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培训稿2016年5月25日,教育部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左敏发布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地方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个地方的教育新政,表明教育部对山东研制和组织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的高度认可。一、编制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必要性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广大中小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
2、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德育成效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碎片化,各学段德育目标交叉错位、层次不清,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二是内容抽象化,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口号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三是课程实施片面化,重视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忽视和淡化了其它学科的德育功能;重视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导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一体化”
3、和“适应性”要求,使德育目标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指导纲要的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指导纲要分为德育课程实施
4、指导纲要、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和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统筹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将小学、初中、高中的德育课程目标、内容等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切实解决学段德育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等问题,增强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提高德育课程的主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14个学科,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 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以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宗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突出齐鲁文化特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系统归纳了12个中小学学生实践活动类型,强化了活动的主题化、生活化、序列化设计,充分发挥实践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外,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和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主要分为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案例四部分。德育特点。指学科(活动)特有的育人价值和教化功能;德育范畴。指学科(活动)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强调
6、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实施建议。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科(活动)德育实施提出建议;评价案例。根据德育特点、德育范畴,给出3-5个典型评价案例,供教师参考。三、预期达到的效果(一)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指导纲要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一体化”要求,纵向上,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前后贯通、有序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横向上,挖掘各学科、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其特有的育德功能,实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二)指导实际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各学科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优势,围绕育人目
7、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传道”与“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三)提高育德成效。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丰富了德育载体,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提高育德成效。中学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一、德育特点中学物理课程是一门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综合反映了人类在探索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其
8、中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展示了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蕴含着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物理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密切,所呈现的多彩的物质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学生不断地探究大自然奥妙。通过对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研究和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不盲从权威的求是精神。二、德育范畴中学物理学科德育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好奇心与探究欲、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等四个方面。(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物理课程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
9、想。学生通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逐步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二)好奇心与探究欲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一定强度和新奇性、探究性实验,有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其探究欲望;重视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转化为探究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并引导到运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去探究一般的规律、用物理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三)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物理学的内容、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探究、应用
10、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的科学探究的习惯,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性唯一标准的观念,从而形成并坚定坚持真理、求实创新、献身科学的信念。(四)科学伦理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树立尊重科学、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诚实劳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自觉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三、实施建议德育范畴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通过观看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视频,利用互联网搜索与运动相关的信息,与同学交流自己对于物质世界运动多样性的认识,感受运动世界的神奇和“运动是绝对的”哲
11、学观点。机械运动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运动实例,体会“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的内涵,领会科学方法。通过分析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的具体事例,树立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观点。摩擦力通过列举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运动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人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以及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等史实,结合运动概念的学习,建立科学的运动观。德育范畴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功能关系通过学习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认识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逐
12、步建立事物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压强通过收集并总结交流生活、生产、体育、军事以及动物世界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树立关注自然和社会、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办一期介绍有关三峡船闸、蛟龙号深海潜水器、辽宁号航空母舰、核潜艇等的物理学原理和作用的手抄报,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领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乐音的特性 通过了解乐音的特性,从物理学角度感受音乐的美妙与和谐。超声与次声 通过收集并交流超声波和次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搜集资料,课内交流,了解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
13、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探究过程,认识天上运动和地上运动遵守相同的物理规律,领会宇宙间物质运动的统一性,体会自然规律的简洁美、和谐美。探索宇宙通过互联网收集在人类宇宙探索中从古至今走过的历程,开拓视野,感知宇宙的神奇美丽,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学科融合的理念,领悟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仍将逐步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认识发展观。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自然界的水循环通过对冰、霜、雾、露、云、雨、雪、玻璃窗上水珠等形成原因的探究,以及对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的解释,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自然现象成因的求知欲。比热容 通过对与比热容有关的自然现象及生活实例的解释,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培养乐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