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208409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名词解释:1、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防治以及养生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人体的藏象学说为核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整体观念为特点,以辨证论治为诊治原则的理论体系。2、阴阳: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概括。3、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4、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其功能似藏,形态似腑,是似腑非腑,似脏非脏。5、因人制宜:指治疗用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等方面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6、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 (2 分)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

2、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7、疠气: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致病因素。又称温疫、疫疠。8、瘀血:是指全身血脉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疠或体内存在离经之血未能消散等病理状况。9、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7 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10、反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为“ 从治“。11、华盖:是指肺脏,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12、相克: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克制和抑制的作用。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13、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2 分)而治的一种治疗方

3、法,又称反治。 (2 分)14、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15、塞因塞用:是指以补益的药物治疗虚症而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病证。16、痰饮: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痰饮泛指一切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痰和饮两大类。狭义的痰饮属于饮证中的一种,即与悬饮、支饮、溢饮并列为“四饮”的痰饮。17、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和方药等的治疗原则。18、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19、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

4、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包括津和液两部分。20、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1 神:在人体,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情志活动及性格倾向等。22、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简称为以通治通。23 祛邪: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24.宗气: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于胸中的气,有推动血行和促进呼吸等作用。25、疫疠: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又称

5、疫疠、疫气、疫毒、戾气、异气、乖戾之气等。二、填空: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 和阴阳相互转化。2、人动则血运于 诸经; ,人卧则血归于 肝脏 。3、五脏的生理特点是 满而不能实,藏而不泻; ,六腑的生理特点是 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藏 。4、中医学是以为 藏象学说; 核心,以 阴阳五行学说 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诊治原则的理论体系。5、三焦的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 ,一是 总司人体的气化 。6、饮食失宜包括, 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7、宗气的主要功能是 推动肺的呼吸; 和 贯注心脉以助心行血8、中国人正常面色为 红黄隐隐; 和 明润含蓄

6、。9、燥邪具有 燥性干涩易伤阳气 和 燥易伤肺 的致病特点。10、塞因塞用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 虚证而闭塞不通 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寒假实证。(2 ) 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黄帝内经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抑强 和 扶弱 。3、肝肾之间的关系体现了 肝肾同源 的密切关系。4、阳脉之海是 督脉 脉,十二经脉之海是 任脉 脉。5、风邪的性质和特点有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 风为阳邪易袭阳位 , 和 风性善行数变; 。 6、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有阴阳偏衰, 阴阳偏盛; ,阴阳互损; ,阴阳亡失,阴阳格拒 五个方面。7、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 和 既病防变 两方面

7、。8、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母病及子 和 病及子两个方面。9、正气是 人体的机能活动 和 抗病康复能力 ,包括了阴精和阳气。10、通因通用是指用 通利作用; 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 症状的病证。1、药物的“四气” 、 “五味” 首次见于 神农本草经 。2、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叶天士 。3、脾具有 运化;统血;升清 、 、 的生理功能。4、八纲中用虚实来说明疾病的邪正盛衰 。5、腧穴可以分为 经穴;奇穴 , ,阿是穴三种。6、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有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7、寒热真假包括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和 两方面。8、病因包括六淫、 七

8、情;饮食与劳逸 、 、瘀血与痰饮等四个方面。9、暑邪具有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夹湿 、 、 致病特点。10、七情致病的特点,影响病情变化、 直接伤及内脏 和 影响脏腑气机三个方面。1肝其华在( 爪、 ) ,其充在( 筋 ) 。2阳脉之海是( 督、 )脉,阴脉之海是( 任 )脉。3惊则气( 乱 ) ,伤( 肾 )脏。4暑邪纯属( 外、 )邪,无( 内 )暑之说。5女子胞又称( 胞宫、 ) ,即是( 子宫 ) 。1、急则治其_ _标、_,缓则治其本_。2、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主受盛和化物、_和_泌别清浊_。3、六淫中,_ _暑邪、_每多挟湿,_火(热)邪_易生风动血。4、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刺痛,痛处_ 、固定不移_,拒按,多夜间痛甚。5、三焦的功能是_ _通行元气 、津液通道、决渎行水 _、三、判断:1、属于木的有:冬、风、生、青、酸、肝、胆、悲、汗、哭。 ( 错 )2、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 错 )3、六气即是六淫。 ( 错 )4、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 对 )5、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 对 )6、气可以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血气。 ( 错 )7、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难经 。 ( 错 )8、表里辨别可以从寒热,舌象,脉象,征候等方面审查。 ( 对 )9、营气行于

