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侵华日军的行为与日本文化的背离作者:傅小娟 指导老师:符泰光【摘要】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且手段极为残忍,这与日本优美、雅致的文化底蕴完全背离。其中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和政府有意的利用行政、教育和武力等手段误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深刻的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政治取向对于人民利益的重要性。各个国家也应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更加重视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词】日军侵华行为;日本文化;背离原因;经验教训一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对于该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中日关系则是中国外交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动荡不安
2、、风云诡谲。所以,在史学界近代和现代的中日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点和热点。其中,20 世纪的日本侵华战争在中日关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并会继续下去,现今中日两国的矛盾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它的遗留问题所致。因而,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且十分全面、细致、深刻,在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以及战争影响、胜败原因等问题上已经取得相当完整的研究结果。而本文主要是对日军侵华行为与日本文化的背离的本质原因为国家政治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和阐述,以求进一步认清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的本质和正确、客观的处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通过描述日本国民以及中国国民在侵华战
3、争中受到的伤害,以及日本军民对于政府的不满和反抗,表达和提倡政府执政应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先的理念。一、日本文化怡人的气候赋予了日本列岛丰富的植被,异常丰富的花草树木将列岛装扮的美而不骄,丽不扰人,淡雅而宁静,错落而有致,自然而不落俗,其山川景色之美曾被日本人标榜为美的极致。日本人正是在这种美丽而富足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滋养和抚慰,获得了生命的源泉,并由此产生了与自然合一的情感。自古以来,日本人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这种和谐统一则培育了日本人尚美的天性。有人说“美是花的神性,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1 “美是日本文化的最高价值,文化的所有形式无不趋于美” 。 2外在雅致、内涵丰富的日本文化
4、无疑是美丽的。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有日本人的地方,以及众多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领略到美丽、优雅的日本 1李冬君,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月,582李冬君,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月,1012文化。日本人民以优美、从容的动作展现他们的文化,他们细细的品茶,认真的插花,静静的舞蹈还有那高贵典雅的和服,感性忧伤的樱花祭、美丽多才的艺妓、意气风发的武士,清新自然的“缩景艺术” 这些都是美丽的,优雅的,高贵的,无不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美丽。日本文化的美一直为人称道。看似简单的花道、茶道、能 等日本特色文化
5、都十分优雅、从容和美丽,特别是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更是个人性格和心情的体现。他们的家徽,代表了他们的信仰和崇拜,更是家族精神的一种体现;他们衣物的花染,是个人喜好和情绪的表现;他们写的诗歌,更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志向、心境和愿望;他们演绎的能,更是社会风气和主流思想的一种体现含蓄的日本人民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展示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主流思想,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生存和生活。作为日本通的戴季陶、周作人等中国文人都曾对日本的文化的美丽赞不绝口,认为“日本文化具有美的底蕴,日本人都具有天生的美感” 。 1这就是美丽的日本文化,从里到外都充斥着优雅、从容的沉厚底蕴。它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以美的享受,可是
