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28833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4.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成果简介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1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简介一、研究背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口号已经喊了二三十年了,但是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人人都知道学生的负担过重,人人都在呼吁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学生的负担为什么就是减不下来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竞争激烈的因素,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因素,有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和学生不合理评价的因素。但是,减负不得其法未尝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想真正实现“减负” ,首先必须明确学生“过重的负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只有抓住了源头,才能从根本上着手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表面看确实表现为课业

2、负担和心理负担,但这只是表象。我们所关心的是这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认为这两种负担均来源于过重的“过程负担” ,即学习的过程太痛苦了,要学会一项知识、本领,所化的代价太沉重了,也就是学习的效益太低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过重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是平面的、线性的,但大脑的工作方式却是立体的、放射性的。这两者的不一致造成了我们学习的低效,造成了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从而引起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把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

3、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过程负担,并进而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二、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上,研究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理论、大脑全息理论。实践上,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效果上,研究思维导图对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过程负担有没有起作用,起了多大作用。三、实施策略本课题的实施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交错推进。从教师层面看是实施图形导教法,从学生层面看是推行图形学习法。1图形导教法成果简介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2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它以关键词和图画来模拟大脑

4、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它的关键是一个“导”字,用图来引导思维。而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思维传授、思维碰撞、思维激发的过程。然而思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以往它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现在有了思维导图,就使思维“可视化”了,这样就使教学有了一种新的载体。运用这一载体,可以把教师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我们的做法一是利用思维导图,实现从单元备课到模块衔接的转变,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揭示学习方法,减轻过程负担。2图形学习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才是有效的。因而我们在实施图形导教法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尝试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形成自己的图形学习法。具体来

5、说,就是图形导记、图形导学、图形导练三个方面。四、研究成效本课题自 2008 年底立项为省教科院规划课题至今,尽管仅开展了首轮研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而严密的目标体系和操作流程,也尚未确立有代表性的基本课型。但实施两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变化,较好地显示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优势与初步成效。1.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创新课型设计课题组成员在思维导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的“五步教学法”进行反思,针对不同课型,设计出了不同的教学流程:新授课:展示导图勾画教材提出疑问合作探究教师答疑做法: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本课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教师展示

6、的思维导图在教材上把本课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勾画出来,并用不同的线条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画出来,用简短的文字把知识点的地位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若学生提不出问题,则由教师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学生以探究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以期解决疑问;若疑问解决不了,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新的疑问,则由教师解答。复习课:提炼主题构建联系手绘导图互相交流补充导图成果简介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3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做法:以单元为单位,师生合作,把单元主题提炼出来,形成中心词,用同样的方法把章节目的主题提炼出来,形成关键词;构建关键词之间、中心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明确章节目在单元中的地

7、位;学生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相互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己的导图补充完整,并加上细节。练习课:审题绘图关联试答试评交流做法:用“三定一分解(定时间、定空间、定主题,对主题进行分解)”等审题方法审清题义,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将主题与关键词绘制成思维导图,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将主题、关键词及其内在联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用精炼的语言作答;自己给自己评分或者相互评分;交流答题及试评情况,相互完善答案。另外还有选择题讲练课、总复习课、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流程也正有课题组成员在尝试设计。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写作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8、其中张奇老师的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提高高考政治复习课的有效性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一等奖、省级二等奖,顾跃忠老师的论减轻学生的过程负担和沈加秋老师的初探思维导图对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均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二等奖。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非课题组老师也在同一选题下写作了一批论文,其中陈海珏老师的挖掘图表教学功能,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获平湖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朱春凤老师的论高中化学教学中抽象概念形象化的策略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一等奖、省级三等奖,李舒媛老师的浅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也获嘉兴市三项评比二等奖。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几十年

9、如一日,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应用、重书本轻实践、重接受轻探究、重模仿轻创新的诸多弊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学生开始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能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下表是生物教学中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的比较,其中“知识点识记”成果简介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4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仅考查记忆能力,“知识点综合应用” 考查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知识点提高应用”则主要考查创造性思维能力。班级测试内容 实验班 对照班知识点识记 913% 84

10、9%知识点综合应用 727% 615%知识点提高应用 304% 142%从测试的结果来看,无论是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的基础题,还是以综合应用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主的创新题,实验班的得分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3.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过程负担以往的教学,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这项知识要记住,那项知识要理解,那项知识要掌握,而根本不管学生用什么办法记忆、理解和掌握;往往要求学生多想一想、多思考思考,而根本不管学生如何思考;往往要求学生完成这项练习那项练习,而根本不管学生怎样去完成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交给了学生学习、记忆、思考、作业的工具思维导图,学生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工具,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

11、学习的过程负担,并进而减轻了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五、推广价值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减负令”的要求,它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从减轻学生学习的过程负担着手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为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很有推广价值。课题研究报告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5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主体报告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一、研究缘起从我们上学开始,师长们便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似乎学习就是要受苦的。而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几乎每天都有念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以及考不完的试,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学习上,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了,学习的过

12、程太痛苦了。但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过重的过程负担呢?原来这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不一致所造成的。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是平面的、线性的,但大脑的工作方式却是立体的、放射性的。这两者的不一致造成了我们学习的低效,造成了我们学习的过程负担太重,从而引起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图一表示的是大脑的工作方式,很明显它是立体的、放射性的。课题研究报告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6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图一:大脑是这样工作的)图二表示的是我们传统的上课方式,图三表示的是学生传统的笔记方式,不难看出,它们是平面的、线性的。(图二:

