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009976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 夜大学 函授 脱产 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姓 名: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学 院: 指导教师: 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摘要:阿米尔是一个在挣扎中成长的普通人。童年的一次风筝大赛,他的自私懦弱深深地伤害了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丢掉了大半生的快乐,背负了一生难以还清的感情债,他的心也始终处在矛盾重重的挣扎之中,渴望得到救赎。后来,为了赎罪,他以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最大能力的弥补了遗憾,找到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经历了人性从沉睡到复苏的全过程。关键

2、词:友情、背叛、痛苦、不安、赎罪The Recovery of Humanity-Analysis on the Image of Amir in The kite Runner(The Literary Academ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Amir is an average person growing in struggle. During a kite competition in his childhood, his selfishness and weakness hurt his brotherly friend deeply

3、and lost pleasure more than half a lifetime, He bears the sentimental debt which is difficult to get out of in his lifetime. His heart is also in the struggle full of contradictions, longing for redeems. Later, in order to make reparations, he remedies the regrets to the full play by great courage a

4、nd firm belief and finds “the way to becoming a good person again”. He experiences the whole process from deep sleep to recovery.Keyword:friendship betray pain restless make reparations目 录正文:一、自私和懦弱,让人性陷入痛苦的挣扎1二、勇气和信念,使阿米尔找到被救赎的道路2文后注释5参考文献6阿富汗,一个一直在经历战争的洗礼、经受贫穷考验的国家,这是它留给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但是就在 2005 年 5 月,一位

5、名不见经传的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 ,却让大家看到了战争之外的一个温情的阿富汗,而这部作品也受到了读者极大地关注,迅速在世界各地传阅开来,并成为当年全美第三大畅销小说,而且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长居一年有余,被赞誉为“一部美丽的小说,2005 年写作最佳、也最震撼人心的作品” , 1不能不让人惊叹称奇。作为全球畅销又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温情小说, 追风筝的人笔触清淡,用温暖细腻的笔法,以一种从容平和的静美心态讲述了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一段令人心碎的友谊往事。小说以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纠葛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关于阿富汗的故事,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当

6、权、911 事件等将近 30年的历史天衣无缝的融合为小说中人物的生活背景,勾勒了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爱在救赎中的苦苦挣扎,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关注阿富汗,同时也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的主题:人性的复苏。阿米尔是一个在挣扎中成长的普通人,在他身上有着关于人性最真实的体现。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与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当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等等,这些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当然,我们还看到,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他的良心日夜忍受着折磨,还

7、有在得知真相之后,他渐渐强大起来的内心的力量,这时他又像是一个孤独而卑微的英雄,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行着最大限度的弥补。作者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通过阿米尔,人们更好地关注关于成长、苦难、爱和救赎这一系列的重要命题。在阿米尔大半生的平凡生活中,或许他是成功的。有很好的家世,富裕的生活,即使流亡国外,也有稳定的事业,家庭幸福。但是就是童年的一个自私决定,他丢掉了大半生的快乐,背负了一生难以还清的感情债,他的心也始终处在矛盾重重地挣扎之中,渴望得到救赎。一、自私和懦弱,让人性陷入痛苦的挣扎大仲马曾经说过:“友谊就像花朵,好好儿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信任或者不幸

8、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朵,是可以立刻萎颓凋谢的。”是的,如果不是那一场最为盛大的追风筝比赛所带来的不幸,也许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会持续到很久。1、 绝大多数孩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 ,而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爸爸” ,这个细节的直观理解是阿米尔视爸爸为最亲近的人,象征性的理解则是,爸爸是阿米尔的“心理妈妈” 。为了获得“心理妈妈”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并最终不惜将情同手足的哈桑牺牲。在阿米尔的心中,爸爸是一个高大的英雄般的人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打造他身边的世界” ,但同时也是冷漠而难以接近的。在爸爸的心目中,阿米尔显然不符合好儿子的标准,所以也很难有耐心与儿子

9、进行交流与沟通,这就让阿米尔产生了极端复杂的情绪,他爱爸爸,也怕爸爸, “甚至对他有些恨意” ,而且他羡慕,或许也可以说是嫉妒父亲对哈桑的欣赏和疼爱。当爸爸请医生为哈桑治愈兔唇时,他甚至“希望自己身上也有类似残疾,可以乞换来爸爸的怜悯” 。正是这种对父亲的爱恨交织,令阿米尔做出了后悔终生的决定。2、在阿米尔 12 岁时,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赢得爸爸肯定的机会-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是谁的风筝能摧毁别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而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阿米尔无比渴望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他认为追到最后的这个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