6、,在这种美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日本人,其行为却与文化背离,他们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并以残酷手段犯下滔天罪行。二、日军侵华行为自 1874 年起,日本军国主义者违背日本人民的意志,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更是旷日持久、尤为惨烈。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者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以武力侵占了中国整个东北地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利用清废帝溥仪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地,东北的“3000 万” 2 人民遭受日本关东军的蹂躏长达 14 年之久。从经济剥削到思想压制,日本无所不用其极想把东北变成侵略整个中国的“
7、大后方” 。1937 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又蓄意挑起“七七事变”,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日本侵略军在其所到之处,以极其野蛮、残暴的手段进行烧、杀、淫、掠,可谓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极端残酷的“烧光” 、 “杀光” 、 “抢光”的“三光政策”,致使那些地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他们泯灭了良知, 强迫妇女充当性奴隶,建立了 20 世纪最为世人所不齿的慰安妇制度;他们强抓中国人当作免费劳工,并且强迫中国劳工离乡背井、从事奴隶般的苦役,制造了许多堆满尸骨的“万人坑” ,令人不忍缩景艺术:日本的建筑艺术,将天地自然美景浓缩于房前屋后庭院之中
8、。能:日本独有的一种戏剧形式。1杨薇,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1 年 8 月,222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31987 年 5 月,197触目。他们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用尽各种残忍手段,杀人 30 多万 1 ,使得这座历史名城几近成为一座死城,惨绝人寰、震惊中外。他们灭绝人性用中国人做细菌武器实验和活人医学解剖、违反国际条例发起细菌战和化学战,令人发指总之,在这场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利用各种难以想象的手段犯下了滔天罪行;而中国人民,则在水深火热中苦苦坚持了八年、奋斗了八年,以无数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才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9、。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一个民族的噩梦、一部以血和泪写成的历史。然而,在战后的罪责审判中,很多战犯拒不认罪,反倒认为自己是民族英雄。日本政府更是极力美化侵华战争,并把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战犯当成英雄供奉和参拜。很多日本民众至今仍不知道当年日本侵华的真相,以为那是日本政府宣传的所谓的“正义之战” 。这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影响了两国的邦交和民众的正常交往,使中日关系一直动荡不安、风云诡谲。三、日军行为与文化的背离应该说一个国家民众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大多与该国的文化底蕴有关。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孕育出了讲究“礼、义、仁、智”的中国人,美国的迁移文化孕育出了追求自由民主的美国人,而海岛国家英国则一
10、直是传统而有礼的自弥生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一直处于中国大陆文化的文陶和影响下。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汉字、儒学、佛教的东传以及古籍和艺术的传入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日本文化正是在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加以创新而形成的。而在近代,日本先后向西欧和美国学习,例如十九世纪的“明治维新”运动等创造了日本历史上“和魂洋才 2 ”的时代。日本文化在古代和近代分别吸取了中国与西欧文化的精华,按理说它的底蕴应该是属于比较文明、儒雅的一类。况且日本本身的武士道精神也是一种十分大气的民族精神,要求武士和国民们要正直、从容、忠义、奉献。在此内外兼收的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日本人也应当是温
11、和的,儒雅的、正直的。可是,正是在这种文化中长大的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期间以残酷的手段犯下了不可原谅的罪行。他们一次次的入侵中国、朝鲜等国,特别是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极其残忍的杀害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那一幕幕的人间惨剧让人触目惊心,中国的经济也在其剥削下几近瘫痪。而且,在战后的国际罪责审判中,日本又拒不认罪,无所不用其极的美化其侵略行径,甚至反诬中国政府和人民,使得中日关系一度僵化,无法完全和解。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则,更践踏了人性的尊严和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他们已经丧失了人性和理智,如同野兽一般,其野蛮的侵略行为和优 1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M,北京,