13、我们是这样上课的)(图三:学生是这样做笔记的)很明显,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大脑的工作方式是不一致的。若能使两者一致起来,我们的学习效率应该会有极大的提高,学习也许就不会课题研究报告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7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那么苦了,也就是说会极大地减轻学习的过程负担,从而也就可以极大地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那么,有没有办法使我们的学习方式与大脑的思维方式一致呢?英国人托尼布赞于上个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思维导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图四:思维导图是这个样子的,它与大脑的工作方式是不是非常相似呢?)亚洲首席记忆大师戴维思把人脑与电脑作了一个类比,他说人们买手

14、机、计算机时都附有说明书,我们可以根据说明书了解和操作这些科技的新发明。但是,我们出生时,身上却没有附带怎么使用大脑的说明书。他还说计算机没有安装适当的软件,硬件的功能就无从发挥。换句话说,软件的功能越强大,硬件能达到的功能也会“水涨船高”。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没有学习的方法或系统,头脑就没有可供操作的软件,学习的效果当然就不彰了。戴维思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也确实需要一本大脑使用的说明书了。这本说明书就是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而托尼布赞阐述思维导图理论的第一本专著恰恰就叫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现在思维导图被比较多地使用在项目设计领域,我们则试图将它应用到教学领域中来,以期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以

15、期减轻学习的过程负担。二、前期研究成果概要课题研究报告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8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托尼布赞在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本来就考虑到了在教学中的应用,但事实上思维导图在引入我国以后,却很少被应用到教学领域。而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领先,提出了“基于脑的学习和教学”的主张,美国人特伦斯帕利和盖尔格里高利则干脆提出了要“设计与大脑想协调的教学”,并设计了相应的策略。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了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丛书,统一了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并学习了用思维管理软件 MindManager 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有的成员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三、课题界定思维导图,指托尼布赞(Tony Buz

16、an)提出的 Mind Map。它以关键词和图画来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关键是一个“导”字,用图来引导思维。过程负担是指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担”。当然,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负担,没有负担的学习过程是不存在的。但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担应当是适度的。比如要记忆一首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如果我们将“读三遍能记住”的负担定义为 3,为适度,那么,“读十遍能记住”的负担就是 10,这就不是适度,而是过重了。同样是“记住一首诗”这一结果,有的学生的负担是 3,有的学生的负担却是 10;对于负担是 3 的学生来说,他并不感到课业负担过重,也就不

17、会因此而产生心理负担了;但对于负担是 10 的学生来说,他明显地感到了课业负担过重,并因此产生了心理负担。所以我们说过重的过程负担,是课业负担过重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根源。教学效率的提高指学生记忆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策略(一)实施策略本课题的实施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着手,交错推进。从教师层面看是实施图形导教法,从学生层面看是推行图形学习法。1图形导教法课题研究报告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9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它以关键词和图画来模拟大脑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它的关键是一个“导”字,用图来引导思维。而教师的教学本身

18、就是一个思维传授、思维碰撞、思维激发的过程。然而思维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以往它只能通过语言来表达,现在有了思维导图,就使思维“可视化”了,这样就使教学有了一种新的载体。运用这一载体,可以把教师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从单元备课到模块衔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代中学生的思维存在五大缺陷:一是死,平时死学,考试时死答;二是碎,知识孤立分散,思想零碎不全;三是单,思想单调,考虑问题单一、孤立;四是浅,思想表面化,缺乏逻辑性;五是慢,思想迟钝,思路狭窄,思维节奏慢。而形成这五大缺陷的原因尽管跟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跟我们传统的以课为单位的教学有关。所以在无

19、法改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下,要克服中学生思维的这五大缺陷,就必须改变以课为单位的教学方式,进行单元备课,甚至进行模块衔接。例如历史必修 I 的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一课的标题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第二课的标题是“卓而不群的雅典”,第三课则是“罗马人的法律”。如果以课为单位来实施教学,则三课之间毫无联系,而且有一种“雅典不是希腊”的错误感觉。我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内容后,毅然放弃了以课为单位的教学方式,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备课,将这三课的标题依次改为“形成古代民主政治的条件”、“古代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古代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这样一来,三课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了,学

20、生理解起来也轻松多了。课题研究报告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 10 - 乍浦高级中学课题组(图五: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思维导图)不仅一个单元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一个模块各单元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仍以历史必修 I 为例,教材各专题的排列顺序是先中国史后世界史,而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则均从古到今按时间顺序排列。这样的排列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我认为若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来上课,不利于学生形成全球史观,学生的眼界必然不会开阔,学生的思维必然受到局限。因此,我在上课时按照“将中国史置于世界背景下来考察”的理念,把教材的顺序打乱,以思维导图来提示这一模块的内在

21、联系。先上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接着上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和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从古代到近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及其在不同的时代造成的不同影响;之后又回过头来上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让学生明白进入近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顺应了这股潮流,因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中国依然实行君主专制,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于是中国遭到了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起而维护国家主权;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但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中华民族未能获得解

22、放呢?这是因为未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解放道路,所以接着又上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中华民族为了自求解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掀起了民主革命,但是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于是,我们又回过来上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此时,世界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接着上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面对不同的世界形势,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又上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我们这样把教材的顺序打乱了,学生学习起来会不会更加了无头绪呢?不会,因为我们用思维导图把这一模块的整体结构呈现给了学生。(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