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2 页)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中检测试题本试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一、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 (n) 吝啬(s) 确凿(zo) 咄咄逼人(zhu)B静谧(y) 笃志(d) 菡萏(dn) 众目睽睽(ku)C憔悴(qio) 敧斜(j) 盔甲(ku) 淅淅沥沥(x)D秕谷(b) 莅临(l) 贪婪(ln) 踉踉跄跄(qi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决别 皂荚树 喜出望外 美不胜收 B畅销 绿茵茵 人迹罕至 油然而声C分歧 赶趟儿 截然不同 各得其所 D倜傥 汗岑岑
2、人声鼎沸 翻来覆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灌木丛里又是哪只睡不着的小鸟还在呼朋引伴?B他十分勤奋,经常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问题。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正向我们这边走来。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据统计,2017 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 12.7%左右。 C.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在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3、。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父亲的病 范爱农等都是其中的作品。B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是日本医学教授,虽对鲁迅友善,但身为留学生的鲁迅因“匿名信”事件与之绝交。C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D 城南旧事中兰姨娘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爱情。小英子撮合同住家中的德安叔与兰姨娘,两人相爱并一起离开。2、 (共 41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期 B.相委而去 委:舍弃C.下车引之 引:拉,牵拉 D.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可以为师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C. 学而不思则罔 世说新语两则 。 D.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
5、如好之者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的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的身上体现出古人崇尚诚信的理念。B.本文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C.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对下文情节发展起铺垫作用。D.陈元方小小年纪有理有据驳倒父亲的朋友, “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1 题。 (共 10 分)振我过也晋中行文子 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 ,公之故人,公奚 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
6、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 我玉环;是振 我过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 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选自韩非子)【注】中行文子:晋国大臣,即荀寅。中行,复姓:文子,谥号。啬夫:本指农夫,后用作小官名。奚:为什么。遗:赠送。振;这里是助长的意思。求容:求得容身。此指求取(别人)喜欢。9.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画一处,将原句和答案写在答题卡横线上) (3分)晋 中 行 文 子 出 亡 过 于 县 邑10.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11.中行文子不肯住宿县城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用自己的话回答)
7、(4分)(三)诗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边城思 何逊(南北朝)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展现的画面。 (3 分)13.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3 分)(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君问归期
8、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十二章中“ , 。”讲了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非常重要。三、语言运用。(共 6 分)15.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母亲的行为 儿子的态度看麻雀飞落草丛,母亲喃喃的问 不在意(随口) 不情愿视线随着麻雀起落,母亲好奇地问 愤怒麻雀飞走,母亲回屋,母亲一言不发 沮丧母亲回忆小时候儿子追问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2 页)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 (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3 分) 16.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 “拼搏
9、” “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3 分)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活动三: 四、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一)一只麻雀的故事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 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 那是什么?”儿子 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 ”说完继续低头看报。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
10、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 ”说完 A 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 ”儿子不耐 烦了, B 报纸,对母亲说道:“ 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m 麻!qu 雀!”。然后转过身, 负气地盯 着母亲。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 那是什么?” 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 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母亲一言不发 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
11、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 C 报纸,独自叹气。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她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 “今天,我和 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 问了我二十一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二十一遍, 那是一只麻雀。 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 ,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老人的眼角渐渐 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 颊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
12、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 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 忆 ,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 “二十一”与“ 四”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17.通读全文,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8 分,每空 2 分)18.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共 6 分,每小题 3 分)(1)结合语境,从词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角度品味第段加点词。然后转过身,负气地 盯着母亲。(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段划线句子。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
13、的面颊19. 将下面的动词分别填入顺序依次为 A , B , C 。 (6 分)一抖 扔掉 合上20.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二十一与四 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这句话的理解。(4 分)21.指出加点词语的词性。 (4 分)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 ) ,仿佛又看到( )往昔的一幕。四、(共 60 分)22.按要求作文。请以“把我的快乐告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14、上期中检测试题补充练习班级 姓名一、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决别 皂荚树 喜出望外 美不胜收 B畅销 绿茵茵 人迹罕至 油然而声C分歧 赶趟儿 截然不同 各得其所 D倜傥 汗岑岑 人声鼎沸 翻来覆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灌木丛里又是哪只睡不着的小鸟还在呼朋引伴?B他十分勤奋,经常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问题。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正向我们这边走来。4.修改病句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据统计,2017 年第一季度,
15、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 12.7%左右。 D.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3、 (共 41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写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A. 可以为师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七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2 页)C. 学而不思则罔 世说新语两则 D.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三)诗歌阅读理解。 边城思 何逊(南北朝)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展现的画面。 (3 分)(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6、。(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 ,应傍战场开。 十二章中“ , 。”讲了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非常重要。四、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一)一只麻雀的故事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 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 那是什么?”儿子 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 ”说完继续低头看报。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
17、麻雀。 ”说完 A 手中的报纸,又自顾看下去。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母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母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 ”儿子不耐 烦了, B 报纸,对母亲说道:“ 一只麻雀,妈妈,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m 麻!qu 雀!”。然后转过身, 负气地盯 着母亲。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 那是什么?” 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母亲 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母亲一言不发 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 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
18、,径自走回屋内。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 C 报纸,独自叹气。过了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她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 “今天,我和 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 问了我二十一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二十一遍, 那是一只麻雀。 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 ,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老人的眼角渐渐 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 颊原来,母亲不是患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
19、日记本中那位可爱的孩子,如今已 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 忆 ,眼前的他,仅仅被母亲问了四遍就火冒三丈,不能耐烦。这是一个令人反思的故事: “二十一”与“ 四”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18.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共 6 分,每小题 3 分)(1)结合语境,从词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角度品味加点词。然后转过身,负气地 盯着母亲。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 自顾看下去。(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母亲,深吻着她的面颊他挥动手臂比划着, 愤怒地冲母亲大嚷: “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20.结合文章说说你对“二十一与四 之间的差距,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这句话的理解。(4 分)21.指出加点词语的词性。 (4 分)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 ) ,仿佛又看到( )往昔的一幕。原来,母亲( )不是患( )有老年痴呆症,只是看到麻雀( ),回忆起往昔( )母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的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