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11860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4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邮市 小学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备 课 本科 目 数 学 班 级 二(2)班 任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 2011 年 12 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编写的。于 2013 年 4 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一、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

2、、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

3、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二)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

4、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方面1. 在都是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

5、单的图形变换的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四)情感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单位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

6、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四、课时安排:全册共安排了 53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 4 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 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各单元的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6 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 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1 课时 表内乘法(一) 13 课时表内除法(一) 9

7、 课时 厘米和米 4 课时我们身体上的“尺” 1 课时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 课时观察物体 2 课时期末复习 4 课时第一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 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 19-6-7 17-9-5 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 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

8、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 19 只,小紫折了 27 只,小兰折了 26 只。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 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 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

9、第 3 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 2 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 页 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 100 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10、-23 2、9+4-6 16-7+8 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2、探索新知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一共折了 42 只,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3、出示试一试60-38+40=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2

11、 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 3 题。由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4、5 题。集体评议。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P3:第 2 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题卡练习教学过程:一、口算下面各题。4+26 35-7 35+6 45-20 68+9 70-8 二、算出每条线上 3 个数的和,填在()里。1、指名说出题意。2、学生独

12、立完成。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三、解决问题1、学生认真读题。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4、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5、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四、思考题思考: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五、作业:P5:第 2 题。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教学内容:教材第 68 页。教学三维目标:1.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把两种不一样多的物品变成“同样多” 。2.是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

13、多”的解题策略。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我们班要拔河比赛,愿意参加吗?一队 10 人,二队 6 人,行吗?为什么?怎么样就公平了?2. 你们喜欢玩串珠吗?今天就来研究关于串珠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 出示例 3,提问: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图中说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 先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桌交流。26 个 28 个30 个24 个 26 个22 个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3. 汇报交流:三种方法。第一种:小军再穿 4 个彩珠。第二种:把芳芳穿的 2 个彩珠拿走 4 个。第三种

14、:拿出芳芳穿彩珠给小军 2 个。4. 总结,加强对比:你有什么体会?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抓住两串相差 4 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了。三、巩固练习1. 想想做做第 1 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2. 想想做做第 2 题,先出示直条图,让学生说一说如果让同时多,要先知道什么,但要引导比较,认识到应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3. 想想做做第 3 题4. 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把两个数量排一排,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订正。5. 想想做做第 4 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后反思:第五课时:简单

15、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810 页教学三维目标: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 8 个圆和 5 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独立列式解答二、探究新知3. 出示例题 4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4. 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用圆片摆出来, 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5. 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11+4=14(朵)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6. 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 3 个位置不摆。三、练习巩固6. 想想做做 第 1 题: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7. 想想做做 第 2 题: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8. 想想做做 第 3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