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评议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里,她却孤苦伶仃在街头卖火柴,让人顿生怜惜之情!师:是呀!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究竟怎么写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读文后的感受。(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又自然地导入本堂课。)生:从课文和
2、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我很同情她。生:我很难受,在人人同乐的大年夜里,她不但不能和家人团聚,还独自一人忍饥挨冻,实在让人可怜。生:师: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让人心生怜悯之情!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呢?生: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读这句话。师:孩子们,拿出你的笔,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里感受到小女孩可怜的?(抓住重点句 “可怜的小女孩 ”,让 学生 走进文本,进行感悟。)生:“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生:“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
3、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从这句话里边我认为她没人可怜。生:“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父亲的虐待,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是太可怜了。生:“他们头上只有灌进来。”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师:孩子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生: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每当我有忧愁、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的家以及家人,他们总会给我勇气,勇敢地让我去面对生活的一切。生: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每逢我有解不开的疙瘩时,爱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厌其烦给我讲道理,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生: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
4、家庭,爸爸、妈妈比较开明、民主。每当我做了错事,他们总是耐心地教育我,让我下不为例。师: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中被家人浓浓的爱所包围,以致让文中的小女孩羡慕而渴望能拥有。(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唤起学生对家温馨的回忆,为后文作好铺垫。)师: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不敢归。文中有一句话强调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谁能告诉我是哪一句?生:“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师: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
5、都得不到满足。这更让我们对她产生同情。孩子们,大年夜这三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生: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整个家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生:我们全家人先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午夜钟声一响,我们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声声将岁除”,让人幸福,甜蜜。生:师:小女孩的大年夜,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生:我仿佛来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家乡,看到了形单影只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根不少,因为一整天根本没人来买。她更冷更饿,原因在于街上时时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更让她不能忘记今天是大年夜。多么凄惨的一幅画面呀!生:我心情
6、很难受,眼前总是出现着小女孩的身影。她独自一人在街头卖火柴,大雪纷飞的年夜里,任凭雪花飘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还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那样地美丽。如此美丽的小女孩,却不敢回到跟街上一样冰冷而无温暖的家,与家人团聚,多让人替她难过呀!(紧扣可怜,将它与我们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师:两个孩子说得多动情,多凄美呀!你的难过,小女孩的悲惨,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出来。生齐读“可怜的小女孩!”师:在大年夜,这个又冷又饿、无人关心、无人疼爱、有家不敢回的小女孩,只有在一座房子的角落里,蜷缩下来。天气太冷了,从后文哪句话里可看出?生:“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师:正因为要冻僵了,她才产生
7、了什么愿望?(巧妙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内容,不留痕迹。)生:她想到擦火柴,因为她太需要温暖呀!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师:于是,小女孩用火柴擦燃的火焰来取暖,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正是文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部分,先体会一下这些幻象给你的感受如何?用一个词来说说。生自由说。 (幸福、温馨、美好、像梦幻一般。)(所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显凄凉,为后文的比较作基础。)师:故事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几次擦火柴都出现什么样的幻象?生齐说。(第一次:火炉 第二次:烤鹅)生: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每读完一次,师
8、用语言将它们连接起来。师:这种种幻象中,你最感兴趣是哪次?同桌互说感兴趣的理由。生:(读文,同桌说原因。)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生:再次读文。(提出问题,再次读文,让学生从文中进行发现交流。)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了种种美丽的幻象。师;讲得多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与孤独。她渴望拥有这一切。当她擦燃火柴从幻象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毕竟,火柴是要熄灭的呀,火柴一灭,所有的渴
9、望没有了?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么写?读文,找出相关语句。(现实与幻象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生:(读文,勾画语句。)出示:“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生:从火柴灭了,小女孩温暖没有了,烤鹅不见了,她只有寒冷和饥饿。生:从星星的滑落,让小女孩想起了唯一疼她的奶奶,小女孩对奶奶大声的叫喊,以及哀求奶奶带她一起走,这更让人体会到小女孩孤苦无助的痛苦生活,奶奶是她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希望。师:掌声鼓励这位同学。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读
10、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读句,思考,交流。生:第一次里的“敢”,其实是说小女孩是不敢的,但从“终于”这个词里,说明小女孩实在是太冷了,她顾不了那么多,犹豫着终于抽出了一根,让自己感受一下温暖。生:小女孩她第一次擦火柴是经过思想斗争,犹犹豫豫的,但最后一次,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因为她只想留住唯一疼她的亲人奶奶。师:孩子们,他俩讲得多好!(两相比较,紧扣重点字词,学生领悟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只为了幻景永不消逝。)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 抽生读。师指导读,齐读。师
11、: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赶紧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怎么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读,思考。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女孩死了。生:小女孩太可怜了,因为她是活活冻死、饿死的。师:孩子们,我们该怎样来读读这句话?生自读,齐读。(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应该感受更深。)师:你们都说小女孩很可怜,可是安徒生却在课文结尾中写道,小女孩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生齐读。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一切
12、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生:她曾经看到过美丽的东西是火炉、烤鹅、圣诞树。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句,你能看出小女孩认为这些东西是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勾划出来读一读。生勾画句子,交流。生: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生: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生:齐
13、读。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找、划划。并把它读出来。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象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师:这样的地方,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情?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师:是呀,小女孩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所以作者说:生:齐读。师:可是,上课开始时,你们都说小女孩很“可怜”
14、,怎么现在又都说小女孩很“幸福”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怎样理解安徒生写这句话的含义?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因为现实中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才擦燃火柴想到的,而不是真实的。生:小女孩在幻想中越“幸福”,反衬出她的现实生活中越“悲惨”!师:是啊,同学们,但小女孩仍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擦火柴。然而,幻想终究不能解决寒冷、饥饿,终究得不到欢乐、疼爱!所以作者悲伤地说:生:齐读。师:所以作者欲哭无泪地说: 生:再次齐读。(对两个幸福的理解,层层递进地朗读,再次升华情感。幻想中的幸福,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反衬得淋漓尽致。)师: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痛恨。卖火柴的
15、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读了全文,用一个词概括小女孩的人生?生:悲惨。师:她的一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一则故事?生:凄凉。师:小女孩的含笑死去,让我们深思,给我们警世: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做些什么?用笔写写。生练笔。(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既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更寓德育于 语文 课堂之中。实乃一举两得。)师寄语:读这个故事,老师的心情先是沉重的。听了你们课堂上的交流,内心又感到欣慰。实际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其中的苦难呢?【 评析 】这是严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实录。从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
16、学思路的整个过程来看,是一堂有实效的课。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狠抓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情感强烈的课文,各个时代的孩子读了这篇课文,都会有一种心灵的撞击小女孩寒冷、饥饿、孤独、痛苦,她渴望幸福,向往自由。严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口头上,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根有据的找理由,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深刻的,独特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感悟!、注重朗读:严老师非常注重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朗读密切的结合起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层层加深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理解与同情,将朗读与感悟并行推进。、多次对比: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以及将小女孩第一次与最后一次擦火柴的情景作比较,由此可见严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因为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一次次的对比,将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推向高潮,并引发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不是我们对教学的期盼吗?、读写结合:由于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感悟与对比,可以说教学的结尾练笔,完全是水到渠成,毫不勉强。这真应了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