this stage spirit is analytical, request of the position-poet heart love freedom. The poet need have the strong conviction to 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3believe deeply that- love can conquer all inferior- arrive to complete the salvation of ego.Keyword: Shakespeare The schizophrenia phenome

12、non The poets oneself rescue 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41.莎士比亚塑造诗人形象,提出生存意义问题的思考 “谁要理解诗人,就一定要 进入他的领域”歌德伟大的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通过对人性细致入微的观察,塑造两个受精神高压而扭曲的人物形象哈姆雷特、李尔王。几个世纪以来,针对这两个人物的评论和研究层出不穷。评论家马尔罗说, “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 他强调是生活的荒诞使他们的性格分裂扭曲了。大多数评论家都保持这样一个论调。在文艺复兴的时代里, “人性”得到充分的强调,然而,现实的丑恶荒诞又让诗人们怀疑这个所谓的“人性”的纯洁性。莎士比亚

13、用细致的观察细腻的心理首先感到了这种尴尬的处境世风日下,善恶有争。生活的荒诞离奇、人性的“恶”使莎士比亚站在了怀疑的立场上。 “活着还是不活?”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之口提出了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这一思考继莎士比亚之后成为了诗人的行动标志。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诗人们始终表现的是痛苦.绝望。莎士比亚是个智者,他发现这一深刻的问题,并通过感情的移植把他的思想种植在艺术的土壤里。他没有以客观的理想化式的自我牺牲去保持所谓的“纯洁” ,而是通过笔下人物控诉了自己发现的一切。让我们从他笔下的“疯人”谈起。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先进的王公贵族,从小接受先进的教育。却因为叔父篡夺皇位霸占

14、了自己的母亲的仇恨而生活在地狱似的复仇生活中。心上人的背叛.亲朋好友的出卖监视使他无法相信任何人。在他眼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监狱,而丹麦更是其中最坏的一个。 ”他怀疑所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不惜装疯卖傻,然而性格的延宕使他在错失了许多机会。最终与“恶”同归于尽。针对主人公,哲学家黑格尔说:“当理想和现实冲突后,哈姆雷特没有当机立断,但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 应该 怎样去做。 ” 黑格尔看透生存问题的本质怎样去活。而具有这种气质、理想的人(莎士比亚所代表的诗人)在理想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中彷徨。该怎样对抗现实中的“恶” ,这是个严肃的问题。相比之下,哥德的评论更加智慧, “一个美丽纯

15、洁而又道德高尚的人,缺乏成为一个英雄的魄力,却在一个民族不能负担,又不能放弃的重担下被毁灭了。 ”尼采说:“诗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一个美丽纯洁而高贵的人”恰恰就是诗人。他们虽有普度众生之心,却无救世之力。因此,他们这种高尚的精神和黑暗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5的现实不可调和。 “to be or not to be ?”尴尬的处境使诗人们倍受煎熬。莎士比亚塑造了另一个人物李尔王,通过这样一个曾经是“恶”的代表人去检举、揭发丑恶的现实。通过他的发疯来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爱情的冷却、友情的不存、父不父、子不子、兄弟对立;城立里有暴力、国中有动乱,纲常伦理不存,李尔王在暴风雨中诅咒

16、,在心灵中审判罪恶,这时,李尔王又变成了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高贵的“人” 。这个人正是一个诗人气质的艺术再现。正如莎士比亚对自己的评估一样一旦忍受不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忍受不了自己周边的一切罪恶和黑暗,同情发疯也就变是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布希德雷曾这样评论, “痛苦使李尔王的伟大、可爱之处脱颖而出,其它文学中再也没有比他更高贵、更美丽的形象了” ,如果布希德雷看到了莎士比亚的自我评估,那么他就会汗颜。实际上,李尔王不是简简单单的李尔王,而是和莎士比亚一样纯洁的诗人的艺术再现。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能引导诗人提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这是莎士比亚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意义,我称之为“诗人的觉醒过程” ,然而,正是诗

