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索高行镇预防和减少来沪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建设作者单位:浦东新区高行镇团委内容摘要:高行镇团委始终坚持抓好“青少年零犯罪社区” 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全面关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社区内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目标。本研究小组发现来沪青少年人群比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同时来沪青少年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情况更加复杂、问题也更加凸显,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社会课题。来沪青少年在社会融入的初期普遍出现“ 适应性不良 ”,缺乏集体人际交往适应性或缺乏抗压性和对挫折的应变能力成为犯罪的主因,资金、人脉 资源和在社会学习、工作中缺乏文化共性和市场竞争
2、力、遭遇社会排斥也是导致来沪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旨在重点分析来沪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把握来沪青少年犯罪的主因,并探索预防和减少来沪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建设。关 键 词:来沪青少年 犯罪诱因 解决策略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大量来沪人员涌入高行。据统计在来沪群体中,青少年的比重占据较大,来沪群体的涌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由于来沪青少年中有许多是被动的融入新环境,成为了适应性不良的群体,同时演变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随之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关注来沪青少年,从全方面入手把握来沪青少年的需求与发展
3、,成为至关重要的新任务。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来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与发展状况,进而了解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诱因,使得我们更有效的寻找到解决来沪青少年的犯罪问题。由我们大家共同为来沪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用我们的行动去支援这些青少年,帮2助他们解决困难与问题,打破居住环境对来沪青少年造成的不利因素,从根本上瓦解他们的犯罪动机,为他们融入城市成为社会主流创造条件,增强他们对所居住社区的归属感,避免来沪青少年边缘化。随着调研活动的深入进行,能够加强社会的和睦性与安定性,让这些来沪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教育,成为城市的一份子。二、来沪青少年思想状况和犯罪诱因情况数据分析(一)调查概况(1)调查问
4、卷对象:高行镇全体来沪青少年(2)调查方法:随机抽样方法。(3)调查形式:面对面交流访谈以及问卷调查。(4)问卷回收情况: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 200 份,回收 187 份,回收率为 87,其中有效问卷 183 份,有效率为 95.4。(5)数据分析方法:图表法,对比分析法,平均数法。(二)数据分析65%的 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很难适应新环境,20%的人觉得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3能力还可以,只有 15%的人觉得自己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数据表明,大多数来沪青少年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无法与陌生的环境实现融洽、接轨。只有部分和少数人能够良好的适应新 环境,由于 对环境适应能力不佳,也导 致了来沪青少年在
5、沪生活产生一定的困难与瓶颈。85%的 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在物质方面的生活条件差,10%的人觉得自己在精神方面,缺少相应的娱乐,学习,设施和条件,还有 5%的人觉得说不清楚,不关心自己在生活方面有何缺失。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青少年来沪的物质生活条件确实比较差,由于户口,房子问题,他们往往处于城市的贫困边缘,无法享受当地人一样的福利。此外, 调查表明,来沪青少年自身很希望能够有相应的娱乐,学习的条件。由此表明,在 对来沪青少年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辅助应该进一步加强,让他们感受到异地的温情,享受同等的待遇,相应的设 施条件也需要我们共同建设与完善。442%的 调查者表明比较希望得到免费的或者廉价的技术
6、培训,这可以为他们在沪的基本生活得到一技之长。25%的人希望在学习方面得到一些相应的补助。33%的人则希望自己能够在生活上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和福利。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来沪青少年很希望能够学到一技之长,表现了他们内心对于自给自足的渴望,同时 ,部分的人也希望在学 习 上得到帮助,正所 谓学可以致富,只有我们认真的对待他 们的期望要求,他 们的生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改善。此外,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和福利,也是调查者们得期望,积极的改善他们的生活保障制度,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24%的人 认为是社会适应不良导致来沪青少年犯罪,36%的人觉得是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偏差导致他们犯罪, 2%的人认为这是出于犯罪行
7、为的模仿效应,38%的5人觉得是由于道德,守法观念的不健全导致来沪青少年犯罪。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社会适应不良,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偏差,以及道德法制观念的不健全, 这些是导致来沪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内因,也由此表明,我们需要对来沪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念进行一定的疏导与教育,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生活帮助, 让他们的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良好的关怀,有效减少来沪青少年犯罪。27%的 调查者认为关注来沪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能够减少来沪青少年犯罪,48%的人表示加强来沪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很重要,20%的人认为提示来沪青少年的权利和福利能够减少他们的犯罪,5%的人对此各持己见。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更多