10、钥匙。所以当他亲眼目睹哈桑为了捍卫这个风筝而被阿塞夫欺侮的时候,他内心极端复杂矛盾,懦弱的他既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风筝让给阿塞夫,只是麻木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决。他自私地“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 ,但是这个理由虚伪得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因为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心理,知道胆量是一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他的确在想:“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所以尽管耳边响起乳母的叮咛-“同一个胸脯喂大的人就是兄弟” ,尽管拳头的指缝渗出血水,尽管眼睛蓄满泪水,但他却依然冷酷地选择逃避现实,并且告诉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 。 2他用种族观念进行自我开

11、脱,想以此来减少自己对哈桑地歉疚。他自私地选择了一条为了亲情而背叛友情的道路,却也因此种下了悔恨的种子。3、当哈桑用鲜血、创伤和荣誉为阿米尔换来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当阿米尔终于能够与父亲亲近的时候,他却觉得前所未有的空虚,为自己亲手斩断了和哈桑的 友谊感到羞愧,在道德和良知的拷问下,他感到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他希望哈桑会“报复他,将他臭骂一顿” ,事情或许会变得好一些。有一次他甚至不断地向哈桑身上扔石榴,希望他会还击,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但哈桑什么都没做,只是默默地忍受一切,让这件事情变成了一个秘密,而这个无法说出的秘密,更是如同恶魔的手扼住了阿米尔,令他感到窒息。他无法再面对哈桑,对于哈

12、桑努力试图恢复他们关系的行为,更是难堪地无地自容,除非阿米尔能给以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将一生背负这个谎言。为了摆脱内心的折磨,阿米尔再一次选择了逃避自己亏欠的人,做了一个他认为既可减少哈桑的伤痛也可以缓和他的苦楚的决定,于是一个新的谎言产生了。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面对忠实的哈桑最后一次捍卫他的荣誉时,他“身体紧缩,好似被人扇了个耳光” ,几乎在真相面前崩溃。但是他的心底却出现了隐隐高兴的念头,以为“赶走他们也许会痛苦,但生活会继续” ,他想要做到遗忘,想重新呼吸,所以当阿里朝他瞟来,带着冷冷的不可谅解的眼神,阿米尔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了他的真面目,他觉得自己装

13、得太累了,他希望能从哈桑的离开中获得解脱,哪里知道这只是徒增内心的罪恶,让他陷入更深更痛苦的自责中,日夜忍受良知的折磨。当哈桑父子真地走开时,感情告诉阿米尔“应该追逐轿车,高声叫喊” ,应该“把哈桑从后座拉出来,告诉他我很抱歉” ,但是他仍然没有做出这有可能改变他后半生的行为。他理智得近于无情地告诉自己:“我很抱歉,但我不会哭喊,不会追逐那辆轿车” ,任凭他带走了一个永难弥补的错误。就这样,在一次次地犹豫,一次次地挣扎过后,阿米尔最终遗失了他的良知,让哈桑成为他心底最深的伤疤,不可触碰。二、勇气和信念,使阿米尔找到被救赎的道路1、离开故土,流亡美国本是一件令人无比伤感与无奈的事情,但对于阿米尔

14、来说,却代表着新的希望。在他看来,美国可以让他忘掉一切,远离那座兔唇的鬼魂萦绕的城市。然而忘却是一个简单又艰难的词,美好与伤口都是难以遗忘的痕迹,驻扎在内心深处,时不时地便会卷土重来,淹没虚假的面具。没有人可以逃避过往,也没有人可以刻意忘记。尽管移民美国的阿米尔埋藏往事,努力融入美国的生活,但喀布尔 3梦魇却一刻不停得翻滚在记忆里,哈桑从未自他的心底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日渐清晰起来。正像他自己说的:“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当他看到大海的时候,马上就想到曾经许诺会和哈桑一起在海边玩耍;当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的时候,

15、会想起哈桑曾经说过“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了不起的作家,全世界的人都会读你写的故事” 。当爸爸对阿米尔说“要是哈桑今天跟我们在一起就好了”的时候,他觉得脖子好像被一对铁手掐住了。他意识到尽管青春岁月匆匆而去,他也像大多数人那样成家立业,但埋藏于心灵深处的罪恶让他始终无法自由呼吸,他依旧摆脱不了怯懦和自责,始终无法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哈桑,那个阿米尔最愧对的人,让他的心灵永远处在忏悔与不安中,觉得自己配不上生命中那些美好与幸福的事情,人性中的美好开始渐渐苏醒,让他渴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来使自己得到救赎。2、爸爸的朋友拉辛汗的一个电话让阿米尔看到了希望。拉辛汗告诉他:回到阿富汗,那里有让他再次成为好人