12、解放军出版社, 1987 年 5 月, 30742杨薇,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1 年 8 月,2雅的日本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军行为与日本文化的完全背离的原因,更是引人深思。四、侵华日军行为与日本文化相背离的原因和教训(一)原因对于日军行为与日本文化背离的原因,可以从对以下材料的分析中得出结论:1、军医汤浅的经历和日本的医学教育军医汤浅最大的罪行就是在侵华战争中用普通的中国民众做活体解剖和医学实验。从第一次活体解剖开始,汤浅的心理障碍就不大。他以生来的一本正经,像治疗伤兵一样,把所有的一切当作实际业务来做。最初可以说是在华北方面军或是在第一军的命令下做的,但后来则
13、完全成了自觉的行为。通过汤浅顺利的适应活体解剖这件事,完全可以看出日本的医学没有造就任何与军国主义不协调的思想。他没有接受以密切关注发育和生活史的“生的医学”为基础的教育内容,被限定在仅仅对脏器和疾病的关心上。 “要知道构造上强有力的社会,各个领域不会轻易染上单一思想的色调,各个领域必须彼此抗衡。而汤浅受到的医学教育只是对肉体的关心、对医师集团的适应和出人头地 1 ”。2、士兵的无奈和接受的忠诚教育有一时期,日军部队里有的士兵以自杀拒绝上战场。因为战场的残酷无情、对中国人的大肆屠杀让这些士兵无法接受。有的人被治好了,可表现的更加痛苦了,有的还进行了第二次自杀。还有士兵产生了拒食症,身体拒绝生存
14、下去。也有士兵因精神紧张错失方向而以逃避战争罪被枪杀。尚有人性的日本士兵就是这样以自虐、自杀的方式逃避着恐怖、残酷的战争和杀戮。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从没有站起来反对上司、反对政府、反对天皇。因为在他们上学时, “军人赦谕” 、 “战阵训” 、 “作战要务令”都要一字一句背下来。 “皇军军纪的神髓在于诚惶诚恐的为大元帅陛下奉献绝对顺从的崇高精神。尤其应把战场作为将服从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之处。处在生死困苦之时,命令一下欣然投入死地,默默献身之举,实为我军人精神之精华 2 ”这些宣扬士兵要服从命令、效忠天皇的内容他们早就熟记于心。这些在受武士道思想教养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从责任感出发,天真的把长官的命令
15、当作军队的命令不,天皇的命令来接受;为了亲人和同胞,即便对那些理性上根本不能接受的愚蠢的命令,也盲目的、无怨言的心甘情愿的接受。 7野田正彰,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社会调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458野田正彰,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社会调查M,广西,广西师5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1063、晋升的条件和军事教育在日本军队里,把杀人当作个人勇气大小的体现,不杀人是影响晋升的。有一个低层军官说, “他部下的士官和士兵都是有战斗经验的勇士,惟独他没有。连一个俘虏都没砍过,怎么能当野战小队长,指挥这样的部下?” 1 所以,在做一个人
16、和做一个野战小队长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对所属集团的适应,一边适应一边维持优秀分子的地位,即日本型的上升意识,把他变成了一个感觉不到残忍的杀人机器。如果说功名和利益使得日本士兵失去了理智,学校和军队给予他们的教育则使他们丧失了人性。在日本的殖民地,孩子们在带枪士兵保护下去学校,在稍微挖一下就可以露出战死者遗骨的地方,他们接受着争夺军旗的训练。成为中学生后,要进行包括实弹射击在内的军事训练,作为必修科目,要选择柔道或是剑术,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们到了十七八岁就可以成为一个任何时候都用得上的士兵” 。 2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日本政府给予民众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日本国民的思想和
17、行为方式,也是日军行为残暴的主要原因。除材料中的军事教育、医学教育、忠诚教育之外,日本政府还向人民灌输日本民族的种族优越意识理念, 使得日本军队中普遍地出现道德良知丧失。一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曾经说过说:“那时, 中国人是蝼蚁之辈, 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杀死蝼蚁之辈, 还会受到什么良心责备吗?” 3 这表明日本军人以施暴取乐的心态并不仅是一些个人的想法。从慰安妇到细菌战, 再到虐待俘虏都必定是集体心理在作祟。社会心理学认为, 群体有一种集体心理, 这种心理使参与者行动仅出于本能,这就造成了暴行的传染性。日本人的残暴并非是个人行为, 而是整个“兽类集团” 的犯罪行为。也就是说日军中的大
18、多数人行为已经失常、不符合一个“人”的行为标准了。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及在战争中犯下罪行的主要责任在于日本政府以及其推行的军国主义。历史的必然性归因仍然必须追溯到作为日本人权威形象的日本政府本身。纵观日军侵华的 15 年战争, 一切暴行之源归根到底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无休止的对外扩张!日本从明治维新时代便抱有对中国领土的野心。实行独立统帅制,为军国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明治初年,开始实行全国征兵制,扩大军人来源。除此之外,一批在野文人如福泽谕吉、中江兆民等更是大肆鼓吹侵华有理, 宣扬带有浓重封建气息 7野田正彰,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社会调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9、年 7 月,201,68野田正彰,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社会调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2733郑 忠, 高萍萍,抗战时期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J,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 9 月 第 28 卷 第 3 期的 “武士道精神” 和土生土长的神道教, 军国主义发展至昭和时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日本军队力量急剧膨胀, 整个国家都军营化了。军国主义成了整个日本国家的意识形态, 全体日本国民在客观上成了日本国家对中国人民施暴的主体。1931 年至 1945 年间,日本政府发动侵华战争,并成立神祗院,号召各种宗教无条件地、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和战争服务。侵