10、脉外,富有营养作用的气,来源于水谷精微。 ( 错 )10、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来考虑用药。 ( 对 )1、在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 错 ) 2、脾主运化是指脾的运化水谷。 ( 错 )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 推演络绎法” 。 ( 对 )4、肾主骨,生髓,通于发,其华在爪。 ( 错 )5、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组成。 ( 对 )6、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诸病源候论 。 ( 对 )7、诊法是诊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项内容。 ( 对 )8、阴阳两虚是阴阳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 错 )9、易耗气伤阴的

11、邪气有火邪和热邪。 ( 错 )10、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气血。 ( 错 )1、事物的阴阳平衡是相对而并非绝对的。( 对 )2、一般来说,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子病犯母时病情较深重。( 对 )3、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 错 )4、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和血量的调节以及精神情志活动等。( 对 ) 5、肺气上逆的表现主要是咳嗽气喘。( 对 )6、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欢。( 错 )7、痰饮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对 )8、祛邪适用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衰的实证。( 对 )9、八纲中用用阴阳来说明疾病的性质。( 错 ) 10、肝风内动在临床

12、上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四种。( 对 )二、判断题1温病的三焦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 ( 错 )2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 对 )3属于木的有:冬、风、生、青、酸、肝、胆、悲、汗、哭。 ( 错 )4. 冲、任二脉的盛衰,受天癸的调节。 ( 对 )5肾阳虚损,气化无权,既可致便秘,又可致泄泻。 ( 对 )6心气是完成主血脉功能的唯一条件。 ( 错 )7脾统血和肝藏血是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 ( 对 )8血虚和肾精亏损均表现为阴虚证候。 ( 错 )9温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季。 ( 错 )10一般认为肾阴即张景岳所说的命门之水。 ( 对 )11阴阳偏胜,主要是指“

13、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 对 )12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 错 )13张从正倡“相火论” ,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 “寒凉派” 。 ( 错 )14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 ( 错 )15 “益火补土法” ,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 错 )三判断题: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 错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错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 对 )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 对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 错 )6一脏一腑相表里

14、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 错 )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 (错 )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对 )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 ”的虚证。 (对 )1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错 )11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对 )12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错 )13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 错 )14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 ,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 ( 错 )15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 对 ) 四、简答题

15、1. 试述辨证论治。1、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2. 何谓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都有哪些?肝主疏泄:疏通、舒展、调达、升发的特性,保持全身气机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生理功能:调畅气机;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消化;调畅气机;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3. 简述瘀血的成因,致病特点?成因:(1)血行不畅所致。气虚、气滞、血热、血寒等均可导致血行不

16、畅而凝滞。 (2 )由于外伤及其他原因造成内出血。致病特点:(1)疼痛:刺痛或绞痛,痛处固定拒按,昼轻夜重。 (2 )肿块:固定不移,体表可见局部青紫肿胀、体内可见肿块。 (3)出血:血色多紫暗,夹有血块( 4)其他:面色黧黑、口唇青紫、皮肤甲错,舌色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4. 如何鉴别表表里的鉴别:(1)寒热:表证发热恶寒并见;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2)症状:表证伴有头身疼痛,鼻塞,咽喉不适等肌表口鼻症状;里证:多伴有脏腑症状,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烦燥(3)舌象:表证舌苔白,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厚腻(4)脉象:表证脉多见浮脉:里证脉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5. 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

