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17888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81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 年级: 姓名: 2018 年 2 月第七章 力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5、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6、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7、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8、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 g9.8N/Kg,并知道其含义。9、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 稳定性。 教学重

2、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课时安排:第一节 力:两课时第二节 弹力:两课时第三节 重力:两课时第一节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

3、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 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学生:30 把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神州五号 ”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 ”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 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

4、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2分析罗列的现象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3归纳总结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 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的

5、理解。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 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按住磁铁 A,释放磁铁 B;按住磁铁 B,释放磁铁 A;同时释放两个磁 铁。现象表明了,磁铁 对磁铁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 B 也对磁铁 A 施加排斥力。(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

6、也受到另一个 弹簧的力。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 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 对出现的,我 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3、 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4、力的三要素5、力的示意图师:可见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请大家阅读课本看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试试看:在右图中画出用 10N 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 ,若 还有一个 6N 的力水平向左拉,怎样画?小 组讨论。 (选一个同学黑板展示)师

7、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 A 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 B 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 C 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 这个力之后由运 动变为静止。(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 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 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

8、子 说明,力可以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例(4)进一步理解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后记:第 二 节 弹 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自制测力计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

9、 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 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准备:弹力教学课件; 弹弓、 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弹簧球、木板、钩码、 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 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学生活动后汇报)二、进行新课1弹力师刚才同学 们在弯钢尺、拉橡皮筋(或弹簧)时,有什么

10、感觉呢?生我拉弹簧 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我们把这 种力就叫做弹力(elastic forcc),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请同学们讨论生我们不拉 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 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1)后运动

11、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 如右上 图 )师分析上面的 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 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说明弹簧不发生形 变时, 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 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 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师进一步向同学 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

12、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 演示)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同学 们讨论后汇报交流,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上台拉动拉力器,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师在他们拉 这个拉力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生他们拉得不一 样长,女同学拉得较短,男同学拉得较长师拉力器被拉的 长短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长短不同,说明了两个同学力的大小不同生可以根据 弹簧伸长的长度来判定力的大小2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操作,老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 组 交流)生将 05 N、1 N、15 N、2 N 的钩码挂

13、在弹簧下端 时,用刻度尺 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 5 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生我们组把 弹簧下面加了一根线,可以方便挂上物体测量生我们组在 弹簧的最大端固定了一根指针,可以使读数更方便师老师再在你 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 出示弹簧 测力计),同学 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生实验室常用的 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 针等几部分组成师实验室常用的 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生实验室常用的 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

14、,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师 现在 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学生演示, 结束后同学们交流)生 读数 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 生 拿弹 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 使用前要先估 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演示 一根 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师 刚才同学 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 弹簧的 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 则会使弹簧损坏师 现在 请同学们利用弹

15、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3)使用时 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4)观察弹 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5)弹簧秤 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师 生活中除了 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投影 形形色色的 测力计 三、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这节课的收获。4 作业:金牌练习册。五、板书设计:弹性:物体受力

16、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 环、外壳六、后记:第三节 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了解重力的重要性。2、知道重力的方向,会用重垂线法检查桌面是否水平、立面是否竖直。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记住 g9.8N/Kg,并知道其含义。4、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5、知道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过 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

17、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领略自然现象中的道理和奥妙,体验物理的有趣和有用。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G=mg)和方向教学难点:重力方向和重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什么是力?生:思考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师: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比如说大人能提起一大桶水而小孩就提不起来;穿鞋和脱鞋时用力的方向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推门时,推在门把手上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把门推开,推在门轴附近就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推开。师:在适当位置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 ”二、引入课题 引入:讲

18、桌上放有一棵苹果树模型,上面结了一个很大的苹果。 师:将拴苹果的细线剪断,苹果落到讲桌的海绵上。哪位同学愿意把“ 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 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 动有某种联 系呢?在此基础上,牛 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因。引出课题: 第三节 重力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在 观看录像时, 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播放录像:运动员高台跳水、踢飞的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 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提问:你

19、们观 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运动的共同点了吗?讲解:不管这 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 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 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 纸上写出来讨论:同学们 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呢? 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止在地面;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回地面; 跳 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 飞机降落;等等小结:由此可 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方向探究(一)研究重力的方向搜寻事实: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