20、略战争即成为圣战,“八泓一宇” 等思想为主要教义的法西斯国家神道最终形成,使每一个信仰它的日本士兵失去理性, 头脑异常。 “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国、与普通国家不同”的迷信, 充斥着整个日本军队并直接导致了日本侵略军近乎神经质的精神发作、蔑视敌国人员、毫不留情地发泄暴行。其中,武士道是日本文化中灿烂的一笔,可武士道也成了日本误导和控制民众的工具。他们利用武士道对日本人民进行政治动员和文化动员。在战后,他们让武士道承担战争罪责,更是以武士道来对抗审判,美化自己的嘴脸。神圣庄严的武士道被利用至此,也难怪人民的行为与文化相差甚远乃至于背离了。3、日本天皇在侵华战争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执政时也没有
21、极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战后,裕仁天皇一直为自己开脱战争罪责,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更将其誉为“和平使者”与“慈父” 。但是 60 年代以后陆续公开的天皇宫廷近臣的记录、日记和回忆录等重要资料证明,日本学者井上清、山田朗、藤原彰和美国学者比克斯的表明,在日本酝酿、发动和实施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过程中,裕仁天皇同军部、政府结成三位一体的战争指挥中枢,并在其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他率领日本走上侵略扩张之路、操控全面侵华战争、动用皇族掌控侵华战争、公然违反国际战争法规、“圣断”对美英开战他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特别裕仁在控制军队和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经常派侍从武官向前线将士传达
22、敕谕。当日军进攻顺利时,裕仁的褒奖敕谕对官兵起到加速剂的作用,当日军进攻失利时,裕仁的激励敕谕对官兵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当日军困守孤岛,给养被切断时,天皇的一通敕谕就可以促使成千上万的官兵宁可饿死也不投降。尤其是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官兵完全丧失人性地杀烧淫掠和毫无希望地困兽犹斗,都是在“为天皇而战”的大义名分下进行的。日本军部和政府的战争狂人们正是以“为了天皇的圣战”为名,驱使几百万日军进行一连串的侵略扩张战争,致使 230 多万官兵战死、病死、饿死在异国他乡。裕仁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不断平衡陆军和海军、政府和军部的矛盾,主要着眼点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天皇制的强化。即使在从 1
23、945 年 7 月 27 日接到波茨坦公告到 8 月 6 日广岛原子弹爆炸这一决定性的期间,裕仁所关注的只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代表皇权的三种神器,对于如何结束战争,没有主动做任何的努力,以至于随后数十万日本民众在美国战略轰炸和原子弹爆炸下丧生。裕仁天皇为了维7护天皇制,连日军官兵和国民的生死都无所顾忌,更遑论被占领国民众的悲惨处境了。(二)教训由以上内容可以知道,日本的教育给他们的民众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正常生活的权利,让他们情感麻木,精神紧张,已经体会不到作为一个常人的快乐了。或许可以说日本军队的“强” ,正如常言所说的“金刚不坏之身” 。他们即使身体受了伤,心灵也不受伤。
24、但这是一种感情麻痹的强,代价是人性的缺失和对各种情感的体验,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经不能用“人”来称呼了。这并不是一种骄傲,而是一种悲哀。日本全面侵华的 8 年间, 日本军队对中国人在侵华过程中显示的超野蛮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它一方面普遍存在着日军士兵的强烈非理性的、 非道德化的屈从意识, 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中国人的无比蔑视。日本民族传统上就有种服从统治权威的从属心态。当军国主义利用天皇权威发动对华战争时, 人们便失去了正常的理智, 他们被对天皇的近乎自虐的积极主动的屈从意识所支配, 丧失了个体人道、良心和人性。日本军队中常有打骂、体罚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他们在屈从命令的时候, 无力感、失败感随之而来,
25、 心理天平就会发生倾斜。解决内心矛盾与冲突的途径他们只找到一条, 即在对被征者的奴役中得到补偿和发泄。不仅对敌军如此, 对敌国的人民和其他所有的国人都是如此。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希腊与日本两个民族都趋于美,却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处在不同的层次。古希腊的美是均衡的,与理性高度一致;而日本人的美,却是阴柔的,优美有余,一旦阳刚,便很残酷。残酷而非崇高,是日本美的特质之一。因而,在政府的畸形教育下,日本人就变得情感麻木、残忍无情了。也有学者拿今日日本企业的管理体制与日本军队的管理体制做对比,说:将这种精神与侵略战争时期日军纵容老兵欺压新兵,通过刺杀中国人把士兵培养成战争之鬼,鼓动在军队中出人头地,对被压