17、点?试举例。1)湿性重浊。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胸闷脘痞、胀满,腹泻,水肿等症状。3)湿性粘滞。其粘滞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等。(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1、 1、何谓五行的相乘和相侮,其相互关系如何?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平衡协调关系,表现出一系列异常的相克现象。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如果出现

18、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出现相侮现象。 (区别和联系 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了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了相反的克制现象。发生相乘可以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发生相乘。2、 “2、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有何联系?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两者来源不同,但均同归于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同组成肾中精气。 “先天之精”赖“后天之精”的培育和充养,才能充盈而发挥其生理效应。 “后天之精”的化生,又赖“先天之精”的蒸腾气化。3、什么是六淫、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

19、称为“六气“ 。六气成为致病因素时统称为“六淫“。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2)季节性: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3)地域性:北方多寒冰,南方多热病,久居湿地多湿病。(4)相兼性:六淫邪气除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外,还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5)转化性: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4、如何区分寒热?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二便 舌象 寒证 恶寒喜热 口不渴 白 冷 大便稀

20、溏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腻热证 恶热喜寒 渴喜热饮 红赤 热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一类征候。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机能亢进所表现的一类征候。5、何谓三因制宜?试举例。因时制宜,指不同季节治疗用药要有所不同。夏暑之季用药应避免过用于温热药,严寒之时用药应避免过用寒凉药。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来考虑不同的治疗用药。我国西北地高气寒,病多寒证,寒凉剂必须慎用,而温热剂则为常用。因人制宜,指治疗用药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成人药量宜大,儿童则宜小。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都有哪些?试举例?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21、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1)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和阳两个方面,这种相反的特性即阴阳对立。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不仅是相互对立的,而且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位阴,没有上 就无所谓下。 (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2、经络的生理功能。2、 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内外; 通行气血,濡

22、养脏腑组织; 感应传导;调节机体平衡3、心主血脉的生理病理特点?3、生理:1 循环系统,由心、血、脉组成。 2 血液循环的三要素,心气充沛,脉道通利,血液充盈。3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四个方面观察。病理: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感觉 心火旺 赤 红 数 烦热心血虚 无华 淡 细 心悸心血瘀阻 青紫 紫暗 结代 闷痛4、气的含义,来源,生理功能及分类?4、气:一是指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的生理功能。来源:来源有三,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自然界的清气。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分类:元气,宗气,营

23、气,卫气。5、何为扶正与祛邪?各适用于何病证?、扶正,即是扶助正气,以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正气虚邪气不盛的虚性病症;祛邪,即祛除邪气,适用于邪气盛、正气未衰以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症。1、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1、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

24、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2、何谓“生我”、 “我生”、 “克我”、 “我克”? 举例说明之。“生我” 、 “我生” 、 “克我”、 “我克” ,是五行生克关系中用以说明其中一行与其它四行的联系方式。从五行相生关系来说,每一行都有两行与其相联系,即“生我” 与“我生” ,以木为例,则“生我” 者为水, “我生”者为火, 。从五行相克关系来说,每一行都有两行与其相联系,即“克我 ”与 “我克”。仍以木为例,则 “克我”者为金, “我克”者为土。3、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气所化,为精汁。胆贮藏精汁,本身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六腑有别,

25、故属奇恒之腑。但胆也为中空性器官,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的消化,故为六腑之一。4、营气和卫气有何异同?同: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异: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剽疾滑利,易于流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属阴,卫属阳。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气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 5、痰饮是如何形成的?有何致病特点?痰饮多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使肺、脾、肾、肝、三焦及膀胱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其致病特点主要有: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有何指导意义?1. 整

26、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是构筑中医学思想体系的主导思想,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密切相关。2、怎样用阴阳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 属阳,肝、

