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17117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连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连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连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连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连市 2017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能力测试命题人:栾桂芳 周 丹 冯亚杰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

2、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 ,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

3、,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 ,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

4、诗意境界。如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 、齐白石的雏鸡等作品。中国的文人画家以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所以在作品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如宋代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表现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元代画家吴镇的渔父图卷表现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超然境界。中国的文人画家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的学养上往往都有很高的造诣。中国文人画,那种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绘画形式,在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文人画不但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而且是世界绘画史皇冠上的明珠。这些传世优秀的文人画作品,足以与晋唐的书法及唐诗宋词,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史上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板块。(摘编自了庐文人

5、画是用诗人的思考方式去绘画,源于“迁想妙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王维作品中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艺术境界是北宋以后参与绘画创作的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所崇尚和追求的。B中国的文人画家以诗人的思考方式,通过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所创作的很多作品被后人惯称为“文人画” 。C诗人的思考方式,是指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的一些绘画理论,将表现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D中国画家的创作相较于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感情色彩更浓厚,更纯洁、透明。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布袋和尚图 泼墨仙人

6、图 两幅画作以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体现了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B中国文人画在具体画面处理中比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是因为后者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而前者还追求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C中国的文人画家在自己的画作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缘于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他们“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D集诗、书、画于一体的中国文入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地位,足以使其与晋唐书法、唐诗宋词比肩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板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以后,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程度,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

7、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B中国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一方面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艺术理念为要求,一方面又以拟人化手段将表现对象人格化,以追求作品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C中国文人画家在处理具体画面虚实关系基础上,提出“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D.宋代米友仁、元代吴镇等中国文人画家在各自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思考方式,是他们在诗、文、书法等各方面学养上往往都有高造诣的体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追风筝的人(节选) 卡勒德胡赛尼“把风筝给我!”阿塞夫挥舞着拳头。哈桑

8、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 “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我停止了观看,转身离开了那条小巷。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手腕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意识到还有别的东西。我在流泪。就从刚才那个屋角,传来阿塞夫的狂笑。我仍有最后机会可以做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我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结果,我跑开了。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我害怕阿塞夫,害怕他折磨我。我害怕受到伤害。我转身离开小巷、离开哈桑的时候,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试图让自己这么认为。说真的我宁愿相信自己

9、是出于软弱。因为另外的答案,我逃跑的真正原因,是觉得阿塞夫说得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是个公平的代价吗?我还来不及抑止,答案就从意识中冒出来: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我沿着来路跑回去,回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我跌撞上一家小店铺,斜倚着那紧闭的推门。我站在那儿,气喘吁吁,汗水直流,希望事情并没有变成这个样子。约莫隔了十五分钟,我听到人声,还有脚步声。我躲在那家小店,望着阿塞夫和那两个人走过,笑声飘过空荡荡的过道。我强迫自己再等十分钟。然后我走回到那条和冰封的小溪平行、满是车辙的小巷。我在昏暗的光芒中眯起眼睛,看见哈桑慢慢朝我

10、走来。在河边一棵光秃秃的桦树下,我和他相遇。他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时至今日,我无法扯谎说自己当时没有查看风筝是否有什么裂痕。他的长袍前方沾满泥土,衬衣领子下面开裂。他站着,双腿摇摇晃晃,似乎随时都会倒下。接着他站稳了,把风筝递给我。“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 ”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哈桑伸手用衣袖擦擦脸,抹去眼泪和鼻涕。我等待他开口,但我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在消失的天光中。我很感谢夜幕降临,遮住了哈桑的脸,也掩盖了我的面庞。我很高兴我不用看着他的眼睛。他知道我知道吗?如果他知道,我能从他眼里看到什么呢?埋怨?耻辱?或者,愿真主制止,我最怕看到的:真诚的奉献。

11、所有这些里,那是我最不愿看到的。他开始说些什么,但他有点儿哽咽。他闭上嘴巴,张开,又闭上,往后退了一步,擦擦他的脸。就在当时,我几乎就要和哈桑谈论起在小巷里头发生的事情来。我原以为他会痛哭流涕,但,谢天谢地,他没有,而我假装没有听到他喉咙的哽咽,就像我假装没有看到他身上的伤口一样。也假装没有看到,从他的伤口上滴下的血滴,它们滴下来,将雪地染成黑色。“老爷会担心的。 ”他就说了这么一句。他转过头,蹒跚着走开。事情就如我想象的那样。我打开门,走进那烟雾缭绕的书房。爸爸和拉辛汗在喝茶,听着收音机传出的噼里啪啦的新闻。他们转过头,接着爸爸嘴角亮起一丝笑容,他张开双手,我把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

