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中张飞形象的分析【摘 要】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张飞的艺术形象尤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本文分析了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和这个形象广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试图阐述张飞的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差别,本文还对张飞的艺术形象从历史形象中分离出来并得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张飞的艺术形象的文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做出评价。【关键词】张飞;艺术形象;历史形象;人物性格化 【Abstrsct】 Luo Guanzhong has portrayed many widely known characters
2、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image of Zhang Fei has received peoples affection.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rtistic image of Zhang Fei and the reason people like this imag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ttempt to elaborate the difference of Zhang Feis artistic image which belongs to the anthors
3、 re-creation part, This paper also comment the literary value of Zhang Feis artistic image and its positive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Key words 】Zhang Fei ;Artistic image; Historical image ;Character disposition0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其中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在中国社
4、会文化中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形象都脍炙人口,并为人们津津乐道。例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义无双的关云长,不仅老百姓耳熟能详,甚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榜样但是在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活动还主要集中在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几个人物上,对其他人物的研究则相对要少得多。本文将对张飞的艺术形象中的性格特征和由历史形象演化到艺术形象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的阐述其艺术形象在三国演义整部作品中的作用和影响。一、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艺术形象每个读者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因为张飞的言行而忍俊不禁,他的勇敢和忠诚让人喜爱,他的鲁莽和憨傻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三国演义成功的使张飞的塑造达到了一
5、个顶峰,使张飞雄壮威武、勇敢善战的性格特征更加广泛的为人们所接受,为人们所喜爱。下面我想具体的谈一谈张飞的性格特征和获得人们喜爱的原因。(一)天真自然,浑然天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中作者赋予了张飞一个纯洁天真的心,让他在做人做事的时候都是出于自己最根本的愿望,判断事物是非的时候都是出于自己最原始的本心。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董卓在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大败。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他,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 1 。在这里,张飞对一个人的是与非的看法是非常直接的,只看他的行为是
6、对还是错,对了的就是好人,错了的就是坏人,而坏人在他看来就应该受惩罚。董卓忘恩负义,就是做错了事,张飞就要杀了他。可是我们看看刘备等人的看法呢。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 2这里我们看到,刘备评价董卓该不该杀的理由不是他行为的对与错,而是他是朝廷命官,凭这个标准就不能杀他。这个标准是我们平常人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在社会中已经学会了“通融”,有权有势的人犯了错也可以理解和原谅。不去与有权力、财势的人争高下对错,因为他们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争个高下的后果也很可能是自己吃亏。这种社会经验的积累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达官贵人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因为他是个官员,他有权力,他有财力就可以逍遥
7、法外。而我们社会中评价一个人、一件事的标准也不再是对与错,是与非,而是他有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家世。可是这样的标准真的对么?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1991:18.2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 1991:18.1董卓受救命之恩,却对刘、关、张三人“不为礼”这件事不能仅仅用今天的不礼貌来理解。在封建社会极其强调“礼”的重要性,中国古代讲究“出于礼,入于刑” 1,没有按照封建社会“礼”的规则行事就是违法的行为。董卓的行为是对刘、关、张尊严的极大冒犯,犯了严重的错误,张飞要杀他是有根据的。可以看出来张飞判断事物对错的标准是正确的,是以事论事的,没有受到世俗观念的干扰。张
8、飞这个我们的眼中的“傻人”,这个权贵们心中的“白丁”,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却没有那些“聪明人”的各种各样的世俗的标准,而只是出于本心的根据事物自身的本质来判断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这样的人怎样能不让人觉得可爱呢。(二)率直可爱、不藏奸术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后,对他敬若神明,引起了和他一直出生入死的张飞的不满。张飞就直接和刘备说:“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后来曹操差夏侯蔼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待玄德召二人,商量如何退敌时,张飞就直接说:“哥哥何不使水去?”这是张飞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甚至在语言上还对刘备加以讽刺。由此
