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儿童发展规律.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04263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2岁儿童发展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12岁儿童发展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12岁儿童发展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12岁儿童发展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婴儿期(0-3 岁)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2.婴儿动作时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4.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利性。A.头尾原则。B.近远原则。C.大小原则。动作发展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1.手的抓握动作。具有灵活性和随意性。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2.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成熟时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婴儿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2.主动行走可

2、以扩大认知范围 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感知觉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二、视觉的发展。三、听觉发展。1.听觉辨别能力。2.语音感知。3.音乐感知。4.视听协调能力。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五、空间知觉大发展。1.形状知觉 2.深度知觉(吉布森:视崖装置)3 方位知觉记忆的发展 6-12 个月出现“认生”现象,出现大量的模仿动作。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特点:1.直观性和行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认知发展

3、言语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班杜拉和布鲁纳。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2.先天成熟理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普遍语法 3.环境和主题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二、言语的发展。1.语音的发展。语音感和发音。3 岁左右,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词汇的发展。3 岁达到 1000 左右。3.句法的发展。3 岁基本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 0-5 岁。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 周-4 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 个月以后。二、哭的发展。5 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生理反射性的哭、应答性的哭、社会性的哭

4、。三、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气质 托马斯和切斯的类型学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社会性依恋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十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主体我的发展 5-15 个月。9-12 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客体我的发展 15-24 个月。具有了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

5、的第一个飞跃。心理卫生1.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3.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4.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幼儿期(3-6 岁)关于游戏的理论 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儿童游戏的特点。1.婴儿的游戏特点。1 岁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2 岁婴儿的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游戏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2.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

6、式。3.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4.培养健全的人格。5.增强体质。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增加。3 岁词汇量 1000 左右,6 岁 3000 左右,7 岁 4000 左右。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3.词类的扩展。1 岁到 1 岁半多为名词和少量的动词。3 岁以后逐步掌握各类词汇。二、语法结构的发展。1.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3.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4.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7、2.从情景语向 连贯语发展。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 6 岁 6.10。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二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幼儿容易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三、记忆策略形成。1.记忆策略的发展。三个阶段:一是,没有策略;二是过渡阶段;三是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认知发展思维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一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

8、;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道德行为发展 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性别角色社会化第一反抗期 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行为上的自主。社会性发展同伴关注的发展3 岁儿童偏爱同性别伙

9、伴。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同伴作用: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同伴较晚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心理卫生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2.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3.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4.培养其独立性。童年期(7-12 岁)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学习学习兴趣的发展 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划的,以后才逐渐产

10、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增加:接近成人水平 72 个信息单位。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识记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1.复述。2.组织:归类;系列化。四、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对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记忆过程与记忆效果、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人的恶记忆的以及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

11、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2.记忆监控。认知发展思维的发展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 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二、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2.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你呢管理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二、

12、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亲子关系的发展 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父母控制 6 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 6-12 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 12 岁以上。同伴关系的发展 一、同伴关系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依从性集团关系期;平行性集团关系期;整合性集团关系期。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阶段 3-5 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 6-9 岁单项帮助关系;第三阶段 9-12 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 12 岁以后

13、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关系中的协同关系。社会性发展欺负与被欺负 竞争假设;外部特异性假设;依恋理论;心理理论。心理卫生一、学会学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二、培养良好的品行。青春期(11、1215、16 岁)心理发育高峰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是青春期儿童身体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体重:是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头面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生理机能的变化。三、性的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机能成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

14、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发展:明显高于小学高年级处于高峰期,记忆容量达到 11.040.4,超出承认短视记忆容量。二、记忆的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形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最高;抽象记忆量达到高百分比;抽象记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象记忆。 ) ;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认知发展思维的发展达到形式运算阶段。一、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二、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是从青春期开始的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任

15、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具体表现: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独特的自我;假想的观众,这种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情绪变化特点 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2.青春期躁动。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一、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二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成因集中在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社会性发展人际关

16、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择友标准: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男女同学干系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了,而反抗性情绪增加了。从人的整体人格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评价,认为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三、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心理卫生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适当的方式提前向学生讲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识;引导男女同学之间的集体的、广泛的健康交往;正确认识手淫现象。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1.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2.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的几个要点:在反抗期到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尊重其独立自主要求;以友相待。三、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控制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