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肾丸结合针刺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作用及对精浆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摘要】 观察归肾丸结合针刺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精浆酸性磷酸酶(ACP)的影响。 【方法】将 105 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西药组各 35 例,分别给予归肾丸加针刺、归肾丸以及强的松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精浆ACP 的变化。 【结果】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43、88.57、68.57,痊愈率分别为45.71、22.86、11.43,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总有效率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 P0.05) 。归肾丸结合针刺组与归肾丸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各组治疗后 ACP 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 ACP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其中归肾丸结合针刺组 ACP 的改善最明显。【结论】针刺结合归肾丸可有效地调节免疫性不育症患者紊乱的免疫状态,改善患者精浆 ACP 水平,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不育 男(雄)性/针刺疗法 不育 男(雄)性/中药疗法 酸性磷酸酶 精液 归肾丸/治疗应用 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是血-睾屏障结构因疾病或损伤,精子或其可溶性抗原成分逸出,机体产生抗精子抗体(A
3、sAb) ,从而抑制精子的产生,降低精子的活力及干扰精子和卵子的相互作用等而形成的1 。精浆酸性磷酸酶(ACP)是精浆中免疫抑制因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减少时会引起AsAb 的产生。本研究采用归肾丸结合针刺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并检测患者精浆中 ACP 的变化,以观察归肾丸结合针刺对于本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5 年 5 月至 2006 年 9 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烈东门诊的男性免疫性不育症共 105 例,随机分为3 组,其中归肾丸结合针刺组 35 例,年龄 2539 岁,平均为(30.673.44)岁,结婚未避孕时
4、间平均为(2.681.34)年;归肾丸组 35 例,年龄 2746 岁,平均为(32.074.31)岁,结婚未避孕时间平均为(2.791.20)年;西药组 35 例,年龄 2436 岁,平均为(30.203.38)岁,结婚未避孕时间平均为(3.181.15)年。3 组资料分布均衡,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中不孕不育症的有关标准拟定:育龄夫妇已婚同居 1 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未曾孕育者,或曾孕育而后 2 年未再孕育者,排除内分泌、感染、遗传、性功能不正常、先天性发育异常者,血清 AsAb 滴度75U
5、/mL 的患者。中医辨证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3辨证属肾虚型,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失眠等,舌质淡红或稍红而干、少苔,脉细数或弦细尺弱。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 2348 岁已婚男性可纳入本观察。排除标准:配偶有不孕疾患;性生活不正常;服用抗癫痫药、抗肿瘤药等;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 癫撸荒炅涑?8 岁者;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或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归肾丸组 方用归肾丸治疗。处方:熟地黄、菟丝子各30g,女贞子、淮山药各 15 g,枸杞子、何首乌、桑寄生各 20g,山茱萸、淫羊藿各
6、 10g。加减:偏血瘀者,加三七 15g,丹参 30g;若偏气虚者,加党参 15g,黄芪 30g;若兼有热象者,加用蒲公英 30g。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3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 12 个疗程。 1.4.2 归肾丸结合针刺治疗组 口服治疗方法同归肾丸组。针刺治疗选用 2 寸不锈钢毫针(华佗牌)直刺双侧次髎(第 2 骶后孔中)1.5 寸及双侧关元俞(第 5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1.0 寸,要求快速进针、快速推针和快速捻转,得气后用弹拨手法运针 1min,尽量使针感到达会阴部,再以 180200 次min 的频率连续捻针 2min,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施以捻转补泻手法,隔
7、 10min 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行针 1 次。每周治疗 2 次,疗程同上。 1.4.3 西药组 口服强的松片,5 mg/次,2 次/d,疗程同上。 1.5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1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中不孕不育症的疗效标准评定。痊愈:配偶受孕,或 AsAb 转阴且停止治疗 3 个月后无复发。显效:配偶虽未受孕,但治疗 12 个疗程后,精子数量及活力正常,AsAb 滴度下降 1/2。有效:精子常规检查有明显改善,AsAb 滴度下降 1/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AsAb 滴度无改变或升高。 1.5.2 治疗前后精浆 ACP 的变化 留取精液于干燥无菌杯中, 37
