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防护知识与手卫生,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一、背景,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98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我国在职业安全防护方面起步较美国晚,在90年代后期有了这方面报道,在本世纪初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毛秀英致力于护理专业职业防护的调查研究,大量的数据表明“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目前她仍致力于
2、这方面的工作。,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二、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职业防护现状,重视程度不够无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不全有防护用品但不用带着手套到处触摸未按要求进行定期体检未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针刺伤、
3、噪声、放射线,物理因素,消毒气、麻醉废气、化疗药物,化学因素,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生物因素,三、职业危害,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易接受的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危险性接触,刺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1)针刺伤(医疗锐器伤)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2)噪声,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等。噪声严重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音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3)放射线,化学因素:,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物,(
4、1)消毒剂。甲醛、煤酚皂、戊二醛、奥氧都是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对皮肤和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长期暴露于这些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之下,会出现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这种慢性的远期效应,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2)麻醉废气,长期接触微量的麻醉废气后,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并可能产生慢性的氧化物中毒和遗传学影响,同时对手术室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等也产生影响。,多数抗癌药在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亦有抑制和损害作用。一些研究己发现抗癌药物的低浓度接触,可以引起流产和一些潜在危害。有些资料表明使用抗癌药的护士常出现眩晕、头
5、痛、咳嗽、恶心、脱发等现象。,(3)化疗药物,主要指传染病包括SARS、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禽流感)等。,生物因素:,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其中许多是急慢性传染病和没有症状的病原擒带者,护士经常同他们接触,如防护不当则极易被感染。常见而又易感的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痢疾、伤寒、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调查发现,尤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最高,约为30左右,占各种行业人员之首。这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同乙肝感染者接触密切造成的。,职业暴露的原因,1、针刺由于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几率:HBV:6.O_30%HCV:0.4_6.0%HIV:
6、0.25_0.4%,2、切割手术中传递见到与刀片;缝合中。,3、抽血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4、直接接触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其他患者或者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一)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
7、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二)局部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 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三)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体水平
8、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同时用流动的水冲洗,消毒及伤口处理,风险评估,预防用药,上报至感染管理科,定期随访,上报预防保健,持上报表(有护士长或科主任签字),费用单据报销,五、安全注射 按SIGN所定义的安全注射“不会给接受注射者、医务人员造成危害,不会给社会带来危险废弃物的注射该含义为三大要素,定义,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其中包括:1.注射人员戴无菌手套进行注射。2.被注射者的注射部位干净被消过毒。,1.对接
9、受者无害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查对制度、用药观察,2.减少医务人员职业伤害自我保护方面,化疗药物配置、使用合格注射用具、取针头和毁型,3.不使废弃物对他人构成威胁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六、个人防护,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染,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染;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
10、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时必须戴上手套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带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套小心处理针套及利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黏膜或伤口,或除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正确穿脱隔离衣,1.有效洗手,英国感染控制护士对洗手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89%的护士洗手时忽略了部分手的表面;56%忽略了部分拇指;28%忽略了手指背面,16%忽略了指间和手掌。洗手的效果比较:普通肥皂+流水 医用肥皂+流水 无水手消毒 无水手消毒:2ml甘油+6090%酒精100m 每次3-5ml 用3搓搽双手直至干燥。,洗手指
11、征,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接触前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品或配餐前。,手消毒指征,1、进行无菌操作之前: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进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房等重点感染之前及离开这些病房脱离隔离衣后; 3、接触未经消毒的仪器和设备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
12、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性、体液和分泌物之后:接触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如需戴无菌手套时。,2.防护用具 三级防护措施,口罩、眼罩、手套、面罩等 注意:戴手套洗手 注意对病人的保护,目前我国报道医院内“手卫生执行状况较差”手部清洁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执行情况令人堪忧。接触病人后洗手率高于接触病人前及接触物品后,这说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但保护他人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教差,3. 预防针刺伤,4.传染病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及时预防接种。,注意另一个倾向 就是怕 不敢接触 必须懂得和掌握了防护知识,职业暴露可防。,例如:梅毒 梅毒螺旋体对
13、外界的抵抗力很弱,阳光照射和干燥环境都能很快使它死亡,因此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外生存一般超不过12个小时。但是在缺氧的环境下它能生存数天,在潮湿的衣服上也能存活数小时,在血库中一般能存活24小时。梅毒螺旋体不耐高温,4060时2 3分钟就能死亡,100时则即刻死亡。,另外,梅毒螺旋体对化学药品也很敏感,肥皂水、来苏水、11000的高锰酸钾液对它都有杀灭作用。 了解了梅毒螺旋体的特性,我们就可以针对其弱点将它消灭。如将衣物放于阳光下曝晒,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将用具煮沸消毒或用化学用品消毒,都能杀灭梅毒螺旋体,阻止它的传播。,七、其他,建立医疗锐器伤登记制度,加强学习,特别是通过刊物学习,工作中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受损伤口较深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刺伤危险性大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血液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体液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危险就越大无保护接触患者的血液时间较长晚期患者或者患者病毒载量较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