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27566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结合背景理解文章。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绘景物的写法。4、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2、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鲁迅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教学重点: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教

2、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有些难解的词语。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方法:理解法、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 1926年 9月 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3、作品有小说集彷徨 、 呐喊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故事新编 、 南腔北调集 、 坟等,他的小说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 ,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 、 阿长与 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 、 五猖会 、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琐记 、 藤野先生 、 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 后记 ,其中前

4、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2艺术风格。 关于“三味书屋” (教参)了解作者生平以及作者选编(朝花夕拾时的思想感情:鲁迅,本名周树人, 1881 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 6 岁时 入私塾,12 岁进三味书屋读书。21 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毅然弃医从文。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于 1936 年在上海病逝。他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

5、著,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 1926 年,是作者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写的。鲁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来了呢?又为什么要回忆“ 百草园” 和 “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原来, “三一八 ”惨案以后,北洋 军阀政府通缉鲁 迅,他被迫离开北京到厦大任教。他在朝花夕措“小引”中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 ”然而 鲁迅一贯主张的却是:“作者的任 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 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因此,即使困守在厦 门大学,也总要“做一点事” 。做些什么呢?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

6、:“ 尊孔读经” ,小学生必须读“ 四书五经” 等,以追怀往昔来予以回击。 鲁迅曾说:“ 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 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 给人明白我们 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鲁迅先生在“ 只剩了回 忆” 的困境下,仍在自 觉地战斗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倜傥 2、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 ,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7、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3、学生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为何,那一段又是过渡段,请探讨。 明确:(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9):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 4、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明确: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第二课时四、赏析课文,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18

8、 段)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那时”指什么时候? (12 岁前)2、 “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A、有趣的景物;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最有趣呢?(自由)3、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静态的事物)-植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动态的事物)-动物妙在: 从整体到局部,从植物写到动物,从静景写到动景,写作角度不断变化,而层次甚为分明。(2)形容词如:“碧绿

9、”(菜畦) “紫红”(桑葚)、“黄”(菜花、蜂);=从颜色上写色美动词如“长吟”“伏在”“直窜” “低唱”“弹琴”等。用词准确、精练而生动。) “肥胖”(黄蜂)、“高大”(皂荚树)、“臃肿”(根)、“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从视觉上写“长吟”(鸣蝉)、“弹琴”(蟋蟀)=从听觉上写音美“又酸又甜”(覆盆子)=从味觉上写味美黄蜂肥胖何首乌藤与木莲藤缠络,形状各异。状美4(3)第二段妙在: 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桑葚、菜花是春末的,鸣蝉在盛夏,蟋蟀在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构思精巧)先写远远望见

10、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 4、美女蛇的故事作用。 (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对描述百草园产生了什么作用?)明确: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作用: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这段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作者在记叙百草园的景物时,插叙了一段有关美女蛇的传说,使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这段传说引起了作者的担忧、幻想,也使作者总结人生的经验、教训。这些心理完全符合儿童的特

11、点,因此使人感觉到百草园更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实际上百草园其实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点拨:作者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

12、的。可见童年的鲁迅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第三课时五、合作交流,感悟探讨:1、学生品读过渡段,探讨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明确:应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表现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重点理解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探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文中的关系;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百草园给鲁迅无限的乐趣,鲁迅也在一天天的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婴儿他就告别了百草园,开始了他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这节课我们首先看看他在这里怎样生活。52、学生活动,默读 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

13、怎样的,你能用平面图画出来吗?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明确:(1)学生根据第 10段的叙述来画。他记得这样清楚,可见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味怎样的人?者对他态度如何? 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的态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

14、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明确:A、神态描写: 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 B、动作描写: 如“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 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 强调:刻画人物。我们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4)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分析: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5)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4 人小组展开讨

15、论)明确: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或者认为这里的生活也让人难忘也有欢乐的,只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谈,言之有理都可,应给于肯定。如,认为枯燥无味,可从繁琐的礼仪、教学方式的单调、不允许学生提问、不准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等方面来谈。认为欢乐,可从老师较为开明、老师知识渊博、有机会便跑出去玩、老师读书入神可在座位上做游戏画画等角度来谈。 六、拓展延伸: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

16、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6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2、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课后练习题)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

17、育。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偏向)(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明确: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3、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 分析:结论

18、很明显,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七、写作特色:1、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 ,后写“三味书屋” ,中间用过渡段。2、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3、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4、笼罩全文的是一种

19、依依深情。八、课后作业:1、理解课堂笔记;2、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400字)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童年鲁迅的欢乐。同学们也是十一二岁,也是刚刚走出童年的大门。童年就像珍藏在你们记忆深处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绿水、有白云、也有蓝天;有晚归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亲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唤。童年,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泪珠也在唱歌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童话,一个冬天里也有花香的童话。童年的故事说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每一颗都熠熠闪光。7同学们不妨把童年的趣事写出来,让大家一块来分享你的快乐,试试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试着也写一篇难忘的童年 。教学设计评析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能够注意面

20、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 整节课安排了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质疑问难,小组研讨,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和组内、全班“导游”等活动,教师始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着空间和时间。组内评选“优秀导游” ,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和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的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学生读文前明确要求和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难点内容探究的引导点拨,注重方法的指导,引

21、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这些都表明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动性。 2.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 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设计了“美点概览” “美点欣赏” “练写导游词 ”和“课堂导游 ”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此次,教师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了独特的处理。 “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 1题和第三题,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2、。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把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1 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2 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学生讨论后,练习说、写、评“百草园导游词” ,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设计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也具有创造性。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以下几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1.教学设计内容不完整。作为课时教学设计,本设计缺少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学习准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界定、教学资源配置等要素。教学过程设计,虽注意了对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但相互之间的组合不够明显,尤其是媒体的使用几乎没有设计。2.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没有充

23、分体现。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在编写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单元有主题和阅读训练重点。 从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精读课文。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为“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而在“整体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方面做得不够,令人遗憾。 3.语文基础重视不够。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姓“语” 、体现语文特点的必然要求。识字写字、熟

24、读课文、朗读背诵、揣摩词句、体会情味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练习,一刻也不能忽视或淡化。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缺憾,反映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流弊。 4.应注意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的“导语”和初8读、细读的过渡性话语,起不到激发阅读期待的作用。比如,课始阶段,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播放百草园的观光片,可能效果就不一样。 从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开始化作教师的教学行为,语文课程改革正在期待的方向发展。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清醒我们的头脑: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提高。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百草园 过渡段结构上(承上启下) 三味书屋内容上(担忧私塾)美丽的风景 (沉闷的)环境神秘的传说 问“怪哉”而不答有趣的游戏 先生读书时搞小动作=迷恋百草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