8、水浴箱中待液化后分离精浆,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精浆 ACP 值。 归肾丸结合针刺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作用及对精浆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3 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个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 1 结果表明,归肾丸结合针刺组、归肾丸组总有效率分别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 P0.05) 。归肾丸结合针刺组与归肾丸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但归肾丸结合针刺组痊愈率与归肾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9、.05) 。其中归肾丸结合针刺组痊愈 16 例中其配偶受孕 13例,归肾丸组痊愈 8 例中其配偶受孕 5 例,2 组受孕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2.2 各组治疗前后精浆 ACP 变化比较 表 2 结果表明,各组治疗前ACP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治疗后 ACP 均有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 ACP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其中归肾丸结合针刺组 ACP 的改善最明显。表 1 3组临床疗效比较表 2 3 组治疗前后精浆 ACP 变化比较 3 讨论 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很多,机理也很复杂,但 AsAb 在免疫性不育
10、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酸性磷酸酶(ACP)是一个分子量约为 10 万的二聚物,两个亚单位以非共价键结合,它通过磷酸化作用水解精液中的磷酸胆碱、磷酸甘油和核苷酸等低分子或高分子物质。精浆中高含量的ACP 具有较广谱的免疫抑制作用,是精浆中免疫抑制因子的主要成分之一,精浆中 ACP 降低常与某些男性不育有关4 。精浆中免疫抑制物质具有封闭和改变精子抗原,并对生殖道局部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精浆 ACP 作为男性免疫抑制物质的主要成分,减少时可能会引起 AsAb 的产生。有报道不仅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的活性5 ,还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其产生 干扰素(TNF )的能力,抑制
11、T 细胞产生 TNF 等,而且,精浆中 ACP 对补体的快速抑制在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局部成为免疫特免区状态起很大作用,也是保护精子顺利通过宫颈而不被介导的免疫细胞吞噬或裂解所必需的条件。因此,当精浆中 ACP 减少时, 其抑制作用减弱,引起自身免疫抗体产生,从而使精子存活率和精子密度降低,引起不育症的发生。 中医对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的研究历史悠久。中医古籍中有不少相关的论述记载,如千金方求子论中说:“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患“。 石室秘录子嗣还提到:“男子不能生子有六病“。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其生理功能与现代医学之“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有
12、许多相似之处,对免疫功能有稳定和调节作用。因此,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与肾虚所致的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补肾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受孕率。此外,针灸原理研究证实,针刺可通过刺激穴位对外周感觉神经或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等,对免疫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6 。 目前现代医学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及药物,主要采用激素疗法,但长期使用激素如强的松等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诱发上消化道溃疡等副反应,且对胚胎有致畸的危险,不孕夫妇不易接受。 笔者根据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存在着肾虚这一基本病机,应用归肾丸结合针刺进行综合治疗,疗效较为满意。归肾丸出自景岳全书 ,方中熟地黄、枸
13、杞子滋肾养血;山茱萸、淮山药补肾益精;菟丝子、淫羊藿补肾益气;诸药合用,补而不燥,滋补肾阴肾阳。次髎、关元俞同属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壮肾的功效,且两穴位置接近精室,故两穴合用,共达补肾培元益精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归肾丸结合针刺组与归肾丸组均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91.43及 88.57,优于西药组;其中归肾丸结合针刺组的痊愈率最高(45.71) ,优于其他两组。3 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精浆ACP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归肾丸结合针刺对患者精浆 ACP 的改善作用最明显。 由此可见,应用归肾丸结合针刺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紊乱
14、的免疫状态,通过改善患者精浆内 ACP 水平,提高精浆中免疫抑制因子的含量,有效抑制 AsAb 等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归肾丸结合针刺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不仅总有效率较高,并且痊愈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西药,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峰,王益鑫.抗精子抗体产生的机制及其作用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1999,17(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第 1辑1993:192-193 3全国中西医结合第三次老年医学协作会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S.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83. 4高惠宝,陈广洁,朱云凤,等.人类精液中酸性磷酸酶的研究 I:酸性磷酸酶的纯化J.男性学杂志,1992,6(3):139. 5陈广浩,李伟毅,程丽萍,等.人精浆酸性磷酸酶对小鼠 T 淋巴细胞产生 TFN- 及巨噬细胞产生 TNF- 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96,16(2):122. 6伦新,荣莉.针刺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抗精子抗体的影响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4,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