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30608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作者:左璐,李健,杨媛,宋沁阳【摘要】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 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成人最大剂量 80mg,612 岁儿童最大剂量40mg,1520d 注射 1 次,注射 110 次不等。注射频率与次数视瘢痕的具体情况和患者自身反应而定。结果 本组 282 例患者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共 404 处瘢痕均不同程度变平软,疼痛瘙痒减轻或消除,其中 388 处瘢痕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6 处瘢痕明显好转,所有患者随访 1 年瘢痕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关键词】 瘢痕疙瘩;曲安奈德瘢痕疙瘩是由于

2、人体深达真皮至皮下组织的创伤在修复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之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胶原的合成明显超过降解,最终导致胶原大量堆积而形成1。瘢痕疙瘩好发于年轻人,尤其在青春期和妊娠期2。大多数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超过原皮损范围的,质硬,色粉红或紫红,并常伴瘙痒、疼痛的可持续生长肿块。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可大致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类,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较高,不易采用;非手术治疗中如加压、激光、冷冻、硅胶膜等疗效均不理想。我科自 2000 年 8 月至今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共 282 例患者,404 处瘢痕,均不同程度变平软,疼痛瘙痒减轻或消除,随访 1 年,无复发者,疗效满意。1 资料

3、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282 例患者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共 404 处瘢痕,其中面颈部 96 例,耳部 8 例,胸部 154 例,腹部 27 例,肩背部 59 例,四肢 55 例,腋下 5 例,患者年龄 658 岁,均因瘢痕疙瘩瘙痒、疼痛,或是严重影响美观导致生活不便而前来就诊要求治疗。1.2 治疗方法1.2.1 治疗前需排除使用皮质激素的禁忌证,检查瘢痕表面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溃、异常分泌,如无明显感染征象,即可行注射治疗。1.2.2 常规消毒后将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按 11ml 配伍摇匀,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混合液注入瘢痕疙瘩内,使瘢痕发白即可。注射剂量、次数、频率根据患者年龄、瘢痕面积、增生

4、程度以及自身反应的不同而作相应调整。612 岁儿童最大用量 40mg,成人单次注射最大剂量 80mg,对瘢痕面积较大的患者可采用多处进针包围式注射。每 1520d 注射 1次,3 次为一疗程,对于疗程结束仍未愈,但确有好转的患者可进行第二疗程治疗,直至瘢痕变平软。1.2.3 疗效判定 治愈:疼痛、瘙痒症状消失,瘢痕变平软,不高出皮肤表面,触之无硬结及条索状肿物,疗程结束后随访 1 年未复发;好转:自觉疼痛、瘙痒症状消失,但瘢痕仍未平软;无效:疼痛、瘙痒症状未消失,瘢痕疙瘩无变化。2 结 果本组 282 例患者分布于身体各部位共 404 处瘢痕均不同程度变平软,疼痛瘙痒减轻或消除,其中 388

5、处瘢痕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6 处瘢痕明显好转,无无效病例。所有患者随访 1 年瘢痕无复发,效果满意。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安全可靠,疗效确切。3 讨 论瘢痕疙瘩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虽恶变发生率很低,但由于好发于面颈、胸背等体表部位,且常伴瘙痒、疼痛,常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美观及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较高,而且病损有较术前扩大的趋势;激光、冷冻、硅胶膜等治疗效果又无法令人满意,所以,瘢痕疙瘩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曲安奈德是糖皮质类固醇类激素3,它可抑制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分解作用增强,使瘢痕疙瘩退化4。不良反应主

6、要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但由于其制剂为混悬剂,故局部注射后吸收较慢,全身反应较轻。本组结果表明,通过瘢痕内曲安奈德注射,瘢痕均不同程度变平软,疼痛瘙痒症状减轻或消除,所有患者随访 1 年瘢痕无复发,该方法治疗瘢痕疙瘩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值得推广。局部注射技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应采取分层注射,于瘢痕基底部平行进针,适量注入药液。如药液注入较多、浓度较高,易导致吸收迅速,产生全身不良反应可能性增加,降低局部疗效;如注射过浅,易导致瘢痕组织的坏死或破溃;对瘢痕面积较大的患者可采用多处进针包围式注射。注射范围不可超过瘢痕组织,如注入正常皮肤组织则可导致局部萎缩。【参考文献】1 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26.2 段红杰,高建华,雷 涛,等.瘢痕疙瘩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布特征及其增殖活性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6):335.3 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34.3 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324-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