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思路探讨摘要:农业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经济地理学课程如何体现课程特色并且与专业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三点思路: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地理观念;反映学科进展,创新思维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农业院校 经济地理学 教学思路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经济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选)修课。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在经济活动和区域、资源、环境、地理空间的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地理学课程,但如何体现课程特色
2、并且与专业特征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课程特色 1.1 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系统中重要的一门分支科学。它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即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探讨地域经济发展规律,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区域的生产布局和组合规律、生产和经济部门的布局规律三方面。 1.2 学科特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样所研究的内容才有针对性
3、和实践意义,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的特征,因此相同的理论在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地域分异规律也是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二是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三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1.3 基本理念 作为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同样遵循地理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学思维模式;培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用人
4、才。 2、 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概况 经济地理学通常是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相关课程体系较完善,如经济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等,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相比之下,农业院校土地管理专业开设经济地理课,不能照搬地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别,因此在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上都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现代学科体系中, 经济地理学课程被划归为理科,但实际上,由于其内容体系涵盖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基于不同的学科体系,对学生教学内容的偏重点也应有所侧重。但从一些研究资料来看,目前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结构欠合理,大多数教
5、学组织限于课时以及其他教学条件的影响,偏重于理论,缺乏实践,与专业的结合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涵盖众多学科内容的交叉科学,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全面考虑其他课程的先修或者同时进行,如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等课程。 另外,对农业类大学土管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目前适合专业实际需求的经济地理学教材不多,辅助教材更少,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教材几乎空白。各门课程(包括实践课程、野外实习)的教学大纲既不健全也不规范,没有标准体系。而目前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重点仍放在“自然地理”和“技术地理” (如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绘等)方面,适合土地管理专
6、业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仍明显滞后。 目前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材主要有李小建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经济地理学(第二版) ;耿莉萍编写的高等财经院校 21 世纪教材经济地理学 ;刘艳芳教授等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等。我校土地管理专业选用后者,该教材系统的探讨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突出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原理和方法在区域发展决策中的应用,即区域农业布局、区域工业布局、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规划和环境规划等,对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贴近一些1。 3、教学思路 农业院
7、校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应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第二,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 第三,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基础,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2。 3.1 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地理观念 所谓地理观念就是地球表层的整体观念、区域观念、环境观念。学习各类基础知识和分支学科的目的集中于一点就是为了认识地理环境和建设地理环境,能够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地理学的知识领域很宽,任一专业学科和地理学都会有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成为一种趋势,单一的不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的学科越来越不多见。地理学与
8、自然、社会、经济、人的行动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密切的联系,对与地理科学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要熟悉、了解,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某个方面要专深、精通,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所作为3。 土地管理专业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科学的职业岗位分析,界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知识与能力结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实用型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在经济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结合土地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原理的讲授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经济地理学教材中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公式的推
9、导可以省略,只要交代清楚确定的原则、所用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直接给出结论,进行应用方法的讲授即可,对简单的内容、易于自学的知识进行简化讲授,使学生接受的是如何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经济地理学以及其它问题的方法的教育,而不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 3.2 反映学科进展,创新思维模式 传统的地理思维主要是剖析不同区域的内部结构,揭示不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而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决定了地理思维的综合性特点,从总体特性上进行研究,注意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要运用和吸取相关学科如经
10、济学、生态学、行为学和政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学科发展较快的学科,尤其是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从开始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到经济活动全球化、新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其他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形象的非经济因子作用的各种理论如“嵌入理论”以及“网络联系理论”等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4。 地理善于区域研究、综合和宏观论证,地理学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知识经济及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的结合和一系列空间操作与分析,为区域规划、管理决策
11、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强化了地理的决策思维,也促进了学科的决策化。客观上为其走向高层次决策领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地理思维特性这一切入点,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创新地理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握住了这种思维的特征,才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问题,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才能使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出地理性,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素质教育。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学习经济地理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乡村规划(如集镇规划、乡(镇)域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评估、地籍管理等,无不表明地理实践思维对国民经济
12、的重要贡献,新时期这一思维特性还将进一步发挥。 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可以按照就近原则,建立以学校所在城市作为课程实践的主要基地,根据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房地产评估、地籍调查、土地资源管理等实践内容开展系列讲座,参观相关机构、部门、科研院所的工作流程,熟悉工作环节等。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来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增强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另外要树立能力本位理念,在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提出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如计算机辅助制图能力训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力训练、城镇体系规划设计能力训练、房地产估价能力训练等等,学生在毕业时要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芳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2 李国平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及其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2002,22(1) 3 白光润地理学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4 李国平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及其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20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