26、抑者的痛苦毫无感觉的所谓“日本人的精神”相比没有多大区别;将这种体制与侵略战争时期使人们从幼时就开始参与竞争,在羡慕和屈辱的关口提高人的攻击性,进而组织成军事力量的体制相比较,二者如出一辙。这是日本民众对国家、政府的不满和指控。在日本的对外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被侵略的国家和民众,日本的士兵们和普通民众同样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沉浸在对被侵略者的内疚中,而他们所受的畸形教育同样也影响了他们的后代。因而,在战时,日本国内有人站出来反对战争,例如在两次淞沪战争中日本人民的反侵华战争;在战后,也有人站出来证实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著名的东史郎日记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
27、一名侵华士兵,东史郎先生勇敢的站出来,用他的文字真实的记录下他所经历的侵华战争,记录下他所知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犯下的罪行。 “为什么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那多么多战争罪行?8因为他们长期受到的是忠于天皇等军国主义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入手,对广大日本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道主义教育,以反对右翼势力。” 1 他在石家庄 1东史郎吁从教育入手、反对日本右翼势力N ,香港商报 中国新闻 ,2000.5.1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并一再表达“向中国人民谢罪”的真挚情感。东史郎一九八七年将他在侵华战争期间写的日记公布于众,但是被起诉诬告并被判败诉。东史郎表示,尽管日本最高法院驳回了他的上诉,但他将继续进行斗
28、争,让世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并让日本政府向中国人民做出真诚的道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政治取向对于国民的影响甚深,国民也有义务服从国家利益甚至为此做出一些牺牲。但这就更加要求国家考虑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民众的生活着想,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决定。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忽略乃至抛弃人民利益者终将失去国人的支持和拥护,悔之莫及。五、结语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行径与其文化底蕴的背离很大一部分得归咎于日本政府对民众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及军队的管理方法,他们误导了普通民众和军队将士的思想,控制了他们的行为,战争之罪日本政府应承担最多的一部分。二战结束五十多年来, 日本一直在反悔战争与否认战争
29、中挣扎徘徊。近来教科书事件再次表明其反历史而动的荒谬的基调仍未改变, 一再企图逃避战争责任。可是, 有史为证, 侵华日军的暴行决不容抹杀! 其所谓“圣战”的“善良目的”是绝不能使罪恶的手段正当化的。日本政府的行为不仅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日本政府是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不幸的来源,而它也遭受到日本民众的不满和抵抗。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政府在执政时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念,真正的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得到国民全心全意的支持和拥护。就像当今中国政府提出执政当“ 以人为本” ,真心的关注民生大计,得到国民拥护,国家才日渐繁荣富强。参考文献:1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日本
30、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7 年 5 月,2李冬君,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月3杨薇,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1 年 8 月,4野田正彰,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社会调查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7 月,45,106,201,2735东史郎吁从教育入手、反对日本右翼势力N ,香港,香港商报,2000.5.16郑 忠, 高萍萍,抗战时期日军暴行的文化分析J,江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 9 月 第 28 卷 第 3 期7蔡超,论古代日本文化形成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吸收J,广东,韶关学院学报,20079年 l 月第 28 卷第 1 期8李宗远,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2001 年中日学者研讨会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1 年第 4 期9付启元,日本侵华战争的国民责任探析J,学海,2009.410吴广义,日本侵华战争与裕仁天皇的战争责J任,日本学刊,2005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