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全国各地议论文专题【真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07482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全国各地议论文专题【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中考全国各地议论文专题【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中考全国各地议论文专题【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中考全国各地议论文专题【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中考全国各地议论文专题【真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真题 2016 昆明- 留只耳朵听雨声 .1真题 2016 昆明- 我在鲁迅的引领下 .2真题 2016 昆明- 道是缺憾却完美 .2真题 2015 河南- 为什么不读经典 .4真题 2016 黄山- 刘毅: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 .6真题 2016 长沙-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8真题 2016 无锡-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9真题 2016 北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2016 年上海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预测 .12真题集锦-上海 2013-舍得 .13真题集锦-上海 2012-过有 “容”的人生 .14真题集锦-2014 年江苏扬州- 冯骥才:底线 .16真

2、题集锦-2016 年北京顺义-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17真题集锦-2016 年北京通州- 既要管得了,也要用得好 .19真题集锦-2016 年北京平谷- 张炜: “零容忍”与“零发生” .20真题集锦-2016 年北京-肖群忠: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 .22真题 2016 昆明-道是缺憾却完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 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 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

3、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分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力拔山兮气盖

4、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 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1868 年,美国 3M 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

5、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 1974 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涎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貼 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 3M 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

6、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 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选自文道有改动)(1)选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3)选文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主要运用了

7、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请在选文第段的横线上补充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使上下文表达连贯。(5)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 为什么?【答案】(1)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2)名言放在第段最合适,因为这句名言可以论证(支撑)“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这一分论点。(3)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作用:先从反面举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的例子,再从正面举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事例,正反对比,突出地论证了分论点:人生的不如意(缺憾)也可以转变为完美,使读者对观点有了鲜明、深刻的印象。(4)既然缺憾可以转变为完美,那么,我们该如

8、何面对缺憾、实现完美呢?(5)不同意。最后一段是补充论证,它补充论述了追求完美也要有度,表示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转变为完美的。只要尽力了,人生就不会有遗憾,这样的论述使文章分析更透彻,论证更严密【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和把握,要判断名言论据放在哪一段合适,就需要先明确名言阐述的道理是什么,这句话说的是身体有疾病,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通读全文,可知这个观点与第二段阐述的“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是一致的。(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和把握,要判断名言论据放在哪一段合适,就需要先明确名言阐述的道理是什么,这句话说的是身体有疾病,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通读全文,可知这个观点与第二

9、段阐述的“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是一致的。(3)此题考查学生对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把握。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举的例子是分别从正反面进行论证的,形成对比,是对比论证,作用在于“将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4)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充承上启下的句子,就要先看上文和下文分别论述了什么,上文阐述的是缺憾可以变成完美,下文阐述的是方法,所以可以补充过渡句如下:缺憾可以变成完美,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缺憾变成完美呢?类似的句子,意思对即可。(5)此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解答此类能

10、不能删去语段的问题,要结合这个语段的内容,考虑这个语段的作用,它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的,一般是不能删去的。最后一段是补充论证,它补充论述了追求完美也要有度,表示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转变为完美的。只要尽力了,人生就不会有遗憾,这样的论述使文章分析更透彻,论证更严密。真题 2015 河南-为什么不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

11、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

12、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

13、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

14、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作者:彭程。有删改)(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 分)_(2)第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 分)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_【答案

15、】(1)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2) 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采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3)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 分)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2 分)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4)材料一。(1 分)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

16、浅读物,与第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2 分)【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的能力。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问题,是在第段结尾用设问提出的,其原因在第段的首句做了论述,概括这四段首句的内容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重点段落作用的分析。第段开头引用了马克吐温关于人们冷落经典的名言,可从所引用的名言与文章议论的话题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还可以从段落结尾的设问句与读者及下文内容的关系的角度分析。(3)本题考查对议论文段落论证思路的分析。本段可看作是论述段落首句所提出的观点的微型议论文。这段在首句提出观点后,先从理论上论述了经典和平庸的作品对待新闻事件的不同态度,然后列举名著作论据论证,最后

