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39250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血竭安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临床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中医学古文献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在“痛经” “癥瘕” “月经不调” “不孕”等病范畴。 自 1860 年 Roditansky 首先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 2640 岁的育龄妇女。有文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约为 6%-8%,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 20%,占住院病人总数的 5%。在无症状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为 2

2、%-22%;并发痛经的发病率为 40%-60%。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使无症状及轻微症状的就诊患者渐趋增多;B超的普及、腹腔镜等检查手段也使诊断率得以提高;所以,本病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本病发生的原因尚未清晰,所以至今仍未有很满意的治疗方法中,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的结果只能使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难以做到根治。目前,本病经治疗后 5 年复发率在 40%以上,因此内异症被列为妇科疑难病症之一。故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也是临床疑难病症之一。 中医对内异症的病机研究认为,随经血流溢及种植入盆腔的子宫内膜可认为是“离经之血” 。离经之血即是瘀血。瘀血留滞少腹,渐蓄

3、坚牢。当瘀血阻凝冲任气血运行,则出现医林改错所描述的“少腹积块疼痛、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满痛”和血证论指出的“瘀血或壅而成熟,或变成痨,或结为癥,或刺痛”等症状。这些描述与内异症的痛经临床表现相似。因此,离经之血形成瘀血是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至可致昏厥者。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属于继发性痛经。临床上主要分为三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虚弱型。 1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的治疗总则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止痛为法,根据证候的寒热虚实,灵活运用行气活

4、血、或散结消癥、或温经散寒、或补益气血、肝肾等治法,还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热敷、针灸等外治法,以达到调经、止痛等目的。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筛选总结出经验方血竭安异方:血竭 15 克,三七 9 克,甘松 15 克,当归 10 克,桑椹子 15 克,官桂 10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2 辨证施治 2.1 气滞血瘀型 主症: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经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经量或多或少,或月经期延长;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舌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 病因:本证患者多因工作、生活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恼怒抑郁致气行不顺,气逆则血逆,经血逆流泛于脉外;或剖宫手术,伤损胞脉胞

5、络,血溢脉外,离经之血蓄而成瘀,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遂成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血竭 15 克,三七 9 克,甘松 15 克,当归 10 克,桑椹子15 克,官桂 10 克 胀甚于痛者,以气滞为主,加川楝子 15g,橘核 15g;痛甚于胀者,以血瘀为主,加血竭 6g,蒲黄 15g,地鳖虫 15g;月经量多,有血块者,加益母草 15g,炒蒲黄 15g;腹中有癥块,加三棱 15g,莪术 15g,鳖甲 15g,血竭 10g。 2.2 寒凝血瘀型 主症:经前、经时下腹冷痛,得热则舒,经行不畅,经色黯红有血块;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

6、,脉沉紧。 病因:本证患者因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寒积于内,或素体阳虚,阳虚生内寒;或经行产后之时,不慎为寒邪内侵,血为寒凝成瘀,寒瘀互结,伤损胞脉胞络,遂成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血竭 15 克,三七 9 克,甘松 15 克,当归 10 克,桑椹子15 克,官桂 10 克 阳虚内寒者,小腹喜揉喜按,神疲气短,加人参 15g,制附子15g,淫羊霍 15g;体质壮实而寒湿内盛者,腹痛拒按,肢冷汗出,加川椒 15g,制川乌 6g,苍术 10g;胃寒呕吐清涎者,加吴茱萸 15g,法半夏15g,砂仁 15g;癥块明显者,加水蛭 15g,乳香 10g,没药 10g 等

7、。 2.3 气血虚弱型 主症:经期或经后下腹痛,喜揉喜按,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色淡黯,经质稀薄,经血量多或经期长;面色无华,唇色淡白,神疲气短,小腹下坠;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淡黯,苔薄白,脉细弦或沉细。 病因:本证患者素体虚弱,或久病之后耗伤气分,气虚无力运血令血行不畅成瘀,瘀血损伤胞脉胞络,遂成内异症;或患者素体肾虚,房劳、坠胎、小产或产难损伤肾气,或久病缠绵,伤及肾气。肾气虚弱,不能温运胞脉胞络气血,血滞成瘀,遂成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 治法:补益气血、肝肾,祛瘀止痛。 方药:血竭 15 克,三七 9 克,甘松 15 克,当归 10 克,桑椹子15 克,官桂 10 克 腹痛甚者,加香附

8、10g,乌药 10g,小茴香 6g,加延胡索 15g,地鳖虫 15g,血竭 6g;食少恶心者,加山楂 15g,麦芽 30g,陈皮 9g,砂仁 6g(后下) ;月经过多者,加牡蛎 30g 先煎,艾叶 15g,鹿角霜 15g;腰痛明显者,加续断 15g,巴戟天 15g,狗脊 15g;腰腹冷痛,形寒肢冷者,加桂枝 15g,熟附子 15g,鹿角霜 25g。 3 结果 根据以上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痛经症结果,据临床统计,有效率为 92.6%。 4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容易复发的特点,属于妇科疑难病,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根据证候的寒热虚实,灵活运用活血法:或行气活血,或散结消癥,或温经散寒,或补益气血、肝肾,已达到调经、止痛等目的。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并发痛经症症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卵巢功能无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减缩及去除病灶,预防及减少复发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