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的思考前段时间到校外听了几堂语文公开课,感触最深的是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精彩表演, “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理念已经根深蒂固。 课堂上,文字演示、图片展示、动画配乐朗读、影视短片等轮番登场,再加上热火朝天的讨论、海阔天空的引申,语文课堂可谓生机盎然。但是却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教师把工夫全花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学生看似兴致勃勃却只是走马观花。 一堂课下来,多媒体成了主角,文本退居到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对文本的解读浮光掠影,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度感知、欣赏品味了,文本变成了课堂上的点缀,或引入话题的引子。 当然,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
2、只是我们一定要定位好它的角色。为了让多媒体当好配角,有几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一、利用多媒体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切勿“换汤不换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 ,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多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
3、、探究问题的过程。 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多媒体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多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这种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着的传统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在许多公开课表露无遗,必须坚决反对。 二、利用多媒
4、体要注意教学实效,反对“大材小用” 中小学语文课堂选择何种教学模式或教学辅助工具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选择多媒体也不例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更是多媒体施展“功夫”的好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非要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际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领悟能力为目标,以画面声音为主要要素的多媒体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而语文教师选用多媒体必须谨慎,要注重实效。 有些语文教师一味花时间制作课件,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殊不知,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
5、程。 ” 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无疑教学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更有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于是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多媒体课件,要么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用挂图或投影片就能实现,要么是精彩的视频片段,却只是为了重现文字内容,有阻碍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嫌疑不说,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大材小用,对此语文老师应清醒认识。 三、利用多媒体要注意语文学科特点,不要“鸠占鹊巢” 众所周知,各学科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应该以读为主,主动读书,由不懂到懂,到精读品味、熟读成诵;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
6、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入情品味,领悟文本精髓。 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利用多媒体只能是为这些过程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 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语文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亦兴致勃勃,但真正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种语文课只注重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成了多媒体展示课,语文课成了“四不像” 。这种不注重学科规律、 “鸠占鹊巢”式的教学,也应当反对。 总之,多媒体这个配角表演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长处,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