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 诊断五、六脑室疾病 249 例作者:杨毅 张静 杨漪 党润民 张德一 赵立国 【关键词】 颅内压升高 关键词: CT;颅内压升高;脑室 1 对象和方法 颅脑疾病患者 249(男 193,女 56)例,年龄 879 岁.患者中颅内高压 11例(4.4%) ,癫痫 10例(4.0%) ,阵发性头痛 87例(34.9%) ,行为、精神异常者 2例(0.8%) ,头颅外伤 85例(34.1%) ,部分肢体活动不灵、记忆力减退、口齿不清 19例(7.6%) ,无症状 134例(53.8%).影像学检查中 CT平扫确诊. 2 结果 CT 示第五脑室为两侧侧脑室前角间或两侧侧脑室体部间前方条状或梭形脑
2、脊液密度或相同信号低密度区,第六脑室为两侧侧脑室体部间后方呈条状或三角状脑脊液密度区.五、六脑室同时出现者为两侧侧脑室体部间条带状脑脊液密度区,两者间分界不可见.249 例中单纯第五脑室形成 113例(45.4%) ,单纯第六脑室形成 47例(18.9%) ,五、六脑室并存89例(35.7%). 3 讨论 透明隔位于中线,由两层三角形薄胶质膜组成,两层薄膜间有一潜在间隙,当其横径为 12mm 时,称之为透明隔腔或第五脑室,15.0%永存于成年,当其直径大于 3mm时,称之为透明隔囊肿1 ,其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圆形,增大的囊肿压迫或(和)阻塞室间孔引起双侧隔膜外凸、移位,双侧脑室扩大,脉
3、络丛分离外移,三脑室受压下移,三脑室上之大脑内静脉受压下移.透明隔囊肿可分为两类:无症状性透明隔囊肿(ASPC) ,症状性透明隔囊肿(SSPC).ASPC 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不需治疗,做定期检查动态观察即可.SSPC 一旦确诊则需外科治疗,慢性颅高压、癫痫、视乳头水肿、精神异常等为主要表现2 .第六脑室:位于双侧侧脑室体部之间,穹窿柱垂直面后方,在横轴位呈底边向后,尖端向前的三角形,常与透明隔腔相通,在婴儿期 70.0%均已消失,此腔隙常与透明隔腔并存,偶尔单独出现,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递减.与透明隔相通并存者,呈条带状,偶尔腔内液体增多形成囊肿.本组病例,五、六脑室共存者、其腔壁间宽径大于 3mm者 31例,其两侧腔壁均不外凸,而呈条带状,按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标准,均应诊断为五、六脑室囊肿形成,对此类情况,经检索文献,并未见同类报道,我们认为,虽然其在数值上符合诊断标准,但其在形态及临床上又与五、六脑室囊肿有所不同,依笔者之见,此种情况,应诊为五、六脑室形成为宜,而不应诊为五、六脑室囊肿形成. 参考文献: 1王仁健,刘玉卿.透明膈囊肿引致分裂样精神异常 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2):123. 2钱志远,张剑宁,章 翔,李安民,易声禹.透明隔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 16例报告)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