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治疗心房纤维颤动【关键词】针灸 治疗 心房纤维颤动 心房纤维颤动(atrialfibrillation)为一常见的心律失常。持续性类型较阵发性类型多见。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冠状动脉硬也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感染、洋地黄毒性等也可引起。 少数则原因不明。 诊断要点 一 临床表现 1.症状:心悸、气急、焦虑、胸闷、自觉心跳不规则。阵发性发作或心室率较快时,症状较为明显,常有心力衰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心室率缓慢者,可无症状。 2.体征:一般心率每分钟 100160 次,心律快时呈明显不规则(心律慢时,心律可以规则)。心音轻重不一,有时第二音消失,有缺脉
2、现象。此外,可有原来心脏病的体征。 二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类同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体针疗法 1.1 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TlT5 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太溪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1.2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
3、选用 2830 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肺俞、厥阴俞、督俞、T1T5 夹脊穴 0.60.2 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 1.20.2 寸。直刺内关、间使 1.20.2 寸,直刺神门、灵道、大陵 0.40.1 寸。直刺三阴交、阴陵泉 1.40.2 寸。直刺足三里 2.00.5 寸,直刺太溪 0.80.2 寸。 每天针刺 12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留针期间行针 35 次。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穴位用较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 34 圈,捻转频率为每秒 35 个往复,每次行针 1030 秒;第四组、第五组穴位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 23 圈,捻转频率为每秒 24 个往复,每次行
4、针 1030 秒。 1.3 按语:心脏接受来自 T1T5 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根据现代针灸学理论,应当在 T1T5 节段内选用穴位。第一组、第二组穴位是分布于胸部前后的 T1T5 节段内的穴位。 因来自 T1 的部分纤维参人了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形成,所以上肢的部分穴位(即第三组穴位)也可以治疗本病。另外,上肢血管平滑肌分布着来自 T2T5(或 T3T6)的交感神经,这些交感神经与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来自相同或相近的胸髓节段,这也是针刺第三组穴位治疗本病的重要解剖生理学基础。 2.电针体穴疗法 2.1 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心
5、俞、督俞、T1T5 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四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三阴交、阴陵泉等,第五组取位于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太溪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2 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背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在第三组(胸部的穴位)与第二组穴位、第五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
6、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 20 分钟,每天治疗 12 次。每次电针 610 个穴位即可。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3.灸法 3.1 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督俞、T1T5 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上肢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3.2 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 610 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 15 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 次。 4.耳针疗
7、法 4.1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4.2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 28 号 0.51.0 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 12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留针期间行针 35 次,每次行针 1030 秒。主穴用较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 34 圈,捻转频率为每秒 35 个往复,每次行针 1030 秒;配穴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 23 圈,捻转频率为每秒 24 个往复。 4.3 按语:取缘中、脑干、神门为配穴,目的在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5.电针耳穴疗法 5.1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8、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间使(双侧交替使用)。 5.2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 28 号 0.51.0 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直刺足三里 2.00.5 寸,直刺三阴交 1.40.2 寸,直刺内关、间使 1.20.2 寸。然后在耳穴与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间使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 68 个穴位(交替使用耳穴),每次电针 20 分钟。每天治疗 12 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
9、。 6.耳穴贴压疗法 多用于预防。 6.1 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6.2 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 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选用的耳穴,每穴固定 1 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 35 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 23 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 23 天更换 1 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张明金,魏明文,李婧.针刺内关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中国针灸,2003年第 03 期. 2郑关毅,陈晓东,韦立新.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9 年第 0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