12、爸爸紧紧抱着我,不断抚摸着我的后背。在他怀里,我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感觉真好。【注】节选部分背景: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小说中“我” (阿米尔少爷)的助手是“我”的仆人兼儿时唯一关系亲密的玩伴哈桑。“我”为了赢得爸爸的欢心,要在这场斗风筝比赛中获胜。在斗风筝过程中, “我”成功割断对手的风筝线赢了比赛,但要取得最终胜利还要捡到那只最后掉落的风筝。哈桑全力以赴替“我”去捡风筝,却遭到了阿塞夫等人的欺辱。卡勒德胡赛尼,美籍阿富汗作家。哈扎拉人是在阿富汗长期受到普什图人歧视甚至迫害的少数民族,小说中哈桑就是哈扎拉人,而“我”是普什图人。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

13、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中“那条和冰封的小溪平行、满是车辙的小巷”以及哈桑身上滴下来的血“将雪地染成黑色”的描写,都暗示了我和哈桑之间往日亲密关系的破裂。B起初“我”因懦弱而不敢去救助哈桑,但在矛盾纠结中“我”意识到其实是自己内心认定哈桑理应为“我”赢回爸爸付出代价,因为他是哈扎拉人。C “我”与哈桑相遇时,第一眼看到的是哈桑手里拿的那只蓝色的风筝,我没有去查看风筝是否有裂痕,因为我看到了哈桑沾满泥土的长袍和开裂的衣领。D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重点刻画了 “我”面对一直对“我”真诚奉献的哈桑被欺辱,却不敢为他挺身而出的复杂而激烈的内心活动。5哈桑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

14、小说加以分析。 (5 分)6小说节选部分的结尾处写到:“我把脸埋在他温暖的胸膛上,哭起来” , “我”为什么哭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79 题。史学家吕思勉先生陈吉龙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 ,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编年体通史通鉴辑览 ,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 。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一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 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

15、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著作,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作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 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

16、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 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问题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岁,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1925 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竞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于是全

17、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

18、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 11 月 29 日常州沦陷。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乃戴帽” 。1945 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摘编自陈吉龙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传 )相关链接:(1)吕思勉(1884-1957),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

19、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1926 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 30 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B

20、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C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通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D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 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B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

21、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 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C吕思勉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 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D.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 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E吕思勉不喜结交知名人士,更不涉足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学生都教过。9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

22、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次乞严守帅之选,并大军之权,兴屯田之利。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尺籍之单弱者,市民之失业者,皆曲轸之。又告于朝日:“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诏给度牒百道助费。帝亲政,迁秘书少监。入见,帝日:“卿久劳于外,笃意爱民,每览所陈,备见恳恻。 ”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帅江西,力主和议。

23、甫奏日:“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 ”疏入,不报。遂乞归,不允。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殿中侍御史徐清叟论甫守富沙日赃六十万,汤巾等又争之,清叟亦悔。未几,改知婺州,不拜。嘉熙元年,迁中书舍人。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 ”时清叟与甫并召,而清叟未至。甫奏:“台谏风闻言事,初亦何心。今人物眇然,有如清叟宜在朝廷,辞避实惟臣故,乞趣其赴阙。 ”翼日,权吏部侍郎。又奏边事,和议令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赐告一月,遂归。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皆辞不拜。改知嘉兴府,皆辞不拜。时边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

24、肃。(节选自宋史袁甫传 )【注】度牒:由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唐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入对,论 入对: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B杜忠臣敢谏之门 杜:封闭,阻塞。C乞趣其赴阙 趣:催促。D权吏部侍郎 权:掌管。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B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C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D江东或水而旱

25、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理政的见解,针砭时弊,即使不被回复或搁置仍屡次进谏。B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他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时正赶上大旱之年,他紧急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百姓,并向朝廷呈告灾情,并得到朝廷资助。C袁甫心胸宽广,不计前嫌。虽然徐清叟在他做富沙守臣时弹劾他贪赃六十万,但他依然向皇帝谏言国家用人之际,像徐清叟这样的人应该重用。D袁甫忧心边事,不重权位。当时国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为反对议和宁可多次拒绝朝廷

26、任命或主动辞职,即使官员联合上奏挽留,亦坚持不就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虚,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2)卿久劳于外,笃意爱民,每览所陈,备见恳恻(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注】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云和瑟:云和,古山名。 周礼春官大

27、司乐:“云和之琴瑟。 ”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冯(ping)夷:传说中的河神。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B第三句诗人想象动人的瑟声引来水神冯夷,他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伴着音乐 起舞。C第四句诗人想象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水的“楚客” ,听不懂哀怨的乐曲,禁不住悲从中来。D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芳。E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

28、,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15.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_ ,_ _”两句,进一步指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小的人, “ ”,我也应该跟从他以之为师。(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_ _,_ _”两句,正面揭示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3 分)经典历史之作

