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29064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关键词 水稻秧田期病虫害;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 介绍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黄化死苗、白叶枯病、苗稻瘟和秧田害虫的发生及防治,以期为水稻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搞好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对于培育壮秧、确保水稻丰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水稻秧田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黄化死苗发生及防治 1.1 死苗症状及类型 旱育秧整个过程都会发生死苗,但有 2 个时期最重要,一是出土前一叶期,表现为芽腐、针腐、腐霉、恶苗等症状,死苗率达 30%以上;二是一至二叶期,表现为黄枯、青枯、恶苗病及黄化苗等,死苗率达 15%以上。具体表现为:一是烂种、烂根型。播种

2、后不出苗或不能正常生长且迅速大面积死亡,从苗床看可见种子腐烂或种芽腐烂且胚凋萎,揭开地膜有明显氨气味或发酵酸腐味。二是烧苗型。播种出苗后,叶面灼伤失绿,严重时呈白化,干枯死亡。苗床检查种子完好,地下部正常,地上部失绿枯萎。三是青枯型。发生在揭膜后 7d 内,揭膜后 23d 秧田呈点片状,中午叶片卷成筒状,早晚仍可展开,23d 检查土壤可见大块肥团,根变黄,根毛、根冠脱落枯萎。四是枯萎型。秧苗四至五叶期发生,形似缺肥,开始时叶片变黄,自上而下逐渐枯萎、死亡,土壤检查可见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五是伤害死苗型。稻苗根、芽遭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咬伤、咬断,或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六是

3、病害死苗型。主要是由立枯病、恶苗病和绵腐病造成。 1.2 死苗原因 一是病害死苗。二至三叶期秧苗抗寒性和抗病性弱,易发生立枯病,恶苗病为种子带菌,绵腐病常发生在播种至一叶一心期低温阴雨时。二是碱害死苗。盐碱土,旱年土壤易返碱,造成烂根枯萎死苗。三是低温死苗。播种过早或播后遇连阴雨低温天气,出现烂种、烂芽死苗。四是高温烧苗。薄膜平铺覆盖保温、保湿齐苗,育苗期间,当遇日均温达 20以上,膜内温度高达 5060时,若不及时揭膜通风降温,或在保温齐苗后未及时遮阳降温,温度超过 40以上时,会发生高温烧苗现象。而播前未用药剂处理,秧苗在膜内高温高湿条件下,易造成稻瘟病暴发,外形似追肥不当引起的烧苗症状,

4、发生严重或防治不及时也会发生秧苗死亡,两者应区别。五是药害死苗。除草剂喷施过多或施用不均造成局部用药过量而不能出苗或出苗后秧苗黄瘦的现象。六是肥害死苗。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秧田临时培肥,底肥不均匀,肥土未融合,有机肥未腐熟,一叶一心期后秧根下扎触及肥团;氮肥施用过晚;播后耕作层氮素养分浓度过高,地上地膜覆盖,遇高温肥料分解,造成种芽肥料中毒,产生烂种烧芽;齐苗后一次追肥数量过多或施肥不均,施肥后未及时浇水等。七是青枯死苗。揭膜不当造成温度快速下降,如揭膜过迟,或揭膜时间不当,或揭膜方法不当导致。八是干枯死苗。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期至三叶期,叶片从下向上死亡。原因有:苗床板结耕层浅,土壤蓄水保

5、墒性差,根系不能下扎,遇烈日高温造成苗株干枯致死;或砂性强土壤有机质少,团粒结构差,在秧苗三叶期前后,表土易形成 1cm 厚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而死苗;或底墒不足,播后覆盖营养土太少,覆盖后高温蒸发失水造成种芽干枯而死;或播种量过大,单位面积上秧苗个体太多。九是虫害死苗。地下害虫危害造成。十是白化弱苗。薄膜平铺,局部覆盖过厚,见光太少造成。 1.3 防治措施 一是提高苗床质量防止肥害死苗,坚持肥沃疏松深厚和便于管理的原则,提高培肥质量;二是适时揭膜,防治青枯死苗;三是遮阳降温,防止烧苗;四是认真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药剂处理防治恶苗病

6、的发生。 2 白叶枯病、苗稻瘟发生及防治 2.1 白叶枯病 搞好秧田期白叶枯病的化学预防工作,能有效延迟大田白叶枯病的发生时间并减轻其危害程度,防治重点是该病的老病区及易感病品种。防治时间在移栽前 57d,秧田用 50%灭菌成可湿性粉剂 600900g/hm2,对水750kg 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2.2 苗稻瘟 近年来水稻秧田苗瘟发生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栽种的水稻品种大多不抗稻瘟病。在防治上:于秧田发病初期,用 20%三环唑1.1251.500kg/hm2 或 50%灭菌成 600900g/hm2,对水 750kg 均匀喷雾。发病重的秧田,隔 710d 再补治 1 次。 3 秧田害虫发生及防治

7、 3.1 灰飞虱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灰飞虱主要在秧田期为害秧苗进行传毒,带毒秧苗移栽大田后表现出枯死或不能正常抽穗的症状,影响产量。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搞好秧田期灰飞虱的防治。由于秧田面积小,秧田期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预计赣榆县 1 代灰飞虱成虫于 5 月 25 日后开始从麦田及杂草上迁入秧田,5 月底为迁入始盛期,6 月 10 日前后为迁入高峰期,6 月 25日前后为迁入盛末期。因此,广大农户要高度重视秧田灰飞虱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和宣传活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派专人负责,搞好统防统治,狠治秧田灰飞虱,预防水稻条纹叶

8、枯病,切实打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的主动战。对于灰飞虱的防治,要治秧田保大田,全程药控:5 月 25 日第 1 次用药,以后每 5d 防治 1 次,一直到水稻拔秧,连续防治 56 次。移栽前 23d,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防治药剂,应选持效性药剂与速效性药剂混配使用。用 5%锐劲特 750g/hm2+10%吡虫啉 600 g/hm2;或 40%毒死蜱 1.2kg/hm2+10%吡虫啉 600g/hm2;或 20%叶蝉散 2.25kg/hm2+10%吡虫啉 600g/hm2;或 80%敌敌畏 2.25kg/hm2+10%吡虫啉 600g/hm2,对水 600kg均匀喷雾,以上各组药剂可交替使用

9、。由于灰飞虱也是玉米粗缩病的传毒介体,玉米染毒后发病、减产严重。玉米六叶期前是玉米粗缩病最易感病期。因此,在 1 代灰飞虱从麦田及杂草迁出高峰期(5 月 25 日至 6 月 25 日),凡处于出苗至六叶期的玉米,要及时搞好玉米田的灰飞虱防治工作,阻断病毒的传播。在此期间,每 57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45 次。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 600g/hm2+40%毒死蜱 1.2kg/hm2,对水 600kg 均匀喷雾,做到速效药与长效药相结合。 3.2 稻蝗和稻蓟马 6 月初,稻蝗及稻蓟马将进入 2 龄期,是防治适期。秧田可用 5%锐劲特悬浮剂 750g/hm2 或 40%三唑磷乳油 2.25 kg/hm2,对水 750kg 对秧苗和田埂上杂草均匀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陈炳刚,宋中萃,祁明利.农村实用新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