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胆泻肝汤配蛇丹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 56 例【关键词】 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外治疗法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 “蜘蛛疮”;又因其皮疹分布形如蛇,故又称之为“蛇丹” “蛇窜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后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被某些因素激活后,病毒从一个或数个神经节沿支配的周围神经到达皮肤,引起复发感染,皮肤上出现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病程一般在 23 周,病变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多数病人在发病期间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可留有疼痛,而
2、老年患者疼痛尤甚,约 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1。1 临床资料疾病的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本病 56 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 32 例,女性 24 例,年龄3876 岁,平均 47.8 岁。临床症状:局部皮肤多以烧灼、针刺样痛为主;节段性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一般多是大小水疱集簇不等,发于头面部 5 例,颈臂部 12 例,腰肋部 37 例,腿部 2 例。2 治疗方法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板蓝根各 15 g,泽泻、苍术各 30 g,山栀子、柴胡、牛蒡子、郁金、生地、当归、延胡索各 12 g,甘
3、草 6 g。临床加减:发于颈面部者,加野菊花、薄荷;发于下部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发者加土茯苓、萆薢、薏苡仁、滑石;疼痛剧烈者重用当归、延胡索,加制乳香、制没药、蜈蚣。中药外敷:自制蛇丹膏:取黄连软膏一盒,加入冰片 10 g,雄黄 10 g,搅拌均匀成糊状。用前常规局部消毒皮损部位,据皮损部位面积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约 0.2 cm 厚,均匀贴敷于破溃的疱疹上,并用胶布或绷带固定,4 h 1 次。饮食护理:禁食辛辣、烈酒、鱼腥、荤油、肥腻等发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C 及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上治疗 10 d 为 1 疗程,治疗 1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 治疗效果治愈:疱疹
4、及伴随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计 36 例,占 64.2%;显效:疱疹结痂,疼痛基本消失,计 16 例,占 28.6%;好转:疱疹结痂,疼痛明显减轻 4 例,占 7.2%。有效率达 100%。4 讨论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其原则为止痛、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但由于病毒感染后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部分患者单纯使用西药疗效并不满意。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热盛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亦可服用
5、成药龙胆泻肝丸。湿盛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法。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祖国医学称此为“缠腰火丹” “蛇丹” “蛇串疮”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达,或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于肌肤,经络不通所致。或者说: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为其果。故治疗初期以祛邪为主,以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泻肝胆之火毒,清肝胆之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可上泻肝胆,下清湿热为泻火除湿之要药,黄芩、栀子、牛蒡子、板蓝根苦寒泻火以凉血,郁金、柴胡、延胡索,理气活血以止痛,泽泻、苍术渗利湿热以健脾,当归、生地滋阴养血以标本兼顾。同时外敷蛇丹膏,取黄连膏苦寒之性,清热燥湿以解火毒;加用雄黄因其名为“蛇丹” “蛇串疮” ,取“蛇畏雄黄”之理,而现代药理学证明雄黄、冰片均有抗菌、消炎、止痛作用2,3,治疗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药力可直达病所,苦寒清热以泻肌肤热毒,收湿敛疱促进吸收,内外合治取得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2苏玉生.冰片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9):571.3刘嵘,濮德敏.雄黄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