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对体育动机的概述和产生的条件出发,从发展的角度,来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动机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 动机 培养 前言 所谓动机是一种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因。体育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教育和家庭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表现为对体育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体育的学习和锻炼起着推动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即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前提条件,又是学生形成优良思想品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重点阐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 体育动机产生的条件 任何
2、动机的产生都受一定因素影响,我们着重从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两个方面阐述引起学生体育动机的条件。 1.1 内在需要 动机是个体行为的起点,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受一定的行为动机支配,当人们对事物具有某种需要时,便产生了动机。学生的体育动机是在对体育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在长期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中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使他们身体健康,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并且能自我调节情绪,掌握技术技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加上进心,加强注意力,锤炼意志力,使其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1.2 外部诱因 外部诱因是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它
3、是能引起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能够引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外部诱因很多。例如:宽敞的运动场会吸引学生去跑步;各种球类设施会使学生想去打球;各种体育运动竞赛或关于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都会激起学生对体育的激情;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方法的直观性、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富有启发式的教学,以及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表扬、激励及同伴间的情绪感染都会引起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除此之外,班级体积极的健身态度、正确的健身动机、良好的健身习惯,也会对学生的体育动机形成有促进作用。 2.体育教学中动机的培养 导致学生体育课上的体育动机可由需要诱发,也可由环境因素引起
4、,但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体育动机就是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并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要。下面我们就目前的教育状况,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培养学生体育动机的教学途径。 2.1 在体育教学中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体现,反映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好坏、主次、轻重的看法及欲采取的行为。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决定其体育参与动机的心理基础,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到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像看待德育与智育那样,重视自己体育的发展,把体育与促进自己全面发展联系起来。
5、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需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正确认识体育的社会价值,将体育对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逐渐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体育动机。2.2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目标设置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属于有目的的行为,通过对其进行目标设置可以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指导其行为。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确立当天或一个阶段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当这种目标转化为练习者的内心需要时,就会使练习的进行经常在自己的意识控制之下,从而提过自我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定得太高,但亦不能太低,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
6、标的方法,并针对此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比如说,在进行武术套路教学时,体育教师可将套路中一些复杂动作拆散成单个动作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先学会小动作,完成小的目标,然后逐渐将动作连贯起来,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一般来说,短期目标最有效,对学生的行为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也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其行为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再者,如果平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过失败的经历,这时就需要让他们从小的、容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着手,同时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经历,教师也应该为他们每一次的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2.3 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学
7、生上体育课或参加体育锻炼,都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具有诱发动机的作用。 2.3.1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快乐体育” 在体育教学中,在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新异性,使每节课都有新东西,学生有新收获,组织教学有新意,以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日本教育学家从学生的好奇心理出发,首先推出“快乐体育” ,他们主张“老师不过是体育课的辅导员,只有孩子们自发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才是生动有趣的体育。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创设一种意境让孩子们学会怎么玩;对中学阶段的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手段让他们发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对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校
8、园比赛和新内容的灌输提高自己选择体育项目水平。他们把重点放在个人能动性上。创设“快乐体育”意境,诱发学生的体育动机,已逐渐在中国影响开来,但我们所推崇的“快乐体育”与日本的还是有些不同的。目前我们所推崇的“快乐体育”是一种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 “主动学习,愉快发展”为“快乐体育”的主要特征,它改变了体育教育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倡导从情感入手,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知情意并重的人格教育;改变体育教育中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倡导以教师为
9、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改变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的学习。2.3.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和学生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频繁,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长者的认同、阅纳,同伴之间友好、合作、关心的感情。比如:学生完成动作之后教师的表情和鼓励性语言会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他们从教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的满足;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尤其是在比赛中他们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同样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个集体,被同伴所接受的幸福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差生、中等生
10、、优等生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对于差生,他们技能水平差,学习进度慢,自信心差,自卑感强,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怀;对于中,等生他们听话、谨慎、顺从,不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对他们来说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优等生,他们技术层次高,学习能力强,颇得老师的喜欢,但是不能对其施加过多的压力。 2.3.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充分发掘自我的潜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来满足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潜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出来带操、做示范、轮流做体育小组长或是对某方面突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或表扬,让他
11、在代表队或比赛场上充分显现,使他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正确定位自我,充分发掘其潜力。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所表现的水平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对成绩一般或偏差的学生要在指导中给予特别关注,不要伤害其自尊心。 2.4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缺乏体育动机时,体育教师可将学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体育活动中。例如,可以利用原来的学习动机与体育活动发生联系,通过游戏,让学生生动的进行体育活动,领会到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实践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就会更有积极性。 2.5 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反馈,以强化动机 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
12、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作用,积极反馈可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行为。因为学生在知道了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后,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给予纠正。目前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积极反馈,消除消极反馈。多数情况下体育教学应在动作练习当中或技能完成以后立即给予反馈以激发新的动机,而且在提供反馈的内容时,要以积极内容为主,以加强学
13、习结果对动机的反馈作用,反馈的量应该视学生的能力而定。如学生练习投篮时没有投中,教师对他说“你又没有投中” ,这就是一种消极反馈,因为没有投中的是事实,学生通过视觉早已了解,这种信息反馈对学生改进投篮技术没有什么帮助;如教师对他说“你投篮时出手太低,应该加大篮球出手时的伸臂幅度” ,这就是积极反馈。其次,对于初学的学生反馈要具体,而且反馈内容的数量要以刚好能强化起学习的结果为宜。过量的反馈信息会引起定向困难、信心受挫、动机下降。如课后的小结在新授课上就必不可少,经常的举行教学比赛,对于学生动机的反馈也有一定的加强作用。 2.6 在体育教学中多进行归因教育,以维持其动机的强度 在体育教学中能直接
14、看到技能动作的效果,因此归因活动就比较频繁。例如:在体育课上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许有人归因自己“努力不够” ,有人归因“没有学好体育的能力”或者“老师教的不好” 。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前者可能通过加强努力的办法改变不良的学习状况;而后者却可能表现出对学习无信心、不愿意为成功付出努力。因此正确的归因直接影响人的学习情绪、自信心、个性的发展及后续行为的动机,正确的归因是教育的结果,教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教育。在教学中进行归因教育的重点在于:第一,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归因。第二,要引导学生从内在因素找原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真正能力,找到自身的价值及失败的原因。 2.7 优化教学环
15、境 教学环境是引起体育动机的外部诱因。我们可以设想,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健身房,踏着柔软的地毯,听着优美的音乐,墙壁上的大镜子映出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乐于进行锻炼。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对于有些没有足够资金完善其体育设施的学校,应该能保证基础的体育设施配备,要有能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 结束语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不可能单纯依靠外力维持,而是必须有主体的积极性。人们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会产生认知的活跃、情感的振奋和意志的努力。它既是体育活动效率与质量的保证,又是促进学生个体
16、和谐发展的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育动机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而且为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997.11,384 2. 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1995.5,7 35 3陈 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1996.10 4谢佩娜 张健仲.体育课堂教学妨碍学生心理健康现象探析.山西体育科技,11.2001.9 第三期 5陈亚群.体育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贵州南白师范,13 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