8、的关怀来沪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且给他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提供有效帮助是很重要的,更多的以人为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为社会所排斥,也就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避免犯罪的产生。三、来沪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诱发青来沪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来沪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和6不良的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1)自身原因从生物学角度看,青少年本身身体迅速发育, 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 经历充沛。从心理学角度看,对家庭父母的依赖减少,主 动 性和独立意识增强,渴望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同时来沪青少年进入新环境导致情绪的不稳定,指示经验的欠缺、自控能力的不足,容易意气用事、率性而为,在外界不
9、良环境的影响下容易犯罪。(2)消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场所,消极的家庭环境会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赛尔卜维奇和乔达诺的研究表明,有三个因素同青少年犯罪行为关系最密切。一是父母或监护人对子女行为的监督。二是子女所感受到的父母对他们的尊重、接纳和支持的程度。三是子女同父母沟通的程度,包括子女同父母讨论他们在学校碰到的问题、就业计划,以及同朋友之间的矛盾等。来沪青少年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而定居于某地被动融入环境,父母专注于工作创造新生活从而疏于对子女的照料,父母专注于子女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对于子女在校的生活、情绪等的了解,造成沟通不良,同 时青少年内心情 绪得不到纾解,日积月累压力得不到释放
10、易走上犯罪道路。(3)失当的学校教育。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管理存在漏洞,忽视做人的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的失误。学校没有正确的引导来沪青少年适应新环境,缓解同辈群体和老师等对其作用的社会排除,导致了一些青少年道德品质低下、法制意识观念淡漠,存在越轨行为。(4)不良的社会环境。当前社会上存在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同时, 带来了一些消极、腐朽的文化垃圾,造成来沪青少年思7想的混乱,使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达目的而不惜以身试法。由此可见社会环境作用于人类行为,但是人 类行为同时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因此如何净化
11、社会环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完成。四、相关措施与建议来沪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因此其防治工作也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配合。1.为来沪青少年提供良好教育环境为来沪青少年提供良好教育环境,这是最根本的预防来沪青少年犯罪的渠道。来沪青少年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都处在过度阶段,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让他们 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以及违法犯罪对个人、家庭、社会会造成的危害。同时、家庭需要尽到监护、管教的义务。学校要加强管理,防止学生流失在外结交不良的朋友。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
12、教育、逐渐转变人们对于来沪青少年的传统观念。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转变 人们对于来沪青少年的歧视态度,从而使得社会和谐进步。要加 强娱乐场所和传播媒介的管理、严 格管理娱乐场所、文化市场以及特定行业, 铲除精神污染源、取缔和打击毒害来沪青少年的行为,多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 娱乐活动。反之,我们 可以更好的利用社区媒体,以黑板 报展览、拉横幅、橱窗图片、文字展览等方式向小区中的来沪青少年及其家长宣传法制观念和来沪青少年光荣事迹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榜样。3.加强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联系着一定的社会教育资源,完善户籍制度,采取户籍跟着人走,有助于流入地政府落实来沪青少年教育的资金,
13、给流入地学校带来这部分8生源。有了这部分资源,解决了公办学校由于得不到相应的资金而限制来沪青少年入学的问题。4.改善财政拨款方式以统一的人口统计和学籍管理为基础,由中央根据来沪青少年的数量将一部分资金统一规划。向流动地政府、学校拨款补助经费 。尽量保持向城市和向 农村投资平衡,并保障财政投资的落 实,帮助解决来沪青少年由于缺乏资金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问题。5.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目前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因此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设立相应的法律,用法律来保障他们的权益,促 进来沪青少年教育的平等。6.完善来沪青少年
14、就业辅导劳动就业是青年走向独立生活道路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实现理想和走向现实实践之路,就业问题解决好坏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如何做好就业辅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首先对青年就业意识进行正确引导,即辅导青年在就业问题上的种种心理活动包括就业的途径时的各种心理活动。其次为青年提供直接的服务如职业介绍推动政府完善就业制度,开辟就业渠道。最后进行就业培训,主要有基础定向培训, 应变和多能性培训和入门培训等,增 强来沪青少年的竞争力,为其寻得一份好工作而打下扎实的基础。(作者: 陈国雄、姚珍妮、郁秀珠、杨 杨、徐天一)参考文献91、库少雄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5、 20052、朱恩涛 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与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6)3、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黄德祥 青少年发展与辅导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45、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6、隋玉杰 社会工作概论 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7、林胜义 学校社会工作 台北 巨流出版社 1985 8、贾宇 社区矫正导论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年9、刘梦、焦开山 社区工作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0、范明林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上海大学出版社11、吴锋、彭希哲 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