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片断与反思提要: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研究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构建,在构建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关键词: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 上学期笔者听了一节三年级数学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及时组织交流和讨论,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对篮球场一定很熟悉吧!(出
2、示篮球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1: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长 28 米、宽 15 米。 生 2:篮球场的四周都划有黑线,是个长 28 米、宽 15 米的长方形。 师:知道了长和宽的长度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 1:沿篮球场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 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板书: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评析:我们需要创设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活动场景作为情景导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设计了这一环节就是要学生联系现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
3、的基础。 教学片断 2: 师:求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学生分组探讨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各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并说一说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并说明理由。 方法 1:28+15+28+15=86(米)长十宽十长十宽=周长 方法 2:28+28+15+15=82(米)长十长十宽十宽=周长 方法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两个长十两个宽=周长 方法 4:28+15=43(米) 432=86(米) 长十宽=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 长加宽的和2=
4、周长 师:同学们的汇报不止是这上面四种方法,有的同学用28+15+15+28=86(米) ,还有点同学用 28+28=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现在我们再来分组讨论一下,你喜欢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评析: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中,教师没有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现成的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这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个新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学生算法的优化,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
5、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片断三: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一条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 25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你们会计算么?会计算就算出来,不会计算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指名汇报算法) 生 1:我是用 25+25+25+25=100(厘米)计算的。 生 2:我的方法是 254=100(厘米) 师:这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比较一下,你喜欢那一种?同桌互相说一说。 评析: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并通过同桌交流发现规律,掌握计算方法,由于前面学习
6、了长方形的计算,因此学生通过试做,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了一题多解的乐趣。 案例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应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构建,在构建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这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只有真正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合作,才能体现多样化的算法,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自我选择,并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算法足部“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活解题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