17、人对生存意义的探索,使诗人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在这条路上,充斥着诗人们灵魂,甚至肉体上的牺牲。2.从“觉醒”到“发疯”诗人思想旅程中的必经阶段把哈姆雷特的装疯,李尔王的发疯说成是现实生活中诗人们的一场觉悟,那么导致这一觉醒的原因,是诗人对文艺复兴背后隐藏着的世界的荒谬性的深切悲哀。通过这两个人物,诗人写出了内心的恐慌世界是荒诞的,人性是邪恶的。从莎士比亚开始,启蒙主义遭到质疑,生存意义遭到追问。现世是荒唐的,而生活于其中却又不去思考,却又是荒唐中的荒唐。于是,诗人开始怀疑。别林斯基在评论这两个人物时所说, “什么东西引导他们走向这样的不和谐,使他们陷入这样不堪忍受的 挣扎之中原因是 现实与他

18、们的理想之间的不相适应。 ” 可见,不实现理想,诗人们不会放弃斗争。斗争要讲究方式,斗争是有胜负之分的。然而,许多后世诗人的做法却比虚构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本该属于演员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再真实不过的悲剧。疯子领瞎子走路,本来就是我们时代的一般病态。你疯了吗?一个人就算没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6有眼睛,也可以看见这世界的丑恶。用你的耳朵瞧着吧!莎士比亚“疯子”是诗人的代名词, “瞎子”恰恰是对世界的“恶”看得最清楚,感受的最深的群体。可见,在莎士比亚的眼中,诗人的精神王国中始终有冲突。由于现实和他们理想世界不和谐,诗人们却执拗的构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愿向世俗妥协,于是举

19、止颠狂。但诗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生存意的追问。世界是荒谬的,诗人也荒谬了吗?然而,诗人却为了“爱”的出场发疯了、自杀了。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当我们对于自己为什么而活着缺乏坚定的信念时,人不愿意活着的,宁可自杀,也不愿留在世上,尽管他 们周围全是面包。 ”也就是说,精神上的需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进程之后,远比物质上的更加重要。事实上一个民族的诗人,是一民族的精神体现者,那么诗人的发疯、自杀就是一个严肃问题。这是一种民族性,乃至全球性的思想危机事件,必须得以解决。换而言之,发疯、自杀的诗人,为了信念的忠诚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难道就不值得为了生命去尝试着突破历史文化遗留下的信仰危机。古今中外,许多

20、诗人的做法,让人担忧,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屈原,他的自杀就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可调和。直到现代中国出现精神的大分裂,诗人王国维的自杀打破了诗国宁静。还有海子、顾城等等。西方诗人的自杀起于启蒙精神遭到怀疑。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发疯,荷林德尔疯了,斯威夫特疯了,尼采疯了多少诗人濒临疯狂和精神分裂的边缘!要么是历史疯了,要么是诗人疯了。然而有谁敢断言历史会发疯。马雅可夫斯基曾嘲笑过叶赛宁的自杀, “在历史的理性的生活中,死不难,创造生活却难得多。 ”然而,没过多久,他自己却在莫斯科用手枪自杀了,可见,光有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他没能克服环境的迫害。茨威格与克莱斯特一样,是与妻子一

21、同自杀的,他在遗书中写道:“我自己的语言所熟悉的世界对我来说已沦亡,我的精神的故乡欧洲已自我毁灭,我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从头开始我的生活, ”(当时欧洲正处于世界大战之中)卡夫卡想靠写作来逃避自己对生存的莫名力量的追逐拷问,然而,卡夫卡始终与恶和冷漠为伴,无法清静,无所为幸福。因此他焚烧了自己的手稿。把写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人,焚烧了作品就形同自杀了。还有波德莱尔诗人对人类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开始批判,而这些普通的怀疑却反过来逼疯、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7害死了这些诗人。3.精神上寻求“爱”的救赎屠格涅夫对待生活提倡二元论观点,即整个生活不是 别的,正是两个永不停息的分裂着和永不停息的融