29、万历十五年的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黄仁宇自己又将之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今年全国两会上,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被多次提及, “创新驱动”更是成为会议炙手可热的焦点。中国式扶贫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描绘了波澜壮阔的脱贫画卷,奋力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跨越千年,重读苏轼,不仅因为他是鸿儒硕学,有极高的文化造诣,他那融坚毅、豁达于一身的高贵品质,更值得我们学习。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然而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让大堡礁陷入令人叹为观止的危险境地。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

30、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B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C演员是文化作品的重要承载者,演员的职业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精神产品的质量,而一个民族欣赏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民族高雅的文化气质。D大连海关将进一步加大对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的复制推广,提高通关效率,与口岸相关单位携手打造新型口岸监管体系,全面促进贸易便利化。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人的审美感受,总要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人通过大脑的

31、作用,依靠多种分析器的共同参与, 反映客观对象多种多样的特征和属性, 产生完整知觉。 在欣赏某些艺术作品时如此,在欣赏自然风景时亦如此。 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对文字的视知觉所占地位虽然并不重要,但文学形象所激起的美感,却是建筑在回忆的表象基础之上的, 表象实质上又是知觉在记忆中概括的保留和复现。 ,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感受始终脱离不开知觉因素。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

32、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 ,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 ,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 ,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21观察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65 个字。 (4 分)(2)请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20 个字。 (2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对于帆船来说,帆很重要,它能让帆船在航行中借助风力前行;

33、但是帆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帆大,借助的风力就大,而风力太大,就有可能把船掀翻。于船而言,帆不是越大越好;那么于人而言,来自别人的帮助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和体会,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大连市 2017年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能力测试参考答案1.D(概念扩大, “中国画家”应为“中国文人画家” 。 )2.D(强加因果,中国文人画并非因其在世界绘画史上的地位而能与晋唐书法、唐诗宋词比肩。 )3.B(“追求作品出神入化”是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 “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艺术理念为要求” 的最终目的。

34、)4.C(原文“我无法扯谎说自己当时没有查看风筝是否有什么裂痕”句一表 明,“我”其实是查看了风筝是否有裂痕,而且“我”查看风筝与下文也不构成因果关系。)5. 哈桑是一个勇敢忠 诚、隐忍坚强、善良宽容的哈扎拉人。(1)勇敢忠诚:作为“我”的仆人和玩伴,哈桑忠诚于我,真诚的为“我”奉献,无 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为“我”挺身而出,宁可自己受辱也坚持为我拿回风筝。 (2)隐忍坚强:哈桑遭到了阿塞夫等人的欺辱后,克制忍耐自己的痛苦,既没有在“我”面前痛哭流涕,也没有向“我”诉说小巷里的发生的事情。(3)善良宽容:哈桑对“我”没有站出来救助他,没有任何怨言,只是害怕老爷担心。(答出一点给 2 分,两点给 4

35、 分,三点给 5 分。 )6.(1)因为赢得爸爸的欢心,激动高兴而落泪:我赢得风筝比赛,就是为了赢得爸爸的欢心;终于看到爸爸的笑容,我忍不住高兴和激动而落泪。来源:学科网 ZXXK(2)因为没能为对“我”忠诚的哈桑挺身而出,内心矛盾纠结而落泪。我在哈桑遭到阿塞夫等人欺辱时不敢为他挺身而出,事后又不敢直面哈桑,内心矛盾纠结而落泪。(6 分,每点 3 分,概述 1 分,分析 2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7. B(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 )来源:学D成分残缺,应修改为“加大复制推广力度” 。 )19.D20.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才能经得起历

36、史的检验(其他答案,符合上下文语境,亦可酌情给分。)21.(1)标题:攀比 画面描述:画面上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指着三个戴眼镜的同学,对他妈妈说:“妈,他们都有眼镜,我也要买一副。”他妈妈一脸惊讶的表情看着他。(4 分,题目 1 分,画面描述 3 分。)(2)寓意:讽刺了当前社会一些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2 分)22.【写作指导】略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袁甫子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入朝奏对,论述说:“君临天下不能一日没有戒惧的心理。如今值得戒惧的是:端正贤良的人遭遇排斥,谄媚阿谀的人受任用,封闭了忠臣敢于进谏的门路,值得戒惧;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 乱的忧患,值得戒惧”接着请求严格把守边帅的选拔,合并大军 的权力,兴修屯田的利益。调任提举江东常平。恰逢年岁大旱,紧急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饥民给粟米,病人给药,比较单弱的士兵,失业的市民,都加以扶持。又向朝廷报告说:“江东或者是大水之后干旱,或者干旱之后大水,加上连着几个月下雨雪,道路上饿死的百姓不断,甚至有全家一起死去。现在离麦熟还有一段时间,事势更加危急。”下 诏发给一百道度牒资助用费。皇帝亲政后,迁任秘书少监。入朝觐见,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