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32817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 对 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 皮疹发病率 100,发热 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 40.13,中性细胞升高 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 名患者中,-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 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关键词】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1 临床资料 1.

2、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地区 2009-2010年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523名,其中男童 287例,女童 236例;门诊病例 479例,住院病例 44例。 1.2 方法 本组儿童均由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诊断依据为: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比。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年龄分布 本组患儿均在 11岁以下,最小 8月龄,最大 11岁。其中 1岁以下 5例,占 0.95;1 岁 19例,占 3.63;2 岁 36例,占6.88;3 岁 67例,占 12.81;4 岁 243例,占 44.74;5 岁 119例,占 22.75;6 岁

3、 37例,占 7.07;7-10 岁 5例,占 0.95;11 岁 1例,占 0.95。 2.1.2 时间分布 本组患儿均发病于 310 月。其中 3月 14例,4 月 31例,5 月69例,9 月 131例,7 月 107例,8 月 121例,9 月 39例,10 月 11例。 2.1.3 接触史 本组患儿发病前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的 346例,占本组患儿的 66.15,有间接接触史(家长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 12例,站本组患儿的 2.29 2.1.4 地区分布 在全街道各社区中均有发病,其中东部经济发达的社区发病较多。本组患儿幼托 348例(其中有资质托幼 31所,共计 143例;无资质

4、托幼 18所,共计 205例),散居 175例。 2.2 临床分析 2.2.1 病程:-天,平均天。 2.2.2 临床表现 523名手足口病患儿中,手、足、口、臀部皮肤黏膜斑疹及疱疹均损害的 100;不同程度发热(37.1-39.5 之间)288 例,占55.07。 2.2.3 并发症 肺炎 37例,脑炎 5例,心肌炎 1例,肠炎 1例。 防治措施 3.1 隔离传染源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家长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随时密切观察儿童身体状况,有可疑特征及时就医。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加强儿童缺课原因随访,一旦发现病童或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并尽快送医院就诊。患儿应隔离治疗至痊愈后两周方可让其回

5、园复课,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儿童应重点观察,增加随时检,患儿所在班级定为隔离班,不要与其他班级儿童一起活动,直至最后一名患儿痊愈后 2周。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2 切断传播途径 患儿家中及所在班级要加强消毒, “84”消毒液配置比例500mg/L,对地面、墙面及家具、课桌椅等进行喷洒,3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餐具及毛巾等可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 30分钟。衣物及被褥应在阳光下曝晒。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3 保护易感者 社会及卫生教育部门都应加大手足口病防病宣传,教育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接触,教育儿童掌握

6、正确洗手方法,勤洗手,有条件的要用流水洗手,家长外出后也应洗手,防止间接传染。同时养成不吃生食的习惯,适度为儿童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 讨论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 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组 16型(CA16) ,其中 EV71不但可引起手足口病,而且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岁以下儿童是 EV71感染高危人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文调查结果,发病时间集中于 5-8月,年龄集中于 25 岁,显示该病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2008 年 5月 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并公布了相应的诊疗、防控指南。手足口病传染源是

7、病人和健康携带病毒者,病人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因而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的传染性。其潜伏期 3-7天,没有明显前驱症状5。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它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表现为小米粒或绿豆大的疱疹或丘疹,疹子具有四不像特征,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疱,临床上一般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 由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可见,托幼机构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发病现象,若控制不力,可引起暴发流行,调查显示,实施综合性防病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本病发病率,其中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积极预防该病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周世力,杨帆,金奇等.肠道病毒 71型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03,19(3):284-286. 2陆一涵,姜庆玉.人肠道病毒 71型与手足口病 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 (3):183-1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 年版)S: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 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中华试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2(3):210-213. 5郗彦萍,刘辅仁.实用皮肤病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3-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