22、合着的因素之间永恒的调和永恒的斗争。 以上就是我解决问题的思想来源了,世界是二元对立的,现实生活中有丑、有美、有善、有恶, “爱”与“恨”要达成平衡,世界依然故我。所以面对生活,诗人不应迷惑,不应妥协,可以批评、怀疑,要积极面对狡猾的转移。但丁是值得后世诗人学习的榜样,面对现世他也迷惘、怀疑过,但他只在神曲中象征性的自杀一次,仅为了经历灵魂的炼狱而看透人性的邪恶。象征性自杀的诗人说, “我在今生,但我此行是为了获得重生”, 诗人没有因此放弃生命。歌德笔下的维特真的开枪自杀了,然后歌德发表了如下感受, “这个世界是荒诞的,它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人们只得让它愿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切听其自便。 ”诗人

23、笔下的人物可以为了信念而死,但诗人坚信自己不能迷失、放弃。也就是说,信念的迷失是致命的,诗人不能在现实中迷失、放弃,而应在艺术上拯救自我。让我们再回到莎士比亚的笔下去明确这个论点,诗人应当寻求精神上的自救,积极面对生活苦难。哈姆雷特虽然疯了,同他所憎恶的“恶”一同消亡了;李尔王虽然被“恶”所包围,但这都不是作者所安排的结局的全部。作者的面前不是一望无尽的坟墓,光明就在眼前。福丁布拉斯的继承,考狄亚的出场,两个积极人物的出现,为作品定了基调。福丁布拉斯是一个理性的国王,为人们所爱戴,他将引领国人走向美好。考狄亚是一个真正的爱而不计较得失的人。虽然说莎士比亚可以控制舞台,但无法控制人物的命运。莎士

24、比亚懂得世界是因果循环的。所以,有些评论家说“与其说诗人塑造了考狄亚,不如 说考狄亚拯救了诗人” 尊重现实生活的艺术创造使艺术家的心灵与外界的矛盾冲突缓和了,现实不仅有恶,还有善和美好的存在。这就是莎士比亚最后对世界生活人类生存道理的总结用“爱”拯救一切。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8虽然有时“爱”的出场需要为了等待他的人发疯,甚至死亡。但这种“爱”的出场痛苦削弱了,甚至消失了,结局是平静的,无所谓悲喜的。也许你会认为结局是悲剧性的,有这种思想的人恰恰犯了把虚构的艺术作品当成现实的错误。艺术和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应把自身所受的苦难投入到这两个虚构的人物身上。虚构的或不应现实而又现实

25、的客观理想化害了我们的诗人。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莎士比亚、歌德、但丁就没有发疯、自杀。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处理好现实的痛苦向艺术的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他们始终坚守信念的阵地,寻求“爱”的救赎。让“恶”和“丑”转移到艺术作品中。现实,对他们来说就不会有承担不了的痛苦了。生活在世上的人,都有其不幸之处。过分强调、夸大自己的不幸是错误的,可悲的。很多人不能战胜苦难,不能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原因就是他们只盯着丑恶的一面,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怨恨、怀疑和批判中去。诗人们应该去学会肯定一点善行是永远不会像烟那样飞散的,他比最光辉最美丽的星辰还要万古长存。主人信使也说, “一切都将过去,只有爱永存”。 诗

26、人不应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为放弃就意味着失败。总之,我同意这种世界观再强大的“恶”终会被更伟大的“爱”给征服,善与恶共存,世界依旧生息不止,我把这种世界观传递给所有的现存的有志于“诗”的王国的人们。自己拯救自己,现实再也没有那种畏惧、紧张、疯狂和绝望在内了。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9注 释 马尔罗人的状况 ,参柳鸣九、罗新章编, 马尔罗研究漓江出版社,1984 年版,第287 页。 黑格尔关于哈姆雷特 ,1958 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 247 页。 歌德威廉麦斯特 , (1795)第四篇第十三章。 (译文发表于 1962 年 7 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 别林斯基选集 ,第

27、一卷,第 76 页,1958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前揭,第 380381 页。 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 ,1860 年 1 月 10 日为贫苦文学家救济协会而作的公开演讲。 但丁炼狱篇八 。 伯尔内尔歌德小传 ,1983 年版,第 121 页。 奈特李尔王 ,见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卷前揭,第 312 页。 圣经语,摘引。参考书目1 莎士比亚他的作品及其时代索天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 拯救与逍遥刘小枫著,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1 版。3 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出版社,1979 年 12月第 1 版。4 失明症漫记若译萨拉马戈葡萄牙著,范维信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第 1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