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心得体会范文:“基层减负”要“减”在实处近日,中办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明确提出将 2019 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通知旨在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事创业、发展经济、服务群众,但要使减负政策真正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点赞声,还需要“减”在实处。明确“减”的目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层是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承接的“最后一公里” ,上级为贯彻决策部署、抓好工作落实,通过发文、开会对基层提出要求,通过开展痕迹管理、督促检查促进落实,本是理所当然。但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一旦过了这个
2、度,量变就会引起质变,工作形式就会向“文山会海”“过度留痕” “过频检查”等形式主义靠拢,让广大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叫苦不迭的同时,工作成效也不明显,严重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 “减”的目标就是把那些“过了度”的事务找出来,在吃透通知精神的前提下,下到基层深处去倾听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通过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减负”专题调研找准基层干部的“负担” “包袱” 。注重“减”的实效。基层减负的成效,事关党的发展大业。 通知不仅为基层减负做好了顶层设计,还提出了针对性举措,如“提倡合并开会、套开会议,多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大幅度精简会议;“强化结果导向,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
3、的工作,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大幅度减少督查检查考核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减负工作同样如此,要在贯彻通知的细枝末节处发力、见实效,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如在少开会、少发文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传达效率,确保把中央精神传达到位、把责任层层压实;在督查减少检查频次、留痕管理的情况下,多下基层、多拉家常、多问民需,确保掌握真实情况、判断工作成效。既做到精准问责,又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如此减负,才能加分。建立“减”的机制。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上下各级、方方面面。因此,需要绘制“施工图” 、倒排“基层减负年”工期,建立“减”的机制。一方面,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科学绘制“施工图” “时间表” ,为基层减负有序推进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减负的主战场在基层,基层干部要将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扛起来,端正心态,按照“施工图” “时间表” ,将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让群众得实惠,让上级放心。通过建立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减负机制,切实让基层负担少下来,基层风气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