16、的路。这个电话在阿米尔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仿佛又见到了那个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朴实男孩,想起了许多无忧天真的时光,他们爬上山丘,看夕阳落下,听虫鸟鸣唱,是他的自私与嫉妒破坏了这份美好。阿米尔知道,自己身上有阿塞夫的影子,所以他梦见阿塞夫对他说:你和哈桑吃一个人的奶长大,但你和我是兄弟。不过,阿米尔毕竟不是阿塞夫,他无法逃脱愧疚感的折磨,这种愧疚感显示他仍然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他只需要找回失落的良知,沉睡中的心灵正在一点点被唤醒。 3、为了能够赎罪,找到“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找到了身在巴基斯坦的拉辛汗,却得知哈桑已经死于非命,遗留下幼小的儿子,孤零零地寄居在喀布尔的孤儿院,希望由

17、他带离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阿米尔仿佛又回到 26 年前,自私、懦弱,不愿负担责任,他想到了在美国有妻子、房子、事业、家庭,他不愿去一个战火纷飞的城市冒险。但是当拉辛汗告诉他: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这个惊人的消息彻底摧毁了阿米尔对童年的体验和回忆,他发现他和父亲都背叛了愿意为他们付出生命的人。在反复的挣扎与矛盾中,阿米尔渐渐有所醒悟,其实,有着不光彩过去的并不仅只是自己一个,他的未婚妻也有过离经叛道的往事,自己置若神明的父亲,一个大义高洁的父亲,也会背叛朋友,和朋友的妻子通奸“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像阿米尔那样,将罪恶感压抑在心底,毫无作为地折磨着自己。未婚妻把过去坦诚地

18、告诉爱人就已表明其实她已从过去走出来;而父亲,虽然生前并没有承认弟弟的身份,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哈桑深沉的爱。他们都选择了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堪的往事。摆在阿米尔面前地选择是:要么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将沉重的旧日的罪恶感继续背负,要么抬起胸膛,走出往事,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决定不再逃避,因为他发现,越是逃避,他的歉疚感就越重,因为歉疚感不在别处,恰恰在他心中,他必须赎罪,不只他的,还有父亲的,他要终结轮回的悲剧。4、当阿米尔以极大的勇气,冒着生命危险,重返被塔利班 4占领的危机四伏的喀布尔时,他再次见到了阿塞夫,而且情况与当年出奇的相似,

19、阿塞夫如当年羞辱哈桑那样羞辱哈桑的儿子。这次阿米尔不再退缩,不再犹豫不决,坚定的选择了自己独特的赎罪方式。当阿塞夫将他打得死去活来时,他哈哈大笑,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罪人,因而渴望被惩罚。他曾经渴望被哈桑惩罚,但哈桑只会继续付出,而不会表达愤怒。他终于在阿塞夫这里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惩罚。于是,当肋骨一根接一根被阿塞夫打断时,当上唇被打裂,其位置和哈桑的兔唇一样时,他心里畅快至极,并感慨“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 。阿米尔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带回了绝境中的索拉博,并且学哈桑当初对待自己那样来对待索拉博,努力帮他找回快乐,让他一点点走出自闭。那囚禁了他长达 26 年的心魔,随着自闭的索拉博脸上露出笑容而

20、烟消云散。然而,这一切是否能够完成阿米尔对自我的救赎?我们看到,当四分之一个世纪后,风筝再次升起,阿米尔为索拉博去追逐最后的那只风筝,如同当年哈桑为阿米尔所做的一般无二。是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个关于人性救赎的童话在此刻实现了它的全部寓意和力量。历经漫长的成长之旅,人届中年的阿米尔终于“长大成人”!他终于完成了他的赎罪之 路。故事起于风筝,止于风筝。 “两个男孩所放的风筝,象征了他们之间关系的脆弱,在往日生活消逝之际,备受考验” 。 5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了他人格上必不可少的部分,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懦弱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部分人格,只有追到了那只风

21、筝,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帮他完成了人性从沉睡到苏醒的全过程。文后注释:1 这句话转引自追风筝的人的前言。 2 哈扎拉人:阿富汗民族之一,长期受到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民族-普什图族人的的压迫和剥削。阿米尔属于普什图族人。3 喀布尔:阿富汗的首都,阿米尔曾生活在这个城市。4 塔利班:阿富汗政治组织,主要由普什图人组成,1994 年在坎大哈成立,推行原教旨主义,禁止电视、录像、音乐、跳舞等,随后于 1996 年执政,直到 2001 年被美国军队击溃。阿米尔回阿富汗时正值塔利班当权。5 这段文字转引自追风筝的人的前言。参考文献:1 卡勒德胡塞尼著,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 彭树智著. 中东国家通史 阿富汗卷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3 刘云著.阿富汗史战争与贫困蹂躏的国家M.台北:三民书局,19934 杨光著.阿富汗战争后的中东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