17、总结。答题时按此三个层次概括。 (4)本题考查为观点选用论据的能力。是否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就看是否能证明第段段首提出的“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的观点,显然材料一与此相符。真题 2016 黄山-刘毅: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笔者老家的村子里,水塘上曾经漂浮着各种垃圾,水体发黑,污染严重。家里条件好一些的村民都不敢喝井水,而是买桶装水喝。 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很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年后回到家乡,发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水塘已经彻底被填平了。村干部说,虽然村里增设了垃圾集中堆放点,经常组织打捞水塘里的垃圾,但水塘周围的群众仍然经常乱丢乱倒,环境卫生难以保持,不得已才采取了这个办法。“

18、填水塘堵污染”的事例告诉我们,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市民,拒绝烹饪珍稀野生动物的绿色厨师,为生态环保鼓与呼的环保达人近年来,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但很可惜,这样的人还太少。在一些农村地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食品源头污染,垃圾随处乱扔,“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不少城市里,一些公共建筑夏季空调温度过低,无证烧烤摊烟熏火燎,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有人长时间停车时不熄火。我们都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该是环境的维护者,公众踊跃参与环保、支

19、持环保,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亿万公众能否践行绿色生活,这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系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增长点的蓝图能否实现。要让践行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应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环保宣传,不断吸引环保“同盟军”,汇聚环保正能量。在学校教育中“从娃娃抓起”,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回家后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保“小手拉大手”。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国多个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几无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处罚不到位。而在韩国,对于不按规定丢弃

20、垃圾的人,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会处以 20 万到 100 万韩元(1 元人民币约合 170 韩元)的罚金;在日本,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按照法律规定,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在期盼蓝天碧水的同时,我们既要问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要问问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做了些什么。让我们“起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样,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才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选文有删改)(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认

21、为“践行绿色生活”需要采取哪些举措?请分点概括。(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出来,并加以说明。(4)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的句式,写出你对“绿色国民”的理解。【答案】(1)中心论点:有绿色国民才有美丽中国(标题)或:没有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将阻碍重重,美丽乡村乃至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很难实现(意思对亦可)(2) 加强环保宣传;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3) 举例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

22、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对比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4)【 参考示例】:应该是勤俭节约、文明健康、奉行绿色低碳的国民,而不应该是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破坏生态文明者【解析】(1)本文的标题即是本文的中心,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除此之外,文章第三段也是对文中中心论点的论述(2)此题考察了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第六段可总结出:加强环保宣传;第七段可总结出:学校教育中,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第八段可总结出: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第九段可总结出:减少炫耀性消费、奢侈性

23、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提倡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3)文章第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韩国、日本对乱丢垃圾者实行严格监督处罚的例子证明践行绿色生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举例论证;把韩国、日本对不按规定乱丢垃圾者监督处罚的到位与中国的不到位进行对比,强调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可以促进社会风气的变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比论证(4)回答此题,一方面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句式“绿色国民应该是而不应该是”来回答应该是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作者提倡的,而不应该是引领的内容应该是作者反对的内容真题 2016 长沙-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

24、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

25、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

26、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A.君子的担当。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D.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27、欢颜”。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A.B. C.D.(3)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答案】(1)D(2)B(3)1.担当是一种勇气。2.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解析】(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二至五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A 错误。选项不是完整的句子,排除,B 错误。围绕“君子”来谈,与文章不符合。

28、C 错误。谈担当的重要性,过于片面。D 正确。故选 D。(2)【 甲】对应第三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乙】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故选,即 B。(3)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处上下文“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是一种境界”,句式一致。下文句子“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可见,该段论述担当是一种勇气。处是对该段内容的总结。真题 2016 无锡-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有句

29、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

30、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

31、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

32、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1)第 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请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中两段作者的主要观点。(3)请概括第自然段的论证思路。【答案】(1)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2)第 段: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第段: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

33、我实现的过程。(3)先提出观点: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接着举了阅读资治通鉴、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的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第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把书籍比作脚下的高山,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的观点。(2)考查概括分论点。论点一般是一个肯定的判断。而且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概括分论点的方法先看看有没有中心句,

34、如果没有,再根据内容概括。第段论证的是阅读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第段论证的是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3)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真题 2016 北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

35、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从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又插,随意变线和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

36、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会和谐。同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说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图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

37、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 ,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1)概括文意,将文章第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 18 个字以内)(2 分)(2)阅读第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3 分)(3)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4 分)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答案】(1)促进社会和谐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2)首先,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然后,强调了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重要性。其次,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最后强调了只有准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会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