9、我们可以看出来张飞对于诸葛亮的才干并不是一开始就信若神明的,而且自己只要不相信便要质疑,甚至会出言不逊,直接叫刘备难堪你说得诸葛如鱼得水不如教水去迎敌。这也算是这个大老粗灵机一动的幽默了。不过当博望坡火攻大破曹军后,他发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干之后,他便不再犹疑,而是与关羽“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 至于大胜之后见到孔明后“下马拜伏于车前。” 则是出于对孔明佩服的内心的直接体现。张飞心中不藏事,心中就光明磊落,说话不含蓄,所以为人做事不心存芥蒂,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自然是融洽的。这也是张飞性格中的一个亮点。(三)勇敢果决、威镇沙场张飞的勇敢是举世闻名的,在三国演义中有多处表现,但是其中最为
10、人熟悉的应该是那段经典的“当阳桥”。从精彩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张飞的世无与匹的勇敢。但这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周密的计划好了的。他故布疑阵,让军士“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 2正是算好了曹军不敢贸然前进。先稳住了曹军进攻的气势后,又在曹操骑马上前时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3既让曹操没有时间作出细致的判断,又在气势上压倒了曹军。这样才能大闹当阳桥,一展一代虎将的神威。(四)忠心赤胆、义不反顾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为了突出关羽忠义无双的目的,对张飞忠诚于刘氏政治集团的描写没有过多的着墨,但是从古城相会一段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忠诚
11、的理解。 1马胜利.中国法制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58.2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 1991:51.3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1991:52.2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走到古城遇到张飞,张飞以为他降曹操是叛变,听过了解释之后还要他去杀敌以表心志。张飞对刘备的两位夫人说道:“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1可见他对于忠诚的观念是很坚定的。关羽的忠义在千百年来都是为世人称颂的,但是小说中安排张飞去质疑他,说明张飞本人的忠义信念也与关羽一样是坚定不依的。(五)刚正不阿、直情径行我们从张飞“怒鞭督邮”一段可以看到,先有督邮怠慢刘备,张飞就已经大怒。待到知
12、道了督邮为了罗织刘备的罪状陷害刘备而逼勒县吏、赶打乡亲的时候,他就再也忍不住了,“睁圆环眼,咬碎钢牙”,冲进县衙揪出督邮一顿暴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2。一幅英雄仗义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六)粗中有细、勇不忘谋小说中最让读者喜爱的莫非张飞做事莽撞却时不时表现出粗中有细的情节。张飞艺术形象中莽撞的特征是最为突出的。在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张飞先是要“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后来到了草堂诸葛亮在午睡,刘备站在堂下半晌也不见动静,这时张飞就耐不住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一幅莽撞英雄的形象就表现地淋漓尽致了。在凸显张飞“莽”的性格特色的同时,三国演义又设计若干情节,描写他往往粗中
13、有细,偶尔也会想出几条妙计。当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曹操命刘岱、王忠前去攻打。张飞迎战刘岱,刘岱不敢出战;张飞声称要去劫寨,故意走漏消息,等刘岱设下埋伏等待时,却来个反包抄,一举生擒刘岱。还有前面提到张飞用计谋捉老将严颜的时候也是假意自己要抄山后小路偷袭巴陵城,却在严颜伏击时实施了反伏击而将其击败的。 二、 历史中张飞的形象及三国演义中张飞艺术形象的转化(一)张飞在历史中的形象在正史中有关张飞的资料十分有限,从三国志的有关记载来看,张飞的性格特征中首先体现在他的作战果勇上。在这方面,最突出、最有名的有两例。一个是小说中提到的建安十三年“独据长阪桥” 3另一例是建安二十年 “大破张邰”之事。 4
14、其次,也体现在张飞对刘备集团首脑刘备本人的忠诚上。再次,张飞的性格中也有粗鲁、残暴的一面,这是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体现出来,而不为人们熟悉的。1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 1991:591.2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 1991:5.3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227.4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206.3张飞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对士卒极其粗暴,动辄鞭挞致死。刘备就曾多次告诫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1但张飞却依然故我,最后被部将张达、范杀害。这是他自己粗暴性格酿成的可怕
15、后果!陈寿评张飞云:“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这实在没有冤枉他。最后,更少为人知的是一代勇将张飞竟也有文雅风流的一面。 他不仅尊重知识分子,而且本人能虚心想他们学习,什么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出名的书画家,张飞善画美人是历史中记载的,而不是想我们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笑话。对那些博学儒雅、英毅耿介之士,他非常敬重,总愿与之交友,颇有礼贤下士之风。最脍炙人口的自然是“义释严颜”之事,然而还有一些不为大家熟知的故事。注引零陵先贤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尝就(刘)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 这件事发生于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刘巴归附刘备之后不久。刘巴出身名
