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养?请简要说明。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
2、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能力素养 (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反思能力简答题: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等。4.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
3、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5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6 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7 简答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
4、体性、示范性。8、论述题;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1)“以书本为中2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
5、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9、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第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与技能。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6、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1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
7、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12、论述题: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1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8、.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 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 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
9、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15.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16 教育有哪些主要的社会功能? (1)政治功能:通过教育巩固和维护一定的政治制度,促进政治体制的完善与变革的功能(2)经济功能:通过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3)文化功能:是指教育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文化和选择文化的功能17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
10、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 18 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请简述。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它并不会随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立即改变。 (2)教育受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上。(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可能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起阻碍作用;教育也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11、19 学校体育有哪些具体任务? (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2)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20 我国教育法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学生的基本义务做了哪些专门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4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21 在当前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 并就其中一个趋势阐述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12、。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 的筛选和培养。 (6)结合其中一个趋势阐述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22 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 (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
13、力。 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3 简答题: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4 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贯彻要求。 (1)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
14、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 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25 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对对认识有动力作用。(2)区别: 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
15、),情绪、情感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随意性弱,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情绪活动才有某些随意性;情绪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2.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2.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3.简要说明人类遗忘的规律与特点。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5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影响遗忘;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4.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作业难,最佳动机水平低; 作业容易,最佳动机水平高。5、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好奇
16、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6 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7 简要说明能力差异的表现。(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8 简述意志的
17、定义及其特征。(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内外部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2)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9、论述题: 根据知觉规律,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
18、)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1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6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
19、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11、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1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13.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4.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能力
20、的个别差异:(1)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像、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2)能力 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能力的团体差异: (1)性别差异,(2)种族差异,(3)职业差异。15 论述题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采用游戏、模拟等方式。(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讲授内容
21、之前,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好奇心,是激发学生认识 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不同,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则需要较低的动机强度。日常教学中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发展,因而中等难度水平的任务是有益的。(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知道缺点 或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表扬鼓励比批评能更有效7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特别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但要注意减弱竞赛的消极因素。(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其通过努力达到,从而增强自信。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而不是能力不够,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