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实用技术 之 养生篇,长宁镇中心卫生院 李 成 国,中医养生的历史、对象及核心是什么?中医养生的特点及具体体现是什么?中医养生理论如何指导我们养生?,养 生 的 历 史,我 有2000 多 岁 了 哦!,养 生 对 象,养 生 的 核 心,调和阴阳,养 生 的 概 念,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 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养生,又称摄生。生,是生命、生存、生长;养,即保养、补养、摄养。养生就是调摄生命、保持健康以达到长寿。养生的核心是要“调和
2、阴阳”。,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一、尊重自然规律, 顺应自然规律二、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三、主张房事有度四、“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五、防止外邪侵害,自然之道,中医养生的具体体现,一、未病先防,未老先养二、天人相应,形神兼具三、调整阴阳,补偏救弊四、动静有常,和谐适度,养养更健康!,天人相应、形神兼具,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有着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交换。 “人与天地相应”,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应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顺应四时阴阳,“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是
3、谓得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积极而非被动消极地适应自然规律,防止外邪侵害,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致病特点与表现,特点: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 各种病证的发生。表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思则气结、恐
4、则气下、惊则气乱。,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形与神俱,不可分离,神为形主,无神则形不可活 神为形生,无形则神无以生,养 生 实 质,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形神共养,首重养神,形神共养,健 康,精亏、气虚、神耗,衰 老,精充、气足、神全,调 整 阴 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动静有常、和谐适度,“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 保生要录,劳逸结合,起居有常,适度的劳动锻炼和合理的休息,是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过劳过逸
5、,起居无常,均对人体不利,“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过 劳 过 逸,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劳,过逸,劳逸结合,养生与生活的多面性,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3、主 张 房 事 有 度,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6、,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中文名六淫本质外感病邪的统称内容风、寒、暑、湿、燥、火首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目录1历史起源;2共同特点;3区别五邪;4六淫各论: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热)邪;5补充信息,六淫的历史起源,1历史起源 六淫“
7、六淫”之名。首见于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他说:“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又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六淫的“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六淫”亦可理解为六气太过,或令人致病的六气。“六淫”之名可能是从左传昭公元年医和所说的“天有六气淫生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和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的“风淫于内”,“热淫于内”,“湿淫于内”,“火淫于内”,“燥淫于内”,“寒淫于内”中概括出来的。左传六气分为四时,与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的“六气分治”,即是说在一岁之中,有风、热(暑)、湿、火、燥、寒六种气候分治四时,是一致的。素
8、问天元纪大论说:“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又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张介宾注:“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化于天者也,故为天之阴阳。”,六淫,2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养生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4,环境性:
9、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居潮湿环境易患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5,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腑而致泄泻;又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6,转化性:六淫致病虽各有特点,但不是孤立的,它还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六淫与六气,3区别五邪1、六淫与六气:所谓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的运动变化称之为六化,决定了一年
10、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急骤冷、暴热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2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外邪,而内生五邪,则
11、是指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等五种病理变化,属病机学范畴。内生五邪的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六淫致病特点及其病理反应相似,但为区别于六淫之外风、外寒、外湿、外燥、外火(热),故冠以“内”字,称为“内生五邪”。内生五邪的临床表现,一般都没有表证,多表现为或虚证或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外感六淫作用于机体后,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多有表证,而且多属实证。单纯暑邪伤人,一般无表证可见,但常兼湿邪,称为暑湿,则有表证。只有外邪直中时,才径见里证。外感六淫与内生五邪,一为致病因素,一为病理结果,虽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六淫伤人,由表人里
12、,损及脏腑,则易致内生五邪之害。内生五邪,脏腑功能失调,则又易感六淫之邪。,六淫之风邪,4六淫各论风邪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风邪侵犯人体多从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的先导,故为“六淫之首”。风邪的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3、风
13、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六淫之寒邪,寒邪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暑邪凡夏
14、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暑邪致病根据轻重分为两种:一为伤暑,二为中暑。中暑病情为重。,六淫之暑邪、湿邪,暑邪的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扰神。3、暑多挟湿。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湿邪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的致病特点: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其二
15、,指病程的缠绵性。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六淫之燥邪,燥邪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燥邪的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致病具有干燥的特点,因此也易损伤津液。2、燥易伤肺。由于燥邪秋季袭人致病最多,而秋季的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形通,最易受邪,因此,燥易伤肺。,六淫之火邪,火(热)邪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火(热)邪的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易耗气伤津。2、火性炎上。“火曰炎上”,因此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点,易侵袭人体上部。3、火热易伤风动血。“生风”是指热邪侵犯人体易引起“肝风内动”,热邪引起的肝
16、风内动,又称“热极生风”。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津液,使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阳气升动无制则化风。“动血”是指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其机理也有两点: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4、火热易扰心神。5、火邪易致疮痈。,六淫的补充信息,5补充信息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
17、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饮食与养生,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饮食与养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内经素问,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健康四大基石,养生与治病都需要因人、因地、因时。,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养生重在养心,保养精、气、神。即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