16、门、才智过人而又颇为自负,所以一时瞧不起武夫出身的张飞,并不奇怪。而张飞不以胜利者自居,更不因刘巴曾经一再反对刘备而对他产生憎恶,却因其高名而主动表示亲近,“就巴宿”,这显然表现了张飞倾心于高雅之士的作风;尽管由于刘巴“不与语”这种很不礼貌的态度,他曾一度“忿恚”,但经过诸葛亮的劝解,特别是刘巴自己变高傲自负为“恭默守静”以后,二人想来是言归于好了的。但是在三国演义的总体行文中,为了突出张飞性格的主要性格特征,作者没有将张飞爱好文雅,喜与文人结交的性格加以刻画,使得我们因此缺少了一个全面了解张飞的机会。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张飞,不愧为一代名将,刘蜀栋梁,他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但在待人接物上,他最突
17、出的特点却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尚忠义而兼备勇武。(二)历史形象到艺术形象的演变从宋元时期起,随着民间文化的普及壮大和通俗文艺的迅速发展,三国历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讲说三国英雄的故事时,往往按照当时社会文化主题遵循和认可的历史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改造历史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在“尊刘贬曹”的主导倾向下,张飞成为一个主要的褒扬对象之一。这些以张飞为主角或重要角色的通俗文艺作品,是当时通俗文化的主体平民百姓按照自己阶层的意识改造了的。此时的“莽张飞”,已经向劳动人民的艺术口味大大地靠拢了一步。不过,此时的张飞形象,由于作品的粗陈梗概而显得不够丰满,还由于某些情节夸张过分而明显失真(如三
18、国志平话写他在长坂桥头“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曹军倒退三十里”),他的“可爱”程度还不够,还缺乏专业作家的进一步塑造。罗贯中在塑造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时,除了保持历史人物张飞忠于刘蜀集1陈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223.4团、勇猛善战的基本特点之外,还按照人民群众的道德伦理观和审美价值观进行了改造。主要包括:第一点:大力凸显张飞“鲁莽”的性格特色,而进一步忽略他性格中粗暴的部分。刘备、关羽出征袁术时,他主动承担留守徐州的重任,却因醉酒使性,责打曹豹,使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害得刘备顿失依据,进退两难。刘备依附吕布吕布前来围攻,迫使刘备放弃小沛,投奔曹操。这个情节
19、在张飞的莽撞中着墨颇多,却不渲染他粗暴的鞭打附属的事实,使“莽张飞”的形象深入人心,却不会让人认为他粗暴。并且与关羽的刚而自矜、赵云的稳重精细、马超的好勇斗狠、黄忠的老当益壮判然有别,表现出独特的风采。第二点:大力彰现了张飞性格中“莽撞”特征的同时也不忘描写他“粗中有细”的特点。在凸显张飞“莽”的性格特色的同时,三国演义又设计若干情节,描写他往往粗中有细,偶尔也会想出几条妙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刘备重新占据徐州后,曹操命刘岱、王忠前去攻打。张飞迎战刘岱,刘岱不敢出战;张飞声称要去劫寨,故意走漏消息,等刘岱设下埋伏等待时,却来个反包抄,一举生擒刘岱(第 22 回)。 前面提到的当阳长阪之役也
20、是一样,手下仅有二十余骑的张飞为了阻挡曹军,为兵败势危的刘备赢得喘息之机,先是灵机一动,心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他本人则独据长阪桥,故布疑阵。等大队曹军赶来,他倒竖虎须,圆睁环眼,紧握蛇矛,稳稳地立马于长坂桥头,既不前冲,也不后退,有意在精神上威慑敌军。经过三次大喝,竟然吓退了害怕“又中孔明之计”的曹军(第 42 回)。曹操夺取汉中后。其大将张部率兵进攻巴西。镇守巴西的张飞与之对垒,一次又一次地用计,几度战胜张部,后又智取瓦口关,使曾夸下海口“必擒张飞”的张都一败涂地,仅剩十余人,步行逃回南郑(第 70 回)。这些生动的情节,
21、或超越史书记载,或出自小说的虚构,既反映了人物性格的变展,更表现了张飞性格的丰富性。三、 张飞形象的塑造的价值及影响(一)张飞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的作用任何的人物形象在具体的作品中都具有他独特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促进矛盾运动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中国的古典小说创作中,作者经常为了突出人物性格中的主要特点,而单调地设计他们的言行,使得很多人物的性格都缺乏变化,更缺乏具体的心理描写。这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三国演义这部历史的史诗巨作并没有突破这个藩篱。但是罗贯中先生在创作中注意了在主体形象的塑造中使用衬托的手法来映衬他;在群体形象的塑造中又注意他们的多样性。(二)主题形象边的衬托
22、作用5在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主题中,为了突出刘备集团的正义性,作者给刘备这个人物设计很多的情节来表现他爱惜百姓,礼贤下士、宽厚仁德的性格特征。同时作者又通过其他人的言行来进行对比,更加突现其形象。这样的衬托既有曹操等形象的反衬作用。如刘备放弃樊城时不忘救助百姓,而曹操杀其父好友吕伯奢一家;也包括了张飞等人的正面衬托,如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张飞都等的不耐烦了,刘备还能立于堂下等孔明睡醒,这种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风采就在张飞的衬托下越发显得可贵了。(三)在群体形象中的突出性格多样性的作用在三国演义创造的典型人物 的典型性格往往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的极端夸大,因而具有特定的“典型性”。
23、 他们的性格特征都比较单一而固定,呈现出“脸谱化”、“浮雕化”的特点,在个体形象的单一固定中,突出整体的多样性和各自的特色。(四)对以后小说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开启了明清小说中以“粗犷鲁莽”为特征的英雄人物系列。他们总是既能恰当的衬托主要角色的正义、智慧、仁义等主要性格特征,又能丰富小说的群体形象,在整部作品中的布局谋篇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后世小说挖掘不尽的文学宝藏。6参 考 文 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M.山东:齐鲁书社,1991 年.2陈 寿.三国志M.山西:旅游出版社,2003 年.3卢盛江.正说三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年.4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年.5柏 杨.柏杨品三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年.6陈 寿.三国志蜀书张飞传M.陕西: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3 年.7马胜利.中国法制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8任昭坤. 三国演义是最优秀的古代战争历史小说J.成都:天府新论出版社,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