27、脾、肾位于下部 (腹腔)属阴。如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等。3、试述脾与胃的关系。(1 )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2 )共司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纳运协调。胃主通降,脾主升清,升降相因。胃为腑,属阳土,性喜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土,性喜燥而恶湿。燥湿相济。(3 )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反之,饮食不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4、元气的组成、分布和功能如何?元气由肾中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赖脾胃运化的

28、水谷精气培育而成;元气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和调控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和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 5、简述津液输布与哪些脏腑功能活动有关?津液的输布主要依赖肺、脾、肾、肝、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综合作用完成。其中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肾气蒸腾气化,肝主疏泄,促进水液运行,三焦主决渎,为水液运行的通路。五、 试述正治与反治、具体方法都有哪些?正治:逆其症侯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指寒性病变出现寒象,用温热药物治疗。热者寒之:指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物治疗。虚则补之:指虚性病变出现虚

29、象,用补益法治疗。实则泻之:指实性病变出现实象,用功逐法治疗。反治: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热因热用: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症,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症,适用于真寒热假热寒证。塞因塞用:是指以补益的药物治疗虚症而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病证。通因通用:是指以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病证。2.肾藏精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都有哪些?肾藏精,藏是闭藏的意思,是指肾对精具有闭藏作用。肾所藏精气包括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和脏腑之精。生理

30、:1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即肾中精气的盛衰是机体生、长、壮、老、已得根本,其客观标志为齿、骨、发的生长状态。2 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通过肾阴和肾阳来实现的,肾阴、肾阳协调全身阴阳平衡。肾阴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气化功能。肾阳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等功能。病理:肾精亏虚: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机能迟缓中年性机能减退,早衰;老年衰老肾阴不足:全身新陈代谢相对亢盛,五脏阴虚肾阳不足:全身新陈代谢相对降低,五脏阳虚五、论述题(15 分)风邪、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试举例?风邪: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头痛,流涕,汗出,恶风。2、风行善

31、行数变。肌肉关节游走不定,风疹。3、风性主动。震颤,四肢抽搐,肢体麻木。4、风为百病之长。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发热,畏寒、肢冷、腹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状。2、寒性凝滞,主痛:疼痛。胸痹、心痛;阳虚,可胃脘痛、腹痛、泄泻,腰膝冷痛、精、精寒不育等。3、寒性收引:恶寒、无汗、脉紧,筋肉拘急痉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1、以脾胃关系为例,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 脾与胃同居中焦,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配合关系,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的转输,但性能上各有不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脾与胃纳运相得,升降相因

32、,燥湿相济,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对因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物质的转输,从而为气血的化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是人自出生以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病理情况下,脾胃病变常相互影响,并进一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正如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因而脾与胃同称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2、调整阴阳的治则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病证?调整阴阳治则有: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和损益兼用等。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适用于阴或阳一方偏盛有余,相对一方未虚的病证。补其不足,适用于阴或阳偏衰不足的病证。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阴阳并补,回阳救逆。另外,还有阴阳格拒的治疗亦属

33、此例。1、怎样理解在人体这个整体中,心的主宰地位与五脏作为中心的地位?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腑、形、窍作为一个系统:心、小肠、舌、脉为心系统;肺、大肠、鼻、皮为肺系统;脾、胃、口、肉为脾系统;肝、胆、目、筋为肝系统;肾、膀胱、耳、二阴和骨为肾系统。每个系统都以脏为主,即心、肺、脾、肝、肾分别是五脏系统各自的中心。五脏中,心是最高统帅,所以心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主宰作用。2、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耗气伤津的致病特点,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而且暑纯属外邪,而无内暑;火热虽旺于夏季,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为病有内外之分,一般多以温热为外感病因,火则多指内生,内生常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暑在致病时,往往兼挟湿邪为患,即暑多挟湿;火热致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痈肿,又因火与心相应,致病时,常见有扰动心神而出现神志异常的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